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1-01-27 16:47 的文章

何长工: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校长


何长工: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校长

何长工像

何长工,1900年12月8日出生于华容,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和军事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在中央苏区,他先后参与领导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工农红军大学校,担任我军第一所大学的校长兼政委。红校和红大,既是培养红军各类人才的综合性学校,又是红军的总预备队,被誉为“红军指挥员的摇篮”,并以“军事化的指挥学校,正规化的战斗部队”,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的史册,在中国战争历史长河中,闪烁着永不褪色的光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931年,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为培养更多红军指挥员、赤卫队武装干部,红一方面军前委在毛泽东、朱德等运筹下,决定在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建立军事学校。

何长工: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校长

9月下旬的一天,在宁都县小布村,毛泽东接待了奉命前来的何长工、邓萍两位红军将领。毛泽东握着他们的手,笑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毛泽东告诉他们,随着根据地由游击根据地向巩固的根据地转变,急需训练有素的军事干部。因此,决定办一所军事学校。毛泽东说,国共合作北伐办有黄埔,我们现在要办“红埔”,调你们两个军长和四个师长,还有十个团长政委来办学校。

接受任务后,何长工和邓萍即来到瑞金,筹办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何长工知道,要办好学校,先要有好的办校人才。按照毛泽东谈话的指示精神,经请求总部,何长工先后调来了十几个师团干部:刘伯坚、粟裕、龙云,彭绍辉、杨至诚来了;在苏联留学的伍修权、蔡畅、阿金、黄火青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老秀才董必武和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沙可夫,还有张经武等来校工作了。何长工还从宁都暴动后成立的红五军团选调了既有学历又有经验的二十几位师团级干部充实红样教学队伍。此后,又调来了陈赓、左权、孙毅等。

9月28日,黄昏时分,毛泽东、朱德、项英、任弼时、王稼祥、彭德怀、陈毅率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机关到瑞金。何长工把刚刚筹建起步不几天的红校情况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点头赞扬,并指示“走合并办学的道路,集中人才统一训练各类干部”。根据毛泽东指示,何长工把萧劲光任校长、张鼎丞任政委的闽西彭杨军事政治第三分校和红一、三军团随营学校调来瑞金,合并组成瑞金工农红军学校。第一期编为四个学员连队,包括三个军事连队和一个政治连队。第一连,连长龙云,政治指导员张华;第二连,连长彭绍辉,政治指导员石衡中;第三连,连长粟裕,政治指导员刘希平;第四连,连长林野,政治指导员伍修权。另外,还有以康克清为队长、吴仲廉为政治指导员的女子义勇队和戴润生、刘西元从红一军团随营学校带来的司号连。共有学员783人。

红校于10月正式开学。学校开始叫总队,总队长兼政委何长工。校部设在瑞金东城墙谢氏祠堂。11月30日,在学校党总支成立大会上,何长工又被选为书记。学校政治部主任为周以栗,训育处处长为邓萍,后勤处处长为杨至诚。

学校所在地的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对红校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当时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是何长工留法勤工俭学时的学友,旅欧支部的同志。回国后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分处各地。一天,何长工为筹办学校去拜访邓小平,故友相见,喜出望外。邓小平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了支持。

“这所学校比当年黄埔办得好”

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时,红校正式命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到第二期开始又易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简称红校)校长萧劲光,政委何长工。同年冬,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从上海来到瑞金,特地到红校视察。为了迎接他的到来,何长工组织了军事体育运动会。学员们身着深灰色列宁装,迈着威武整齐的步伐参加运动会。周恩来看后极为高兴,称赞不已,说:“长工,这所学校比当年黄埔办得好,军政素质高,都是从战场上调下来的骨干,有这么一个好学校,我们的腰杆子就又粗又硬了。”

何长工: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校长

不久,萧劲光校长秘密地离开了学校,红校的重担全部压在红校政委、党总支书记何长工身上。

周恩来十分关心学校建设和学员成长。当时,在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下,日常用品奇缺,连食盐都很困难。经常吃带苦味的硝盐,吃“草包菜”,但吓不倒红军学校师生。红校改为红大后,他们自力更生,创办了军人书店、军人合作社、畜牧场、磨坊、园圃。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参加扩军、查田、选举、春耕秋收、慰劳祝捷、募捐援助白区的斗争等。一天,学校组织学员去砍柴,有两个新学员因为临时有事耽误了,没有跟上队伍。他们不知道中央苏区有“公山”和“私山”之分。机关、学校只能到“公山”上去砍柴。这两个没有赶上队伍的学员走到一座叫杨梅岗的山上,便在那里砍了4大捆松树枝挑回学校。正当他们兴冲冲地挑着柴往回走时,恰巧遇到了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周恩来招呼他们在路边的一棵大樟树下坐了下来,像拉家常一样,问起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两个红军学员一一做了回答。接着,周恩来问:“今天为什么只有你们两个人砍柴呀?”“哦,我们两个因为出来的时候有一点事情耽误了,没有赶上队伍,只好在这上面的山上砍了些柴。”周恩来知道,学员砍柴要到比较远的“公山”长埠岭一带去砍,一般砍一担柴要半天多时间,今天这两位新学员肯定没有走那么远。于是,他缓缓地站起来,用手指着不远处的山说:“你们砍柴的那座山叫杨梅岗,是工农民主政府分给老表们的‘私山’,你们砍错了,侵犯了群众的私人财产……”两位学员听说自己犯了错误,不知道说什么好。周恩来见他们知道自己错了,就转了话题,和蔼地说:“你们先把柴挑回学校去,冲个凉,休息休息吧!”当天晚上,周恩来约请了校长兼政委何长工,以及两个砍柴的新学员,在溪边的草地上席地而坐。周恩来看到两个学员板着脸,为了缓和气氛,就笑着说:“这里的老表就是我们的亲人。因此,我们要十分爱护老表的一草一木,如果随便拿亲人的东西,就会使军民关系慢慢疏远。”周恩来一席话,将新学员那忐忑不安的心情一扫而光,两个人的眼睛湿润了,站起身来:“报告首长,我们上午听了你的指示,下午就把柴火送还了杨梅岗老表的家里了,并当面赔礼道歉了。为了挽回在群众中的影响,我们请求在当地开一个群众大会,当众检讨……”周恩来听完两个学员的话,点了点头,舒心地笑着说:“好,这是一个革命战士的美德,知错就改,改了就好……”

“还请长工同志多指教”

1931年12月14日,驻宁都的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参加红军。其学兵连在党支部书记李青云带领下,进入红校学习。何长工接见了宁都起义学兵连的蒋跃德等,蒋跃德未毕业就留校任医院卫生所所长。

1932年1月的一天,何长工正主持教学会议,传令兵进来报告:“何政委,毛主席请你到他办公室去”。当何长工来到叶坪毛泽东住处时,刘伯承先于他到了。经毛泽东介绍,两人亲切握手。毛泽东说:“长工,你的工作又要变动了。你有改造起义部队的经验,你到宁都起义的13军当政委。刘伯承到红校接替你的工作。”毛泽东话刚落音,刘伯承插话说:“我从上海刚到这里不久,对红军的情况还了解不多,还要请长工同志多指教。”从毛泽东办公室出来后,何长工热情地向刘伯承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

何长工: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校长

1932年2月,何长工担任红五军团第13军政委兼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在13军工作一段时间后,何长工腿伤复发,他向总政治部总巡视员聂荣臻提出,要求到苏联治疗,同时借此机会学习。聂荣臻向周恩来汇报后,周恩来批准何长工去苏联治疗。当时,中央组织局局长任弼时对何长工说:“现在上海交通还没来,等上海交通一到,就随他们去上海办手续。现在是否先到你原来的红军学校帮助一下工作?”于是,何长工重返他一手创办的瑞金红军学校,受到刘伯承的热烈欢迎。

何长工刚到红校没几天,突然来了命令,要他到新成立的学员军事团当政委,团长是张经武,教育主任伍修权,政治处主任李复,团务主任杨梅生。这时,红校正在开办第三期,学员总数达到1500余人。何长工到校时,正好赶上准备举行野外演习的科目,他征尘未洗,便参与了演习的领导和指挥。同年10月10日,学习结束,学校组织了这期学员的毕业典礼。校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讲话后,欢送学员的文艺晚会开始。一向擅长文艺和宣传,在中学做过音乐教员的何长工,参加了文艺演出,唱了当年在法国学唱的《马赛曲》。当年何长工红校的同事,1975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伍修权,在回忆瑞金红校时曾称赞:“当年,叶剑英爱拉动听的胡琴,何长工爱唱动听的歌曲。”10月13日,中革军委任命叶剑英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政委兼瑞(金)汀(州)卫戍司令员,刘伯承调任军委总参谋长。

1933年3月1日,红校第五期开学。何长工又奉命负责全校工作,任副校长。在叶剑英校长和何长工主持下的红军学校,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前夕。6月,红校部分员工、学员组成中央苏区东南战地总指挥部,叶剑英任总指挥兼政委,何长工主持学校工作,并兼代瑞(金)汀(州)卫戍司令员。

红校从1931年秋开办第一期起,至1933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分编红校止,共开设6期,共为红军和地方武装及地方各级党政组织培训了11500名学员。他们之中许多人成为活跃在中华民族解放战场的战将,如:韦国清、方强、方正、文年生、康克清、孙继先、吴信泉、吴烈、吴忠、罗贵波等。

何长工除1932年有一段时间离开学校到红13军任政委外,大部分时间在红校工作,是这所学校的创始人、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为红军干部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