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美进南朝鲜苏就占北海道;麦克阿瑟:
“北纬38度线”作为分界线,最早诞生于1896年。
那一年,日本向俄国建议,以这条线为界瓜分朝鲜,但随后爆发的日俄战争让划界计划无疾而终。
“三八线”第二次出现在国际视野,是1945年。这一年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轴心国战败,二战结束。
其实,当“二战”打到1944年底的时候,国际大势基本就已经确定,轴心国战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如何进行战后的利益分配,就随之提上了同盟国各国的议事日程。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商量打完仗怎么分地盘的雅尔塔会议召开。
会议中,三大国也谈到了朝鲜。
罗斯福提出建议:首先,朝鲜战后应当独立;其次,独立前由美、苏、中、英四国派代表临时托管,直到朝鲜选出自己的政府后,四国再移交权力。
对罗斯福的建议,斯大林也欣然同意。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雅尔塔会议仅仅半年后,日本就在原子弹和苏联宣战的双重压力下,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时间远比美苏预料的时间要早。
此时,雅尔塔会议中定下来的托管朝鲜四国中,中国和英国都无暇或者无力顾及朝鲜,先后退出。牌桌上只剩下美国和苏联。
日本投降时,朝鲜半岛的美苏军事态势是:苏联红军已经从东北攻入了朝鲜北部,美军却还在600公里外的冲绳。
苏联人抢得了朝鲜先机。
面对朝鲜半岛,美国人当然不愿放弃,但又鞭长莫及。他们一方面希望斯大林还能遵守雅尔塔决议,另一方面又担心苏联利用现有军事优势,拒绝美国插手朝鲜。
美国人决定,不等苏联表态,先主动提出关于朝鲜的“美国解决方案”,试探斯大林的态度。
1945年8月10深夜,助理国务卿邓恩在五角大楼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在朝鲜的日军如何向盟军(主要是苏军和美军)投降的问题”,其实就是商量如何向苏联人开出美国的“价码”。
会议持续到凌晨,两位美军上校迪安·腊斯克和查尔斯·伯尼斯蒂尔在会议期间受命,草拟一份美国的“报价单”——美苏受降地理分界线。
苏军不应越过这条分界线接受日军投降。
他们被要求提出这条界线的时候,应当“尽量往北”,“但又不至于被苏联拒绝”。
两位美军少校在五角大楼的第三休息室里开始草拟方案。他们注意到,1896年,日本和俄国曾密谋瓜分朝鲜,当时日本建议“以北纬38度线为分界线”。
此外,还有另一条关于三八线划界的情报:1945年2月,日本曾把驻朝鲜的军队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三八线以北归关东军指挥,三八线以南归陆军大本营指挥。
这两条信息给了上校们启发:美国也可以向苏联提出,按日军编制线(也就是北纬三十八度线),划界受降。关东军向苏军投降,大本营日军向美军投降。毕竟按日军建制来受降,也是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而且在地理上,三八线也大致把朝鲜分成了面积相当的两部分。
其实,美国人想以三八线划界,还另有一个小算盘。
参与草拟方案的腊斯克上校,在1950年七月的一份文件中提到:朝鲜首府汉城和两个重要港口仁川和釜山,都在三八线以南。而美国国务院认为,“把朝鲜首都包括在美军管辖区内是很重要的”。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以“三八线”为界的方案制定完成,并很快获得国务院和军方批准,第二天就通过密电正式发给了斯大林。
提出方案的腊斯克上校后来回忆说:提出以“三八线”为界,实际上超出了当时美国人的实力。
如果斯大林拒绝以“三八线”划界,美国也不得不接受。他们甚至做好了以“三七线”,甚至更南的某条线为界线的准备,毕竟苏联红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正向南推进,而美军还远在日本。
次日,也就是8月16日,斯大林回复的电报到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斯大林“爽快”地答应了美国人以“三八线”为界的建议。
但斯大林也不失时机地提了两个条件:一、日本的千岛群岛交给苏军;二、日本本土受降也应按照以北纬38度线划界的原则:北海道以北归苏联军队。
斯大林的意思是,不是想以“三八线”划界么?可以。不过三八线继续向东延长,也会经过日本。不如咱们朝鲜、日本都这么划。
日本北海道的大部分都在三八线以北。
苏联亮出了底牌:南朝鲜可以给你,但千岛群岛和北海道北部必须给我。
不过,斯大林显然低估了美国人独占日本的决心。朝鲜美国可以不要,但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苏联插手日本。
8月18日,斯大林收到了杜鲁门的回电。
美国政府同意千岛群岛划入苏军受降区,但杜鲁门却婉转地拒绝了苏军进入日本的要求。
斯大林一方面回复杜鲁门“表示遗憾”,另一方面却试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他深知,驻日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是日本事实上的统治者,他对日本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要大于新上任的总统杜鲁门。
于是,斯大林转而直接向麦克阿瑟施压。
8月20日,苏联驻日本代表库兹马·杰列维扬科中将拜访麦克阿瑟。他态度强硬地表示:“不管美国是否同意,苏军都将进驻北海道。”
斯大林的使者来势汹汹。但素来以“桀骜不驯”形象示人的麦克阿瑟却根本不吃这一套。
他深吸一口玉米烟斗,不紧不慢地说:“没有我的许可,只要有哪怕一名苏军士兵踏上北海道,我就立即逮捕包括您在内的全部苏联驻日代表。”
美苏两国都撕掉了温存的面具,亮出獠牙。
大国之间的博弈,往往到这时才能看出各自的斤两。麦克阿瑟强硬回怼,一方面是他性格使然,但更重要的是美国驻日占领军的实力。
虽然苏联已经兵锋直指朝鲜,但日本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国兵营”。
东京湾里上百艘航母、上千架飞机,是实实在在的威慑。而且美国人手里还有斯大林最忌惮的东西——原子弹。
最终,双方妥协,角力暂时告一段落。
一番争斗的结果是:美军将以三八线为界,在朝鲜登陆,苏军则放弃北海道,只登陆千岛群岛。斯大林没能达到割走北海道的目的,只用南朝鲜换来了千岛群岛。
美苏两国达成的这份协议,半个月后以《一般命令第一号》的形式正式发出。
1945年9月2日,麦克阿瑟在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之后,发布了这份《一般命令第一号》,其中关于三八线是这样描述的:
《一般命令第一号》(General Order No. 1)节选:
北纬三十八度以北之朝鲜半岛部分及库页岛境内之日军高阶司令官及所有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应向远东苏联军总司令官投降;在日本主要岛屿、附近各小岛、北纬三十八度以南之朝鲜半岛及菲律宾之日军高阶司令官及所有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投降。
命令发出后当天,已经抵达汉城附近的苏军,迅速撤回了三八线以北;一周之后的月9月8日,美军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从此,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被美苏两国均分。
从这天起,“三八线”正式成为一条军事占领界线;而五年后,围绕这条分界线又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军队也继美苏之后,开进朝鲜半岛。
参考资料:《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三八线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冷战在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