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李云龙平安城战役消灭了多少日军
一.开创了八路军攻打县城的先例,为日后的围城攻坚战提供了参考模式。剧中李云龙攻打了平安县城后,八路军总部彭德怀问所有八路军将领对这场战役怎么看,场中大多数将领都是维护李云龙的多,其中有评价到:这是我军第一次围攻县城,开创了我军部队开创围攻县城的先例,为我军日后县城攻坚战提供了参考模式。可以说,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为日后八路军解放和攻打县城提供了参考。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我军对日作战的信心。看过剧中这一集的人都知道,因为日军从太原几路增兵,都被李云龙部和八路军各部国民党楚云飞部所阻,损失惨重,还有围攻县城所消灭掉的日军,可以说这次平安县城战役,消灭了日本人以往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我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了我抗日军队的信心,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亮剑》中平安县城战役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大型的战役,据李云龙的战前动员可以听出,强调这场战役是八比一的比例进行攻击,所以平安县城的守军是有1000多人的,但是这1000多人中并不全是日军,还有很多的伪军,日军在平安县城的守军只有一个中队和一个宪兵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队的伪军。按照日军的兵员编制来算,一个日军中队一般情况下是180人,一个宪兵队也不会超过100人,剩下的就都是之前改编的伪军,这群伪军有一个大队的人,差不多有800余人,所以说在平安县城的日军也只有不到300人,还不如在李家坡消灭的日军山崎大队人数多。
在这场战役之后,日军节节败退进行重点防守,甚至于楚云飞的358团占领了安化县城,日军都无暇顾及。平安战役虽小,但是改变了中国抗战进程,也作为二战中国战场的转折点被载入史册。该战役与1942年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非洲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并称为二战中的转折点。这场战役也极大鼓舞了抗战士气,从此以后日军再没有针对八路军发动过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不断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已经有了曙光。
《亮剑》中的平安城战役算是剧中的一场大战役了,此战不仅一举攻下平安县城,全歼守军,还将整个晋西北闹得天翻地覆,李云龙还获得了一个“李开炮”的称号。平安县城在正太线附近,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其战略位置很重要,为此,日本人在此地驻扎了一个中队及一个宪兵队,再加上当地的伪军,足有上千人,山本特工队进入县城后,平安城中又多了一股力量。当时李云龙的部队经过了两年发展已经达到好几千人,再加上地方武装足有上万人,除了攻城的部队,还有的部队负责打援,也给日军造成了部分损失,所以这么算下来这场战役李云龙消灭了大概两千日伪军。
李云龙在艰难攻城时,日军的增援部队从各个方向赶来支援,就连太原的日军都出动了,真是“过瘾”!所以晋西北的各个部队,包括晋绥军、中央军等打援的打援,围点的围点,忙的是“不亦乐乎”,打完仗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场战役使得日军损失极为惨重,各个参战部队收获颇丰,还将有些小点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使抗日形势大好转,看来此时冈村宁次的“囚笼政策”要破产了;除此之外,还为八路军在城市攻坚战中积累了经验;最重要是的是彻底消灭了山本特工队,消除了总部首长的安全隐患。从各方面来看,李云龙拿下平安县真的是一个创举了,怪不得很多网友会将平安县战役说成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玩笑归玩笑,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次战役的记载,平安县这个地方也是虚构的。之所以会描述这次战役,是为了刻画李云龙的人物形象、突出当时八路军的英勇和抗战之艰辛。
参照抗战期间日军一个标准大队来说的话,日军一个大队通常配备8-12挺重机枪和两门九二式步兵炮作为重火力支援,轻火力方面,歪把子轻机枪下分到班级单位,每个小队三挺,一个中队九挺。丁伟和孔捷两个人相当于要走了日军一个大队大半个重火力单位。也可以理解为,李云龙至少在日军手中就缴获了一个大队以上的武器装备。而去掉上述的军火报销,李云龙在战后又对独立团进行了重整,原本三个营的独立团变成了八个营,相当于至少又增加了一个团的编制。当然这样的扩大在平安县城战役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例如张大彪领导的一个营,在战前已经达到2000人的团级标准。不过考虑到平安县城的严重军事损失,仅仅阻击吉野联队,独立团就牺牲各层部队数百名官兵,直接进攻县城的损失更大,相信战前的扩编在战役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损耗,但也靠着平安县城充足的缴获,战后的独立团反而迎来了更大规模的扩编。
按照日军一个大队相当于我们一个团级规模的话,平安县城战役,独立团的杀伤效果不详,但获得的武器装备至少在1-2个团之间,包含战场上杀伤对手的缴获,以及攻入县城后在军火仓库的缴获。至于战后有什么影响?说他是二战转折点其实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更大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八路军得到了攻打大城市的经验,平安县城的收复更让周边方圆上千里的各路根据地全部整合到一起,八路军在晋西北的力量得到了巩固。重要的是,平安县城战役结束后日军反倒没有对根据地进行扫荡而继续进入消极防守,也间接印证了日军的战斗力已经濒临枯竭,此时已经来到了抗战的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