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争开始,现在的越南还有几成战力?解析
越南海军和空军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在中国和苏联的援助下发展建立起来的。在抗法和抗美战争期间,越南空军已初具规模,装备水平较高,且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此时期的越南海军规模较小,在越战期间也刻意避免与美国海军发生正面冲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越南陆地边境战争和冲突基本停止、国家进入和平发展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越南军方提出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充实海空军”的国防调整战略,优先升级海空军武器装备,力求实现装备的更新换代。
1994年,越南与俄罗斯苏霍伊军工联合体签署协议,购买苏-27战斗机,这是中南半岛国家首次获得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但由于财力所限,即便是以易货贸易方式购买,越南订购的苏-27战斗机数量也较少。1995~1996年,第一批次6架(1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和5架苏-27SK单座型)到货。1997年底,第二批次6架(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和2架苏-27SK单座型)陆续交付越南。但其中两架苏-27UBK在使用安-124大型运输机运往越南时,因运输机坠毁而全部损失。为弥补此损失,俄方在1998年6月向越南提供了两架稍早生产的苏-27PU双座教练型。第一批苏-27装备越空军第370航空师下辖的第937“后江”战斗机团,第二批装备第935战斗机团,驻地均在藩朗机场。
2003年,越南又看上了更为先进的苏-30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俄罗斯方面同意出售该型战机,但在售价方面丝毫不让步。囊中羞涩的越南只能以一批次4架的规模进行采购。2003年12月,越南与俄罗斯签署第一批4架苏-30MK2V(V代表“越南”)的购买合同,并达成了后续购买2批8架的意向。但原定于2007年订购的第二批次苏-30,又因为越南陷入财政危机而延迟,直到2009年6月才正式签署合同。
除苏-27和苏-30外,越南空军装备的作战飞机均为较老的型号:124架米格-21比斯;40架米格-23M;53架苏-22。其中苏-22攻击机既有上世纪80年代从苏联购买的型号,也有苏联解体后从捷克购得并由乌克兰进行翻新的“二手货”。此外,越南空军还有18架捷克生产的L-39初级教练机,该机购于2004年,机载设备较为先进,也可作为轻型攻击机使用。
越南海军HQ-011“丁先皇”号导弹护卫舰与卡-28舰载直升机协同训练
越南海军的装备更新换代比空军更晚。很长时间内,越南海军都是一支以导弹艇、小型潜艇为主的近岸海军,最大的舰艇是苏联援助的别佳级轻型护卫舰,甚至还有越南战争结束后缴获的美制登陆舰、巡逻艇。在进入新世纪后,越南海军急于改变装备落后状况,决定采取多项速效措施,快速扩大海军规模,提升海军作战能力。
越南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Mk2V战斗机用安-124运输机运抵越南
2007年,越南海军与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签署了采购4艘猎豹级轻型护卫舰的合同,其中2艘由俄方建造,另外2艘由越南自行建造。猎豹级护卫舰即俄罗斯1166型护卫舰,越南是该型护卫舰唯一的海外用户。该舰的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吨,已接近江卫级导弹护卫舰。首批交付的2艘为多功能型,分别命名为“丁先皇”号(HQ-011)和“李公蕴”号(HQ-012)。安装1座AK-176型76毫米舰炮、2座四联装KT-184反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棕榈树”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和2座AK630机炮。柴燃动力系统在保证最高航速超过27节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续航力。该舰的短板在反潜战装备方面,由于俄罗斯缺乏先进的轻型反潜鱼雷,猎豹级装备的是2具533毫米重型鱼雷发射管,在制导精度、作战灵活性方面与MK-46/MK-50轻型反潜鱼雷有较大差距。为弥补反潜能力的短板,越南计划在国内建造的第三、第四艘该级舰为强化反潜型,2011年与俄罗斯签署零部件供应合同,但至今仍未开工。
越南海军“河内”号潜艇大大增强其在南中国海水下作战实力,但在体系化作战能力强于自己的对手面前能发挥多大作用,尚需验证。
基洛级常规潜艇是越南海军购置的第二型重大装备。2009年12月,越南与俄罗斯正式签约购买6艘基洛级636MV型潜艇,6艘潜艇总价18亿美元,加上新建基地与后勤支援设施以及配套的武器弹药,合约总值达4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2008年越南海军装备采购费用的17倍。此前越南海军只有小型潜艇和袖珍潜艇,基洛级是越南海军获得的第一种可在远洋作战的潜艇。基洛级的引进,是越南海军作战能力上的一次飞跃,但是对于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200多亿美元的越南来说,这次飞跃实在有些昂贵(详见本刊2013年第7期《觊觎南海的“黑鲨”——越南潜艇部队的建设与企图》)。
越南空军苏-30MK2V战斗机飞行员讨论飞行技术。沿袭老套的飞行技战术体系,无法充分发挥先进战机的性能。
越南海空军的作战能力制空与空中截击作战
越南空军虽装备了苏-27和苏-30战机,但数量过少,目前只有6架苏-27SK、5架苏-27UBK、2架苏-27PU、8架苏-30处于可用状态,在西沙、南沙上空进行制空与空中截击作战时,能发挥的效用有限。
越南空军的苏-27战斗机部署在北部地区,通常情况下,只有两架飞机、两名飞行员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在信息体系方面,越南空军目前未装备固定翼早期空中预警机,其北部的空中预警依靠一部俄制“天空”-SV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330千米,理论上可覆盖整个越南北部领空,可探测和跟踪256个空中目标。但对于超低空突防的飞行器,陆基雷达系统基本无能为力。在大规模空中战役背景下,越南空军仍需发挥米格-23M、米格-21比斯的作用,具体是在陆基雷达和地面指挥系统的协调下,对来袭机群进行截击。但对于从海上超低空来袭的机群,越南空军很难做到提前预警,只能依靠少量冒险前出的水面舰艇担任雷达哨,并以数量较大的机群轮班升空,来保证空中随时能有一定数量的战斗机执行截击任务。
对海作战
在执行对海作战任务时,越军主要运用空中突击编队和海上编队进行协同对海作战。在2004年以来的越南海上联合演习中,越军一般先用苏-22对海上目标进行攻击,后出动水面舰艇攻击。水面舰艇编队的出击顺序是:先用导弹艇攻击,后用鱼雷艇攻击。
2012年,苏-30战斗机首次在越军海空联合演习中亮相,使用空地火箭弹对预定区域进行了覆盖射击。苏-30具有良好的突防能力和远射程的精确制导弹药,比苏-22更适合于对海上目标进行打击。但越南空军装备的苏-30数量过少,在高强度局部战争中,越南空军可能会更倾向于让苏-30执行制空作战任务。苏-22型飞机仍是越南区域反介入作战的主力武器。其对海攻击方式有导弹攻击、俯冲轰炸和水平轰炸3种。它使用的导弹是苏制AS-10无线电指令制导空地/空舰导弹,最大有效射程约15千米,发射高度2500-3000米。由于AS-10在发射后需由载机进行全程无线电指令控制,因此在导弹击中目标时,载机距离目标往往只有5~10千米。发射火箭、机炮的高度约1500米,投弹高度多为800~2000米。
越南进行的联合演习很少进行高强度的模拟海空对抗,而是对无护航的登陆输送编队进行攻击训练。一般采用“机-舰-机”多波次的方式,飞机与舰艇之间的攻击间隔为5~10分钟,导弹艇与鱼雷艇之间的攻击间隔为7分钟,导弹攻击时间2分钟,鱼雷攻击时间15分钟,打完即撤。在演习中甚至有改装过的安-26型武装运输机和武装直升机参与对海打击。
越南海空军对海作战体系当前最大的短板在侦察与预警能力。越南很早就在筹划从俄罗斯购买早期空中预警机,备选型号有安-77“狂妄”和安-71“莽汉”两种。但由于预算问题,目前越南仍未与俄罗斯签订购买合同。2007年,越南获得了10架波兰PZL公司生产的M-28型海上侦察机,4架W—3RM型海上搜索救援直升机。M-28使得越南可前出2000千米进行海上侦察与监视,但该机航程虽远,却不装备大功率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不能提供对越南海空军至关重要的空中预警能力。
越军的对海作战,还必须考虑岸舰导弹系统的应用。越南海军很早就获得了苏制“冥河”岸舰导弹,近年来又从俄罗斯引进了K300P“棱堡”岸舰导弹系统。该系统由4辆配备有两个导弹运载/发射筒的K340P发射车、1~2套K380P控制车、1辆战备执勤保障车、4辆K342P导弹运输-装填车构成,导弹高空巡航速度马赫数2.5,掠海飞行速度马赫数2,最大射程300千米,在无中继制导的情况下,有效射程120~150千米。此次前往西沙群岛执行勘探作业的“海洋石油981”船,目前就处于越南北部海岸线的“棱堡”系统有效射程之内。
岛礁登陆与抗登陆作战
在岛礁抗登陆战术运用上,越海军强调充分发挥各种兵器威力,进行分阶段抗击,力争将敌歼灭于海上。目前越南在其侵占南沙岛礁上广泛驻军,部分岛屿构筑有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越军将此吹为“钢铁炮台”。在无法修建永备工事的岛屿,也配备了火炮、坦克、火箭筒等兵器,形成了能最大程度发挥杀伤力的远、中、近火力配置体系。如有登陆部队靠近,越守岛部队可用85毫米、76毫米加农炮射击。当登陆舰进入换乘区(距岸约3.5千米)时,37毫米炮加入射击。当登陆部队实施冲击时,越军则集中所有兵器猛烈射击。南威岛和鸿麻岛上装备有130毫米加农炮,这两个岛的越军甚至可在15~27千米范围内打击敌方水面战斗舰艇。
在南沙岛礁上部署岸舰导弹系统可以使越军的岛礁抗登陆作战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棱堡”系统价格昂贵、维护保养不易,因此至今为止,越南尚未在侵占的南沙岛礁上部署岸舰导弹系统。
在夺岛登陆作战方面,越军计划先用苏-22型飞机对岛礁进行空中突击,再用导弹艇对岛礁实施导弹攻击,紧接着驱护舰对岛礁实施舰炮火力压制,掩护陆战队乘坦克或运输机登陆。对面积小、驻兵少的岛礁,越海军也可能采用派遣小股部队、特种部队偷袭的方式登陆,强调兵力使用上的秘密、突然,惯于采用欺诈、疑兵等手段达成战斗的突然性。
越南海军陆战队演练夺岛作战。精锐化的单兵配置和老旧的火力支援平台搭配反映了当前越军装备混乱的现状。
对舰艇、岛岸设施进行突袭破坏,是越海军特工部队的惯用手段。其破袭战术是:分散潜入,独立行动,隐蔽接敌,突然进攻。破袭的目标通常先考虑防御能力弱、抗沉性差的大中型舰船,特别是运输船、油船等辅助船,也可能破袭我方指挥所、雷达站、码头、仓库等重要目标。对破袭的目标,特工队一般都先派遣精干人员抵达侦察,以掌握兵力部署、活动规律、水文气象等情况,然后制定预案。破袭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夜间或能见度差的恶劣天气,接敌时机通常在顺流或平潮时。兵力编组多以3~5人组成,分为侦察、火力、爆破组。作战方式视情而定,一般将参战人员及其工具器标兵、武备进行伪装,在一千米处上浮侦察,尔后直接抵近目标实施破袭。
越南部分海军舰艇仍在装备苏制“冥河”反舰导弹,在高电子对抗环境中作战的能力堪忧。
“差得远”的装备体系尽管越南相继从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法国等进口了相当数量的海空装备,但先进程度参差不齐,尤其是缺乏先进的远程侦察、预警系统,体系对抗能力差。从作战体系的角度衡量,越南的海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仍然很有限。
越南空军苏-30Mk2V战斗机的座舱已经准玻璃化,但这样的先进装备在越空军的装备序列中凤毛麟角。
在世界海军强国相继步入数字化时代,“空海一体战”、“网络中心战”等新作战概念层出不穷的时候,越南海空军仍徘徊在冷战时代,通信、指挥、侦察系统相当落后。比如,对于制空/制海作战至关重要的战机导航系统,越南空军大部分战机仍在使用磁罗经与简易无线电测向导航系统。甚至越南的苏-27为了降低购买价格而对本就不太先进的航电系统进行了简化,被“精简”下来的航电系统就包括苏联的第二代综合导航仪。
这意味着越南空军战机在海上作战时,自身导航和目标搜寻模式与二战后期大致相同。在战场瞬息万变、攻防转换频率极高的现代海空作战中,这样的导航系统完全无法满足越南空军的需求。在最近披露的越南空军训练、演习视频中,许多越南战机临时将民用GPS卫星导航仪用胶条粘在飞机驾驶舱中,作为飞行员的辅助定位与导航系统。这些民用导航设备尽管防震、防潮性差,故障率偏高,但也比越南空军那一套老掉牙的导航系统好用。
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巨资维护保养,也需要与之配套的各种设施、人员训练、武器配备或是机械维修等,都是“烧钱”的无底洞。目前,越南国内工业体系不能为军队提供足够的支持,所有先进装备几乎都依赖进口,使得本就不充裕的越南外汇储备更为捉襟见肘。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有战事,进口的先进装备只能“打一件,少一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短缺的零部件库存使其无法在战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