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1-01-27 16:50 的文章

17岁那年,他把姓名塞进一颗子弹壳中......

17岁那年,他把姓名塞进一颗子弹壳中......

四川在线记者 兰楠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陈广志、卢泽荣、漆德昌……在四川监狱系统有不少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川北监狱,听一听漆德昌老前辈的故事。

1953年2月,17岁的漆德昌在遂宁参军入伍,并随即跟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大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按照他所在的军队的惯例,新战士上前线前,都要在一颗空子弹里塞一张字条,写上名字、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用塑料布裹紧,放在衣服左上边的口袋里。其意义不言而喻。

17岁那年,他把姓名塞进一颗子弹壳中......

作为23军69师运输大队的一名战士,漆德昌和战友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前线运送弹药、物资,将牺牲战友的遗体和伤员运回后方。白天运输容易被敌机发现,他们就躲在废弃的矿洞或者山沟树林里。怕暴露目标,没法烧火做饭,就靠压缩饼干充饥,有时没有水,嚼得嘴角起泡。运输工作只能晚上进行。瘦小的漆德昌和战友吃力地把每担数百斤的弹药物资装到骡马背上。又在树林和灌木丛中急行军,往返三十公里把给养送往前线,然后再把战友的遗体和伤员送回后方。

荆棘刺破了脸,顾不上,前线弹药物资缺不得;脚上打起了泡,管不了,牺牲战友的遗体和伤员等不得。冷也不晓得,饿也不晓得,也不知道害怕,唯一知道的就是完成任务。躲炮弹、躲机枪、跟上部队不掉队,目睹着战友的负伤牺牲,漆德昌咬咬牙,把眼里的泪水憋回去,把心中的悲痛化为力量,做好随时上一线的准备。

17岁那年,他把姓名塞进一颗子弹壳中......

在战火的洗礼中,漆德昌快速成长起来。入伍前,漆德昌是一名读了几年书的学生。上战场后,漆德昌在担任运输任务的过程中,努力学习医疗知识,很快背上急救包成了一名兼职卫生员。1957年7月,在朝鲜百姓的热烈欢送下,漆德昌满怀自豪跟随部队走进了通向祖国的凯旋门。

在朝鲜的5年间,漆德昌先后入了团、入了党。回到农村老家,根据组织安排,漆德昌带动大家搞生产。在公社工作一段时间后,漆德昌来到了川北监狱的前身旺苍煤铁厂。因为有医学知识背景,根据组织安排,漆德昌先后前往成都多所医学院校学习进修。考试合格后,漆德昌成了一名正式的医生。

那时候,旺苍煤铁厂创建没几年。远离机关的石洞沟条件更加落后。没有房子住,漆德昌就和同事们先在山上的岩洞搭起床铺,然后割了茅草搭棚子住。漆德昌动员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去旺苍的大山里认草药、挖草药,最远的一次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平武,带回了一车急需的中草药。从最初的无房无药,到一切都慢慢地步入正轨,漆德昌在川北监狱一干就是30多年。

时光匆匆,那个17岁时跨过鸭绿江的少年,那个21岁时光荣回国的青年,那个投身监狱建设30多年无怨无悔的漆德昌,黑发成银丝,从不曾改变的是赤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