抗日剧中经常出现的鬼子师团,究竟是师还是团
相信大家对于经常在抗战影视作品里出现的“师团”这一鬼子部队的编制,应该是不陌生的。然而师团究竟是什么级别的部队,却很少有人能解释的清。有人说它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师,也有人说它相当于中国的军。
在各类影视剧中,对于师团级别和规模的表现也大不一样,有的师团动辄一两万人,火炮好几百门,师团长挂着少将、中将军衔,走起路来威风凛凛;有的师团则只有几千人,师团长不过中佐、大佐,见了带将军衔的点头哈腰。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要问:师团在鬼子的部队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级编制?它到底是师还是团呢?
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军一共编有17个师团,二战期间又陆续组建了156个师团(鬼子的师团一共就这173个,所以不存在网上所谓“两百余师团”的说法)。“七七事变”到二战结束期间,日军晋升(不含追晋)为陆军大将的29人中,绝大多数都担任过师团长一职。
相较于大队、联队等其他单位,日军师团的编制情况最为复杂,这也是人们经常对师团的定位感到迷惑的原因之一。
按照日军自己的分类,师团一般分为四单位制师团、三单位制师团,二战后期又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按组建顺序又分为常备师团、特设师团、补充师团、增设师团;
按用途又分为治安师团、留守师团、海洋师团等。
那么,师团的规模有多大呢?日军最为常见的师团为四单位制师团和三单位制师团。
一般一个四单位制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每个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一共4个步兵联队,所谓“四单位”,指的就是一个师团下辖4个步兵联队。
除去4个步兵联队外,这种师团还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1个联队,总计8个联队,外加宪兵、医院、兵器、防疫、给水、通信等师团直属部队,满编状态下达24000—28000人。配备军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支,掷弹筒144具,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榴弹炮12门和反坦克炮(日军称速射炮)16门。
由于包含多兵种及多层次支援火力,其具有相当强悍的独立作战能力。抗战文献资料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如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矶谷廉介第10师团等都属于此类师团。
而三单位制师团,就是指师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联队和师团之间不设旅团,另辖炮兵、工兵、辎重各1个联队,1个搜索联队,及师团直属部队,总兵力为13000—15000人。配备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支,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山炮12门,野炮18门。
三单位制师团起初主要用于占领地的留守与治安,后来随着战事扩大,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用兵量激增,日军开始将大量的三单位制师团投入前线,并在兵力上略作调整,对步兵以外的其余兵种进行增编,使其兵力达到15000—17000人。
另外,在一些资料中,对日军师团还有挽马制师团与驮马制师团的区分。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以师团中军马的使用方式来对四单位制师团进行区别。所谓挽马是指用马来牵引、拖拽重武器和作战物资,驮马是指用马来驮载重武器和作战物资,可以理解为挽马制师团即平原野战型部队,驮马制师团即山地作战型部队。
师团的最高指挥官师团长,其军衔按日军规定为中将(基准衔)—少将(特殊衔)。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师团的师团长为中将,但也存在少数特例为少将(如新晋提拔、暂时代理等)。因而,一些影视剧(例如《永不消失的番号》)里出现的大佐师团长,在历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更不会有师团长向一个少将点头哈腰的情况。
了解完师团的编制和规模,我们不难发现,鬼子一个师团远比我们的一个师要大。全面抗战之初只有中央军调整师(即德械师,起初并没有德械师的叫法,统一称为调整师,后来为区分苏械、美械部队才称之为德械师)每师能达到13000人,大约和一个三单位制师团相当。但其余各部由于众所周知的缺编、逃亡、喝兵血、吃空饷等原因,一个师能有6000人就算是实力雄厚了。
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有枪就是草头王,各路军阀往往拉大旗单干,手里有个几百号人就敢称团,几千号人就能叫师。团长、师长甚至军长的头衔满天飞,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人。最惨者如暂编第5师,只有2973人。而国军一个军,一般下辖2个或3个师,人数也仅在2万上下。第40军在全面抗战爆发时,甚至只有1.1万人。
由此可见,单从人数上来说,日军一个三单位制师团就可以相当于我军一个军,四单位制师团则超过一个军。
以上是从规模上说,如果从装备上说,日军的师团则完胜国军一个军,甚至集团军。前文所述,日军一个四单位制师团拥有山炮16门,野炮36门,榴弹炮12门和反坦克炮16门,而全面抗战爆发时国军最强的调整师,每师只有12门75毫米野炮,外加4门37毫米反坦克炮,另有每个步兵营配2门82毫米迫击炮,其他的——没有了!而且,由于日本有完善的军工生产体系,其战损的装备可以得到补充。
而民国时期,我们连制造炮管所需的钢材都无法炼制,各种装备是打一仗少一批。比如作为调整师的第36师,这支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原有的16门野炮和反坦克炮,在历经淞沪、南京两战后就全部损失,后来直到滇西反攻时,该师也是一门炮都没有!
连中央军都是这个水平,其余部队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在《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部关于赣北方面作战经过概要》一文中写道:“我参加高安、会蚌战斗者,为49A、32A、58A、60A(欠183D)、74A(欠57D),计9个师、炮6门。”看到了吗?9个师竟然只有6门炮,这样算的话,日军一个师团的火炮能相当于国军几个师的?
正因如此,在与日军交战时,中国军队在火力上非常吃亏。第2军团军团长徐源泉曾回忆道:“敌每以数十门炮向我发射,弹如雨下,而我无一炮还击,于士卒精神上颇受打击,因之敌更猖狂无忌……统计我军伤亡,被炮击者占十分之七。”
可以说,在全面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经常能够压制乃至击败国军几个军。南宁之战时,第41师师长丁治磐甚至说:“敌以一个半师团进攻,我二十余师之兵力竟尔溃败,其兵之强,殆可以一个营败我一师。”直到抗战末期,部分国军按美军标准换装美式武器后,才能够在火力上持平乃至反制日军。但这样的部队,也只是少数。
正确认识日军师团的战斗力,我们才能更加体会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可是当我们回家之后,打开电视看到的却是800里开外就能把鬼子打死的“神剧”,那我们又该如何解答孩子们“我们中国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会被人侵略”的疑问呢?
作者: 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抗日战争》 王树增 著
【2】《民国军史中的以讹传讹》 郭东风 著
【3】《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 徐平 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