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阿沛·阿旺晋美:亲身经历新旧两个西藏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西藏人民的今天,就没有我的今天,毛主席是西藏人民的引路人。
这是阿沛·阿旺晋美常说的两句话。
阿沛·阿旺晋美,生于1910年,西藏旧贵族出身,在新中国担任副国级职务,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
阿沛·阿旺晋美亲身经历新旧两个西藏,是百年历史风云的见证人,他说出本文开头那两句话,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要搞明白阿沛这几句话的意义,先要明白旧西藏的情况。解放前的西藏,由于历史原因,政权掌握在摄政扎达等人手里,他们出于私心,惧怕解放军进入西藏,连续召开官员大会,商讨扩军备战,并向英国、印度、美国等国家派出“代表团”,乞求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
1950年10月发生的昌都战役是和平解放西藏的关键一战,在昌都战役打响之前,当时的西藏噶厦就已经在四处寻求帮助,但在大军威慑之下,并没有什么人能给到他们实质性的帮助,顶多是得到了一些物资,这些杯水车薪的东西根本于事无补,无论是谁想逆潮流而行都是不可能的。
西藏本有和平解放的希望,但拥护和平的藏人领袖格达活佛在1950年8月22日突然去世,形势变得复杂,抗拒大军的说法开始甚嚣尘上,此种情况下,阿沛被火线提拔为昌都总管,负责当地军政。
阿沛·阿旺晋美已经是当时西藏地方政府里能挑出的最理想人选,他学识广泛,又有英国留学经历,还曾在藏军“仲札兵营”中服役,算得上经验丰富又眼界开阔。
但也正因为如此,阿沛对历史车轮的方向把握得更清楚。
阿沛的地位这时其实很尴尬,他内心本就是支持格达的,顺应民意和平解放才是他内心所愿。
阿沛能看清大势,但他上任不久,还没有绝对实力控制藏军。阿沛不想打,上层给他的压力又不得不打一下,于是阿沛效仿大清咸丰年间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此人被称为“六不总督”,“六不”是指“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需要说明的是,叶名琛的“六不”是迂腐,阿沛的“六不”却是顺应历史潮流,面对解放军大兵压境,以武力坚持抵抗只能给藏军造成更大伤亡而于事无补。
藏军总兵力只有8500余人,且从上到下基本没受过什么正规军事训练,对战争的认识还停留在军阀混战时期,如何能对阵张国华率领的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18军官兵,真要拼命藏军的老本都得赔光。
昌都战役并没有任何悬念,17天后藏军主力已被打垮,解放军仅伤亡141人,毙伤俘敌合计5000余人,这里面超过2700人是在阿沛命令下放下武器的起义藏军,放下武器好还是坚持抵抗好,阿沛带大家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昌都战役,解放军的目的并非为战而战,而是以打促和,以军事上的胜利促成西藏和平解放。
藏军主力崩溃,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一片混乱,发生分化,摄政达扎不体面地下台。这时,是顽抗到底,还是出逃国外,或是接受和谈,各方意见不一。
阿沛回到拉萨,经历昌都战役,他早已心如明镜,在多次会议上他分析局势,指明和谈是唯一出路,接受和谈是大势所趋。
所以说,有没有阿沛这个通达明理,受到双方信任的人物做中间人,是很关键的。
阿沛率部起义,使他在受到中央重视的同时,也被西藏地方政府推举为和谈的首席代表,在1951年2月率地方全权代表5人入京。
毛主席得知阿沛即将赴京,十分高兴,马上指示沿途要以热情接待。
1951年4月9日,阿沛一行到达甘孜,18军宣传部长乐于泓致欢迎词;4月12日到达康定,18军军长张国华亲自迎接;4月17日,和谈代表到达重庆,邓小平亲自到机场迎接他们。
4月20日,代表团飞机抵达西安机场,民委副主任汪峰亲自到机场迎接。同时,一个身穿黄色袈裟,胡须银白的老人早已在机场等候,阿沛从飞机舷窗中一眼认出,这是他的老师喜饶嘉措。师徒见面,好不欢喜。
4月下旬,阿沛阿旺晋美率领代表团终于抵达北京。五一节上午,阿沛一行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毛主席献了哈达。
这是阿沛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主席高兴地握住他的手说:“谢谢,谢谢,欢迎你们来北京和谈,你们是在为祖国统一做大事情。”
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西藏17条协定》签署,这是历史性的一刻,阿沛作为首席代表,是有这个签字权力的,西藏和平解放,阿沛从前到后居功不小。
在边陲省份中,西藏的情况是最复杂的,它既有地方保守力量,又有多方外国势力影响,同时又有复杂的信仰问题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从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在这里的存在感就偏弱。
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解决国内一个极其复杂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内部团结问题的光辉成就。
在这其中,阿沛·阿旺晋美是个很关键的名字,他已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1955年阿沛被授予中将军衔,称得上实至名归。
阿沛对毛主席如此敬重,还在于他和毛主席的多次交往。
1951年24日下午,和平协定签署后第二天,毛主席又兴致勃勃接见了代表团,并设宴款待他们,晚上请他们观看文艺节目。
阿沛·阿旺晋美后来回忆这次接见:
记得那天我们5个谈判代表和工作人员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在住处门前等待我们了。
毛主席和他们热情握手后,把他们让到房中,亲切地说:“你们一路风尘,辛苦了。”
接着,毛主席又通过翻译一一询问阿沛他们每人的名字、年龄、在地方政府中的职务,问他们由大高原到北京后身体适应不适应、生活习惯不习惯,还不时请他们吃糖、喝茶、抽烟,让阿沛等人慢慢消除了紧张的心情。
毛主席向阿沛他们耐心解释了党的民族政策,他说:“藏族是勤劳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历史上,西藏地区的人口曾达到1000万人,现在藏族人口减少到100多万人,这样继续几百年,藏族就会灭绝的,你们希望不希望发展呀。”
阿沛等都大声回答:“我们都希望有大的发展。”
毛主席又说:“我们共产党要帮助所有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还要帮助发展人口,对藏族人民也是这样,你们怕什么呢,你们不用担心民族衰亡。”
毛主席饱读史书,他又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勉励阿沛,阿沛后来十分真诚地说:“毛主席这些感人至深的话语,一直是激励我前进的力量。”
协定签署后,阿沛又多次见到毛主席,有一次,主席对他说:“西藏经济落后,人口也少。旧制度不好,对西藏人民不利,一不人兴,二不旺财。”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接见阿沛时,问他有几个孩子,当得知他孩子较多时,风趣地说:“西藏人口太少,你对发展西藏人口有功劳哩!”
1966年国庆节前,周总理要阿沛从西藏回北京过节。10月1日上午,在天安门城楼上,阿沛又见到了主席。
一见面,毛主席就亲切地握着他的手问寒问暖。说到这个,阿沛自1951年的晚宴后已开始学习汉语,但用汉语交流还不是十分流利,主席见状招呼说:“翻译在哪里?翻译在哪里?我要同阿沛说几句话。”
但当时城楼上没有翻译,等从楼下找来秘书时,毛主席又忙于别的事去了,这件事让阿沛终生难忘,也引以为憾。
1970年5月1日,阿沛在天安门城楼上又见到了毛主席,与以往一样,主席亲切地叫着他的名字,并介绍他和外宾会面。
1972年1月1日,阿沛前往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这次,毛主席握着阿沛的手,表情肃穆。
这次会面,是阿沛·阿旺晋美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后,阿沛·阿旺晋美长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为西藏的文字、语言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藏族同胞和全国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拥护。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参与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他勤勤恳恳,踏实工作,多次深入民族地区和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推进民族区域自治进程,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顺利施行,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倾注了毕生心血。
2009年,年已百岁的阿沛还写下文章《牢记历史 把握未来》,其中写道:
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我作为亲身经历过新旧两个西藏的见证人,深感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只有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当中,西藏才会发展进步,人民才会幸福安康。
和平解放西藏是祖国和西藏人民的一大幸事,阿沛识大局、顾大体,始终站在团结的基础上,遵照的是毛主席的指示。
正如和平协定签署后的宴会上,毛主席讲话中所说:
这种团结是兄弟般的团结,不是一方面压迫另一方面。这种团结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在这一团结基础之上,我们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
2009年12月23日16时50分,阿沛·阿旺晋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去世后,新华社讣告称阿沛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藏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这可以说是对他一生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