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上,中美代表就叙利亚跨境人道援助问题
【文/观察者网 李焕宇】据路透社5月20日报道,在19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叙利亚人道问题的视频会议上,中美两国代表正面交锋。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凯莉·克拉夫特(Kelly Craft)称中国应允许联合国增设向叙利亚提供跨境人道主义援助的过境点,以“证明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的全球领导力”。
我代表张军马上予以回击,称“中国敦促美国别再玩政治游戏,把精力集中到拯救生命上。”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张军表示中国敦促美国“停止指责和寻找替罪羊的做法,积极参与安理会正在进行的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磋商和谈判。”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资料图,视频截图)
新华社援引张军代表的话称,中国密切关注叙利亚人道局势,对新冠疫情可能进一步恶化人道局势表示担忧。中方敦促各方增进互信,共同维护叙利亚人民的福祉。
张军说,叙利亚政府担负改善叙人道局势的主要责任,包括防控新冠疫情,其作用无法替代。叙利亚政府已采取措施提高公众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减少社区传播的风险,这些努力应该得到认可。中方鼓励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帮助加强叙利亚应对疫情能力。中方已向叙利亚提供抗疫医疗物资,将继续提供帮助。
中方认为,成立跨境机制是应急性的临时举措,在任何情况下,叙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必须得到尊重。有关各方应加强政治对话,扫除向叙利亚西北部、东北部进行人道救援行动的准入障碍。
张军呼吁立即取消单边制裁。他说,单边制裁不仅阻碍医疗用品供应,更破坏了一个国家调动资源、发展经济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没有任何合法性可言。中方要求在今后有关报告中增加对制裁的人道影响的分析。
安理会会场 图片来源:联合国
针对叙利亚的跨境人道主义援助机制是什么?
联合国网站信息显示,2014年安理会通过第2165号决议,授权叙利亚与土耳其边界的两个过境点,以及和约旦、伊拉克边境的一个过境点,向叙利亚运送援助物资。之后这一授权每年一次得到延长,为期一年。
2020年1月,根据俄罗斯方面的意见,安理会放弃了叙利亚同约旦、伊拉克边境的过境点,保留同土耳其边境的过境点,授权期6个月,将于6月10日到期。
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都在要求重开伊拉克过境点。去年12月,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霍伊斯根表示,“叙利亚有超过400万百姓需要跨境援助,并且有大量救援物资通过叙伊跨境点运送。”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则回应称,依靠该机制的叙利亚人数量不是400万而是100万,而且当地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原先通过伊拉克过境点得到援助的地区,叙利亚正在从内部向当地提供援助;而且安理会通过的任何决议都应明确规定,必须在受援国和东道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代表张军表态称,关于设立叙利亚跨境人道救援机制,中方始终持保留态度。中方认为,叙利亚政府对改善叙人道局势负有首要责任,应首先考虑从叙利亚境内提供人道援助。跨境人道救援是在特定形势下采取的特殊救援方式,应结合地面形势发展及时进行评估,这种救援方式最终是要做出调整的。
针对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凯莉·克拉夫特此前指责中俄反对增设援助点带来“灾难性”后果,张军回应说,中方坚决拒绝美国等国家对中国投票立场的无端指责,中方的关切完全合理、合法。当前叙利亚的局面恰恰是有些国家的错误行动所致,真正应该反思的正是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对俄罗斯草案的反对票再次说明,他们的关心是伪善的,所奉行的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是将人道问题政治化的具体体现。
联合国援叙物资 图片来源:联合国
就中俄的反对理由,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晋也曾在《光明日报》上刊文指出,尽管跨境人道救援机制由联合国监督执行,但各式各样的非政府组织,尤其是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的非政府团体参与到了人道主义救助当中。这些组织大多同情和支持叙利亚反政府政治军事团体,导致国际社会的救助物资被集中送到了那些团体手中,绝大多数叙利亚政府控制下的普通民众则难以获得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使得跨境人道救援机制成为西方世界干涉叙利亚的重要途径。
其次,一些敌视叙利亚政府的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和土耳其,通过跨境人道救援机制,将一些武器装备夹杂在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里,一起送到了叙利亚反政府军事团体手中,使得跨境人道救援机制成为一些反政府团体的“武器运输通道”。另一方面,控制救助机制口岸的国家,如土耳其和约旦,由于敌视叙利亚政府,也以“人道主义救助”名义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反对派军事团体输送军火和物资。这些做法不仅加剧了叙利亚国内的紧张局势,甚至还进一步加剧了叙利亚民众的人道主义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安理会在今年5月曾就呼吁世界各国在疫情期间停火的一份草案进行投票,由于美国投下了反对票,决议未能通过。但美国国务院官员声称,是中国“阻止协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