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里的大盘鸡,上甘岭上的唱片机,一挺机枪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着一挺造型独特的轻机枪,修长的机身上方,插着一个巨大的圆形弹盘。这挺机枪的射手,志愿军步兵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三营七连排长孙占元,在残酷的上甘岭战役中,他正是凭借着这款机枪,完成了夺回597.9高地2号阵地的艰巨任务!而这款轻机枪,正是大名鼎鼎的捷格加廖夫DP-28轻机枪。
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程师马克沁研制出了著名的“马克沁重机枪”,它的成名作当属于1916年7月间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人在四十公里的进攻线上,平均每一百米设置一挺,迎面发起冲锋的英军每天的伤亡达到了罕见的六万人。虽然重机枪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战绩,但因其枪身笨重,不能快速移动,更不能行进间射击,所以广受诟病。一战以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机枪的机动性,轻机枪也由此诞生。
当世界各国拿出了自己的轻机枪之后,苏联人也心急如焚,他们必须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潮流,力求占据优势。于是他们也提出了研制轻机枪的行动,当时已经43岁的捷格加廖夫正在科夫罗夫军工厂工作,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于是毛遂自荐,要研制一款轻机枪为苏联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虽然捷格加廖夫有着多年的枪械设计制造的经历,但他没想到,自己研制的轻机枪差点上了断头台。
从1923年开始,他就奔波于设计室和加工车间之间,终于在1924年7月,拿出了著名的DP-28轻机枪。DP-28枪身全长1270毫米,枪管长605毫米,全重(不含弹盘)9.1公斤,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3000米,枪口初速达840米/秒,战斗射速每分钟80发到90发。采用圆盘式供弹具,单层弹盘弹容量47发,双层达101发。
当这个造型独特的DP-28出现在世人眼前时,大家眼前一亮,轻机枪有这么设计的吗?捷格加廖夫选择了沉默,而是将它送到射击场上进行实验,本想着一鸣惊人,却不料发生了撞针断裂的情况,这一下,令所有人都捧腹大笑,苏联当局也有些动摇。他们觉得与其费力的自主研制,倒不如在前辈“马克沁重机枪”的基础上稍加改动,搞出一款轻机枪行了。但是,捷格加廖夫遇到了两位贵人,一位是被称为“前苏联自动武器之父”的费德洛夫,一位则是大名鼎鼎的伏龙芝元帅。
费德洛夫是捷格加廖夫的老师,他安慰着眼前这个垂头丧气的年轻人不要灰心,既然认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下去,于是在恩师的安慰下,捷格加廖夫继续在设计室和加工车间来回奔波,解决这款机枪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而伏龙芝元帅的到访,令这款机枪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伏龙芝元帅参观科夫罗夫军工厂,当他看到忙碌的捷格加廖夫和他手中的机枪时,令他心中惊呼“好奇特的枪啊!”于是上前询问有关情况,当捷格加廖夫讲完自己的遭遇后,这位元帅随即向身边人下了指示,全力支援这款枪的研制工作,需要什么提供什么,就这样,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换来了新生!
在沉寂了三年之后,1927年12月21日,在科夫罗夫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下,射击场上的DP28打完了弹盘中所有的子弹,火力凶猛,操作简单,一共打了4万发子弹,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苏军表示很满意,随即便将这款轻机枪列装苏军。
我们再来回头看看这款机枪的特点,为什么会有如此独特的设计呢?一个原因,就是注重机动性,当时的苏军战斗条令规定,陆军班用轻机枪必须和步枪一样,可以用任何姿势射击,并且要突然开火,以猛烈的点射或者连续射击压制敌人。
于是捷格加廖夫便突发奇想,采用了圆盘式供弹具。圆盘式供弹具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射击时的枪身高度,同时弹容量增大,火力持续性长。但坏处也不少,圆形弹盘携带不便,制约了机枪手的携弹量。此外,圆形弹盘的更换速度比较慢,通常需要七八秒的时间,在战场上容易出现火力中断的情况。需要有经验的射手控制更换弹盘的时机。
尽管如此,这款机枪还是深受苏军好评,1928年生产出的一百挺机枪被送进苏军后,经过战士使用,获得一致好评,两年后的1929年,该枪的生产量就达到了惊人的65000挺。到40年代末停产之前,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共生产了80万挺,是苏联战争期间产量最大的机枪。
从基辅到列宁格勒,再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DP-28几乎伴随了苏军在二战中的每一场行动,在战争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因其在射击时,弹盘会随着射击节奏而顺时针转动,于是在苏军中留下了一个“唱片机”的美誉。
不过,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的首次大规模参战,并不是苏联,而是在中国战场上。为了支援中国抗战,1938年,苏联两次售华当时世界最先进DP-28转盘轻机枪,一共2600挺,按照步兵营的编制,可以武装20个苏械师。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获得了以DP-28为主的苏制机枪9720挺。不过,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一共只拨付给八路军苏制DP-28转盘轻机枪120挺(你没看错,120挺,后面是一个零)。
苏联援助中国这些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是有偿的,这些援华DP-28机枪的单价高达225美元。在1938年的中国,100法币可以兑换大约30美元,一挺机枪售价的225美元,大约折合750法币,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要知道,在1938年的时候,中国国内用100元法币就可以买2头健壮的黄牛,750法币可以买15头黄牛。
在《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题材影片中,这种枪身上方带有大型扁平弹盘的轻机枪,横扫美国侵略者的场景,让全体中国人家喻户晓,国人亲切的称之为“德普轻机枪”和“转盘机关枪 ”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苏联向中国援助了36个步兵师的全套轻重武器,其中包括捷格加廖夫DP-28机枪,数量竟高达8148挺,按照苏联的编制,平均每个步兵师可装备225挺DP-28机枪。
1954年10月14号的傍晚,时任45师135团3营7连突击排的排长的孙占元,正是使用着这款机枪,带领着士兵向597.7高地2号阵地发起反攻。他用这款机枪打退了敌人的两次冲锋,毙敌80余人。但因敌人炮火密集,在双腿炸断,弹药告罄的情况下,孙占元拉响了仅剩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了敌群,壮烈牺牲,年仅27岁。
而今这款机枪安静的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供来访的人们瞻仰缅怀。它是苏军在二战中的强有力的班组机枪,更是我志愿军在上甘岭上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