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里的御花园
一提起故宫
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恢弘的建筑
黄瓦红墙,巍峨的午门
开阔的三大殿
都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除此以外,大家最熟悉的地方
可能就是御花园了
影视剧里经常被提到的皇帝的花园
亭台水榭,奇花异草,美不胜收
太和殿和御花园正好分别代表了
我国传统建筑遵循的布局
即“前朝后廷”的建筑格局
故宫三大殿
前朝即指皇帝接见使节、官员的正式宫殿,以太和殿为主的三大殿,后廷则为皇帝日常起居的生活区域,包括东西六宫、御花园等,区分前后的标志性建筑是乾清宫。其实这样的皇城建筑格局早在周代《周礼·考工记》中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建筑的功能分工清晰、合理,一直延续下来。
故宫平面图
探秘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后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也兼具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故宫御花园
御花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平米。
御花园的“优秀”
01
灵动秀美的格局
了解传统建筑的小可爱们一定知道,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对称美,御花园也遵循这一原则,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
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南边的万春亭和千秋亭,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顶是天圆地方的重檐攥尖,造型纤巧,十分精美。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这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朱漆彩绘,金碧辉煌,秀美灵动。
御花园浮碧亭
御景亭高耸于御花园北的堆秀山上,是宫苑中眺望风景的绝佳之处。亭内天花藻井,并面南设宝座,亭外设石供桌是帝后于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远眺的地方,在这里可将整个紫禁城尽览。
堆秀山位于钦安殿东北,是由各种形状的太湖石块堆砌而成的假山,依墙拔地而起,山高14米。这座假山是人工堆成,堆山匠师们称为"堆秀式",故称堆秀山。山前一对狮子石座上各有一石刻龙头,口喷水柱高达10余米,景象十分壮观。山下小路曲折盘旋通向山顶。山前正中有门,门内有洞,沿洞内石阶盘旋而上,也可到达山顶。
堆秀山御景亭
02
古树参天的大花园
如果说故宫里的建筑都可以一比一还原重建,御花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可是无法复制的珍宝,其中树龄三百年以上的约有五六十株。犹如卧龙的白皮松、盘根错节如伞盖的龙抓槐,红墙、黄瓦、白栏、绿植,构成了浑然天成的清幽意境。
在钦安殿前有一连理柏占据显位,树的二根分别位于故宫中轴线的两侧,于1米多高处合二为一,在中轴线正上方变为一棵。相传两树自动结伴,心往一处想,坚贞不屈,因而感动了上苍,使之融为一体,人们叫它连理树,象征纯真的爱情,因而引来了天下不少痴情男女与它相拥。
位于堆秀山东侧有一棵古柏,被封为“遮荫侯”。它在园中名气最大。此树高7.8米,树围0.9米。它虽貌不出众,所在的位置也不显赫,但怎么会得此殊荣呢?
相传有一年,乾隆下江南,天气很热,随从人等个个汗流浃背,惟有乾隆爽身惬意。回朝后,乾隆皇帝在园中游玩来到此树前,一太监奉承道:皇上去江南时此树枯萎。皇上一回来此树又茂盛起来了,看来是此树随皇上一同去了江南。乾隆一想,去江南的路上别人大汗淋淋,而自己却很凉爽,再听太监这么一说,想必此树暗中为我遮荫,不禁心中大喜,便赐封此古柏为“遮荫侯”。后来还为它题写了《柏树行》刻在碑上,碑就在树旁的搞藻堂西墙上。
这些古树虽老态龙钟,但还枝繁叶茂,每天迎接着海内外广大游人。
钦安殿外古树
御花园的花灌多栽植在东侧和南侧,有太平花、丁香、榆叶梅、海棠等,花池里主要种植的是牡丹、芍药,其中不乏名贵品种。
散落点缀在各处的山石盆景,质地稀有,造型奇特。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盆景,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背后千百的蛀孔清晰可见,它其实是远古的树木,经过自然界的作用成石,敲之铿然有声,尤为珍贵。
御花园木化石盆景
03
满地都是故事
到了御花园,风光旖旎无限美好,感觉眼睛真是不够用,这御花园里甬路的路面经常被忽略,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彩石路面都是用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
御花园石子路面
路面图案内容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共计900余幅,沿路观赏,妙趣无穷,下次您再来御花园的时候别忘了留意脚下的景致。
御花园石子路面
在御花园逛一圈
是不是感觉之前又白来了
其实故宫是一个常看常新的地方
眼下正是五月初夏时节
故宫在月初时进行了有序开放
你还在等什么
一起来共赴这美好之约吧~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