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结束那天,彭德怀视察前线哽咽流泪,
7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悍不畏死,在总指挥彭德怀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上演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段光辉的历史,即使跨越70年的时光,读之仍能令人无限感动。而在70年前,亲历那一场战争的人,他们对这次战争的感触之强烈,要远在我们之上。
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他十七岁开始当兵,一生中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指挥大小战役数百场,有着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着与冷静。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经历过无数次厮杀的铁血将军,在朝鲜战场上却数次挥泪。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彭德怀流泪?
根据笔者读过的几本书中所记载,在朝鲜战场上,印象中彭德怀一共有两次落泪。第一次是发生在长津湖战役,而第二次则是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天。这两次落泪的场景堪称一次比一次揪心。
第一次:长津湖冰雪战士的遗书长津湖战役是志愿军在1950年11月27日发动的一次包围歼击战。当时,为了将敌军赶出清川江(上图平壤上方三条支流的河流),从东西两线对敌发动猛攻,长津湖是东线战场。
但不巧的是,在那一年,朝鲜北部爆发了几十年不遇的罕见极寒天气,长津湖地处朝鲜北方,不仅纬度位置高达40度,而且海拔也很高,湖面海拔差不多有1100米,这使得长津湖地区的气温愈发寒冷,夜间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多度。另外,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的援助很大程度根本没有到位,志愿军的装备补给都非常差,许多志愿军入朝时穿的是单衣,有的士兵在战场上甚至连鞋子都没有。
所以,种种因素注定了长津湖地区的志愿军要与两个敌人作战:美联军和恶劣天气。
1950年12月1日,为了阻止敌军南逃,全歼敌海军陆战一师,志愿军特意(三次)炸毁了长津湖地区通往南部的交通要隘——水门桥。并在桥头的山坡上布下一个连队,伏击前来修桥的工程兵。理论上说,一个连队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但对付美军工兵,干扰修桥还是绰绰有余的。总之,只要水门桥修不好,我军战略意图就能达到。
1950年12月6日,南逃的美军来到水门桥,看到桥梁被破坏十分严重,立刻命令美军驻军基地赶制钢结构的桥梁和损坏的底座,然后用飞机空运到水门桥上空,用巨型降落伞空投。美军用这种方法,不到48小时就将桥梁修复。
至于防守桥梁的伏击连,有的资料说他们没有干扰修桥, 但有的资料说他们进行了有力的阻击。但笔者更偏向于后者。当时,美军用飞机空运桥梁组件的方法志愿军始料未及,所以留下的伏击兵偏少,他们只能进行炮击和远程狙击来阻止修桥。下面修桥的美国兵也进行了反抗,但是雪太厚了,以至于他们连志愿军伏击的山坡都上不去。就这样,双方谁也不能战胜谁。美国士兵无法想象自己穿着羽绒服都难以忍受的气温,志愿军穿着单衣,甚至有的连鞋子都没有,是怎么坚持下去的。他们后来评论说:“这些中国士兵忠实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投降,顽强战斗到底,全部坚守阵地直到战死,无一人生还。”
最终,海军陆战一师还是顺利地通过了水门桥。第二天早上,志愿军追击部队来到水门桥出,见敌军大部队已经通过,桥梁也已经架好,便上山去查看伏击连。就在此时,眼前悲壮的一幕令所有人都呆住了。只见125名战士纹丝不动地趴在山坡上的雪窝里,每个人都戴着帽子,用围巾围住耳朵,枪口对准下方公路呈伏击状态。
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二十军的部队。我们从那路过,他们不动,我就过去看看,都硬了。起码有120个人,那个场面真是悲壮。那是永生难忘!——第一个发现者邹世勇
是什么让这125名战士至死都不肯蜷起身子,或者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呢?
在整理这些战士的遗体时,人们从一个叫“宋阿毛”的战士遗物中找到了答案。是一张一度被冻住了的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从这张纸条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志愿军战士的意识是清醒的,支撑他们与冰雪搏斗的信念是亲人、祖国和荣誉,哪怕是被冻死也毫不畏惧。比起负伤阵亡,被冻死的过程无疑是更加痛苦和漫长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凡人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何等的魄力和意志。
后来,当这张纸条被送到彭德怀手中时,看着这张已经不甚完整的,皱皱巴巴的纸条,经历过无数次厮杀的彭德怀顿时老泪纵横。良久之后,他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喃喃道:
第二次:停战前的牺牲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甚至超过了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的战士 他们为谁牺牲,他们为谁流血?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还都是娃娃呀!
1953年7月27日,朝鲜半岛刚刚经历了一夜滂沱大雨的洗礼,但依然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着的火药味儿。前不久,志愿军在三八线东部的金城川一带,发动了入朝以来投入火炮最多,火力最猛的一次战役,目的就是为了粉碎敌人进一步侵略的幻想和无理的谈判要求,以战止战。
这天破晓时分,天气突然放晴了,远处的炮声也开始变得稀疏起来,太阳从东方探出头,照耀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当天早上,志愿军司令部的每个人都起得特别早,大家若无其事地在作战室里坐着,表情严肃,目光时不时地要瞟一眼桌子上的电话机。没有人大声说话,气氛安静极了。
上午10点13分,电话铃突然响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生怕这次又出什么意外。只听电话的另一头传来这样一段声音:
“上午10时,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与对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已先行签字,并正送往朝鲜人民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处分别签字。”
当天上午,停战协定就被送往平壤,由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的总指挥分别签字。签完字后,彭德怀和金日成下达了停火命令:今晚22时正式停战。届时不准射出一枪一炮。
随后,朝鲜各大路口的广播中循环播放起一则公告:
“朝鲜人民军全体同志们: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同志们:
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了3年抵抗侵略、保卫和平的英勇战争,坚持了两年争取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停战谈判,现在已经获得了朝鲜停战的光荣胜利……
战争已经结束了,志愿军出色地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作为总指挥,彭德怀如释重负,高兴是自然的,但同时心情也很复杂。这天下午,彭德怀走出作战室,来到还冒着硝烟的前沿阵地查看战况。在这里,他看到一队担架抬着志愿军士兵的遗体从阵地上走过,彭德怀走上前去,掀开每一个士兵身上盖着的白布查看,渐渐地,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泪花。他哽咽地说道:
“就差几个小时,他们这么年轻……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掩埋好,立上个牌子……”
视察完毕后,稍微整理下情绪,彭德怀满心伤感地走下阵地。在路边的泥巴中,他看到一个满是弹孔的搪瓷杯,上面写着:献给最可爱的人。彭德怀知道,这是劳动人民为志愿军特意赶制的水杯,这个水杯的主人叫什么名字,他是牺牲了,还是受伤了?他在哪里?彭德怀捧着这只杯子,久久说不出话来。我想,他大概是想告诉杯子的主人,你们当初跟随我一起来到朝鲜作战,保家卫国,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们胜利了,我们一起家乡建设祖国吧!然而,回答他的却只有呜咽的风声。
按照停战协议上的规定,朝鲜战争正式停战是在签订协议12小时之后,也就是1953年7月27日的晚上10点。
所以,在27日22点之前,朝鲜半岛其实并未平静。当天晚,人们在天空中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在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空前猛烈的枪炮声撼天动地,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把整个朝鲜半岛的天空打得通红,仿佛这里又爆发了一场大战一般。据悉,交战双方要在最后的时刻显示出自己的强大和不屈,同时也免得往回搬运弹药费力。
当晚22点过后,“战争”戛然而止。三年以来,朝鲜半岛的夜晚第一次如此的安静,仿佛不曾发生过战争一般。年轻的战士们纷纷走出战壕,高兴地欢呼雀跃着。
在开城的庆祝晚会上,一个看上去年龄很小的小姑娘来邀请彭德怀跳一支舞,彭德怀本来是从来不会跳舞的,但他似乎从姑娘的眼中看到了什么,便说::“孩子,我拉着你,咱们走一圈!”
于是,就出现了这揪心一幕:
一位憔悴的老将军拉着一位花一样的小姑娘的手,他们走了起来,他们走得很慢,从不曾如此动听的音乐缓缓流淌在他们安然的脚步中,小姑娘扬起头去看彭德怀,彭德怀的脸上是令人敬畏的沧桑。
所有的人都哭了。
本文参考资料:
《朝鲜战争》-王树增
《日出日落三八线》-徐京跃
《毛泽东传》-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院
文笔拙劣,如有纰漏失误,望请指正,私信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