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者阴山,越军公安屯这么多人?后来明白,
【一缕硝烟40】
1984年4月30日收复者阴山,我任31师92团一营副教导员。战斗打响时,我在团指挥所想方设法建议团长政委,让预备队三连上去打一仗,却未得到同意。
当预备队确实憋屈,不过也有所得:身在指挥所,对战斗的整体态势比进攻分队指挥员更清晰。虽然我对全师的作战部署有所了解,然而情况瞬息万变,必须竭力捕捉现场的各种信息。当然,作为一营的指挥员,我对实施右翼穿插的二连尤为关注,那是进攻阶段我们营唯一投入的主力连队,尤其是参谋长那句“伤亡情况待报”,更让人揪心。
——投入一个加强连实施右翼穿插,是师指挥所临时下达的作战任务。
师长廖锡龙始终思考着如何落实军区“打个漂亮歼灭战”的作战意图。三个步兵团中,91团准备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剩下两个团分别承担东西两翼的进攻任务,东部地区的10号、9号、23号高地以及新寨、柴神堡等制高点,由93团负责;92团主要攻击方向是16号以及12、14、15、18号等西部各高地,战斗分界线在12号高地东侧。说是主攻和助攻,实际上两个步兵团各有主要突击方向。
战前,军区首长的决心是:集中兵力兵器,两翼突破、向心攻击、穿插分割、边打边围,一定打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而歼灭战的关键在于合围,穿插分队必须按时到位,形成对内对外的防御正面,阻止高地上的敌人逃窜,堵住后面的敌人增援。
93团二营实施左翼穿插,从10号界碑附近的1171高地过境直插敌后,攻占1185和1216高地,控制公路以后切断主峰守敌退路,与正面进攻部队达成合围,同时防止驻防二线的敌877团沿公路增援。
93团首长权衡再三,决定派张沛然带穿插营。
张沛然是93团的副参谋长,我俩拐弯抹角还有点亲戚关系。在弯刀寨集结时,神通广大的张沛然竟有办法把电话打到我们营驻地,惊喜之余我抓紧问:“表兄,这次你什么任务?”
电话里依旧是往常那副玩世不恭的腔调,不过听起来似乎夹着自豪:“别看你表兄平常是块烂铁,这回可成了好钢,团长让你表兄我带二营打穿插。”
打穿插,这差事不轻松,可谓虎口拔牙……
起初,师里的作战方案只有张沛然带领的一个营从左翼穿插进去,增派一个加强连实施右翼穿插,是打响前四五天临时下达的命令。
4月下旬,廖师长带参谋人员绞尽脑汁,反复研究合围方案:分割、迂回、穿插、包围,哪里还有没有疏漏?
反复斟酌,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仅穿插进去一个营堵住公路,敌人很可能往西跑,赵文南的指挥所附近,恰有一条小路直通江利,那是西逃之敌的必选。
这个窟窿必须堵住!廖师长亲自点名:“右翼穿插,让92团二连上!”
二连是我当新兵时的老连队,连排干部都是熟人。打响前半月,我去二连了解情况,连长刘明远非留我喝两杯不可。弟兄们不把我当外人,我也没必要客气。两口酒下肚,刘明远话多起来:“这一仗,最要命的任务肯定让咱二连上,今天就算营首长给我们壮行,不倒下不准出这个门!”
刘明远自信满满,万没想到受领的任务竟是向前沿山洞运送弹药,连续两天扛着几十公斤的弹药箱翻山过河,一个个累得无精打采。说累成这样不对,确切说是气的!一个在全军区响当当硬邦邦的尖子连,大战在即却替别人搬弹药,不仅脸上无光,关键是难咽这口窝囊气!
4月24日,营长老谭去二连驻地,按照首长的决心交代穿插任务。副连长耿德谦坐在土坎上,见了营首长也只欠身敬礼又坐下,浓重的胶东腔阴阳怪气:“又往哪儿送啊?咱们二连当运输队老有经验啦!”
营长没理他,大声招呼连长:“刘明远,就你们二连这群懒兵,师长还说让你们打穿插,能上吗?”
听说打穿插,耿德谦“嗖”地一下跳到营长身边,接下来在场的人全围上来,新兵老兵全体欢呼,当运输队的沮丧一扫而光。
……
二连比大部队提前半天出发,4月30日黎明前摸到9号界碑附近的鞍部,副营长陈忠义随二连行动。
左前方七八百米是敌人重点防御的16号高地,右侧距18号高地仅六七十米,一个加强连潜伏在半人高的草丛里,守敌愣是毫无觉察。
——多年后,我在青岛见到刘明远,说起那天晚上的潜伏,他依然感叹不已:“只要有一个人闹出点儿响动,18号的敌人肯定惊醒,一百四五十号人都在手榴弹杀伤范围,16号高地的火力再一夹击,全连非包饺子不可。幸亏老天爷帮忙,大雨下得稀里哗啦,眼睛都睁不开,完全盖住了我们的动静。要是不下雨,嗨……”
天亮后,二连潜伏点以东的各高地全面打响,师炮群和团营属炮兵的各种炮弹覆盖了越军控制的所有制高点。趁敌人钻洞躲炮弹的功夫,潜伏三四个小时的二连悄悄跃起,在16号与18号高地之间的鞍部穿过国境线。
一颗地雷也没碰到。不是没有地雷,也不是二连会躲雷,而是团里对穿插沿线的排雷早有安排。原计划提前一天用炮火在18号高地鞍部扫清地雷开辟通道,前段时间的炮击已使敌人麻木,再多打几炮应该不会引起敌人的警觉。
然而,连日阴雨,炮火精度必受影响,不仅通道上的地雷难以扫清,单独向18号的鞍部炮击,说不定会引起敌人怀疑。考虑再三,团长还是决定:人工秘密排雷。
4月29日,特务连的侦察兵和工兵借着雨雾,钻在半人高的茅草丛里近四个小时,悄悄排除各式地雷259颗,副班长杨再林一个人就排了一百六十多颗,两条一米宽百米长的通道开辟出来,几十米外18号高地一点动静也没有。其实,如此顺利并不奇怪,参加行动的几个侦察兵对这一带的地形早摸透了……
连下两天的大雨居然变成了雨雾,借助炮火和雨雾掩护,连长刘明远带着一百几十号人,沿着工兵开出的通道向纵深猛插,没几分钟就占领了21号高地,紧接着拿下39号高地,西部之敌的退路被拦腰斩断,形成了关门打狗态势。
39号高地海拔755米,比起标高1052.4的16号,只能算个小山包。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包,位置却十分微妙,在16号和18号高地向南延伸的山腿上,突然隆起一个独立山头,对下是公安屯的门户,对上直接策应西部各制高点。占领39号高地后,不仅可堵住者阴山西部的溃逃之敌,同时也断掉了赵文南指挥所的西撤之路:10号高地的敌人如果沿公路撤退,张沛然的左翼穿插营正在路边恭候,漏网之鱼肯定转走江利,39号高地刚好堵在溃敌的必经之路。显然,夺取并固守39号高地确是右翼合围的点睛之笔,这个小山包成了卡在敌人嗓子眼儿的一块骨头。
实际上,正面攻击已经得手,根本没容16号高地之敌有逃跑的机会,二连的任务只剩下阻敌增援,拿下39号高地之后的两个多小时,山下的敌人连续组织三次反扑,妄图打通沿线各高地的撤退通道。
7时50分,从江利方向上来一百多人,向39号高地发起第一轮冲击。这股敌人十分诡秘,在没有任何动静的情况下,灰呼呼一群突然从地缝里冒出来,好在二连的火力强大没吃亏。
小小公安屯咋会这么多人?后来才闹明白,是越军877团新增援上来的一个连。
打退敌人的第一次冲击,连长刘明远看出其中奥妙:这股突然冒出来的敌人是沿交通壕来的,枪一响又钻交通壕跑了,看来控制交通壕是关键。刘明远找到副营长陈忠义:“我看应该去几个人堵住交通壕。”
陈忠义眼睛没离望远镜,指着交通壕说:“一挺重机枪足可封住沟口,告诉机枪手,别太靠前,一旦这边有情况也好撤回来。”
重机枪是一机连配属的,刘明远没记住两个机枪手叫啥:“你们哥俩,把重机枪摆在交通壕出口以北的突出部,一定要控制住壕口。”
重机枪占领射击位置后,刘明远和陈忠义坐到堑壕里,静心等着敌人再次钻出来。
约莫半个多小时,第二次冲击果真来了,自以为聪明的越南兵依然把交通壕当庇护所。
这回就没那么走运了,十几个人刚冒头,堵在壕口的重机枪突然开火,远处的轻机枪冲锋枪也跟过去,没倒下的敌人撒丫子就跑。刘明远不甘心,指挥阵地上的各种火器追着打,还用一个班从侧翼搞了个短距离出击。
闲下来,耿德谦又开始说三道四了:“我说你们俩重机枪兵啊,脾气也忒急了点,人家刚冒头就开火,显得咱老大哥不够意思!让他们再多钻出来几个嘛!下回听俺老耿的,不到50米绝不搭理他们。”
江利方向一片沉寂,两个重机枪手又往前挪动几米。交通壕依然没动静,而东北面的42号高地却有新情况:将近9点的时候,二三十个越南兵趁沟里升起的薄雾悄悄摸过来。两次强攻不成,这回换成偷袭,看来他们对这个不起眼的小高地志在必得。
耿德谦趴在刘明远耳边提示:“东边,东边来买卖了!”
刘明远摆手没动声色,对这个方向可能出现的情况早有预料。等到一群戴盔帽的家伙摸到一百多米时,刘明远手一挥,轻重机枪猛扫过去,没倒下的越南兵连滚带爬往回窜。
“还他娘的偷偷摸摸地来,老子早看见了。就这点破本事还敢偷袭?回去告诉你们当官的,小心老子偷袭你公安屯!”耿德谦咬牙切齿地骂完,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股敌人够倒霉的,好不容易逃出二连的射程,12号高地的枪弹又铺天盖地扫下来,真恨爹妈给没多生出两条腿。
原来,四连占领12号高地后,一个排前出到两百米外搜剿残敌,刚好望见这伙盔帽兵晃来晃去,虽然距离太远没法精度射击,那也得打,绝不能让他们顺顺当当回去。
强攻不下,偷袭同样没占着便宜,越军指挥官终于明白过来:眼前的中国军人确是高手!交通壕不能用了,高地上的对手又太强,敌人再也没敢招惹二连。
阻敌增援任务圆满完成,二连奉命回返,准备从背后上去占领18号高地。带领尖刀排走在前边的,依然是副连长耿德谦。
天已放晴,能见度良好,18号高地死一般沉寂。尖刀班的兵眼快,发现几个戴盔帽的家伙在六七十米外的草丛里晃来晃去。透过茅草分辨,原来是个新设的炮阵地,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游击炮”吧!
耿德谦一伙同声高喊:“诺松空叶(缴枪不杀)!炯堆宽红肚兵(我们优待俘虏)!”
敌炮兵大吃一惊,绝对没想到身后有人来袭。不过,这几个兵还算识趣,扔下炮撒丫子就跑,转瞬钻进草丛不见了。
说是炮,其实就是几根溜轻的铁架子,那五六颗炮弹倒不小,足有碗口粗细一人多高,白色弹体上除几个阿拉伯数字以外,全是没人认识的洋文,闹不清是件啥火器。刘明远虽然当参谋时研究过外军兵器,也只是看看教科书而已,同样没见过这种炮弹。
打量了一阵,刘明远连蒙带猜地说:“这玩意大概是苏联的,应该是107冰雹式火箭吧?管它什么鸟东西,把那几根长炮弹都扛上!”
107冰雹式火箭?大概没错,弹体上的数字确是“107”。
刘明远没心思恋战,朝尖刀排喊:“老耿,别追了,把那炮扛上,继续向18号搜索前进。”
18号高地海拔1047米,几小时前二连就是从这个高地下穿插进去的。据战前侦察,虽然18号高地守敌不多,北侧的雷场范围却特别大。越军做梦也想不到,中国军队竟然避开正面,经营几年的地雷一颗没响,倒是转入防御之后的排雷费了一番功夫。
说到排雷,咱们步兵连的老兵不含糊。
在1979年的还击战中,越军的地雷让我们吃了不少亏,边防14团之所以巴楠棍伤亡过大,其中一个重要杀手就是地雷。返回营房后,部队组织力量专门研究越军地雷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排雷训练,步兵连的老兵不但懂排雷,而且还想出不少扫雷的土办法,60迫击炮抛射导爆索就是那时研究出来的。别看办法土,管用就行,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大作用。
穿插到位,顶住增援之敌的三次反冲击,从侧后攻占18号高地,途中还捎带端掉一个炮阵地,战果确实不小。不过,二连的代价也让人心疼,固守39号高地时牺牲六人。
师党委向上级递送报告:建议军区授予步兵第92团一营二连“者阴山钢刀连”称号。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许向斌,河北唐山人,1970年参军,历任指导员、副教导员。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连队立集体一等功;1984年参加“两山”作战,所率营的二连获“者阴山钢刀连”荣誉称号。1986年转业。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