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5-13 15:14 的文章

看到中国抗疫成功 印度评论酸成“柠檬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林民旺]

印度疫情的快速增长形势似乎被控制住了。尽管每日新增的新冠患者确诊数仍相当大,但相对于印度这样体量的人口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和效果,已属相当不易。

印度对疫情的管控举措,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表扬。与此同时,印度也受到外国媒体的各种指摘和责难,从印度确诊数和死亡数的数据不可信,到印度封城导致上百万日薪工人的生活困境,以及印度政府由于疫情而对特定少数群体(穆斯林)的仇恨式宣传。当然,印度并没有对这些指责保持沉默,而是对这些批评进行了反击。

然而,一些印度评论家却似乎奉行“双重标准”,对中国的抗疫行动及举措,提出了不少在中国人看来相当严厉的批评。

看到中国抗疫成功 印度评论酸成“柠檬精”

1月23日,中国武汉因新冠疫情而采取严厉的封城举措。普通中国人,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毫无准备,既有莫名的恐惧情绪,也有对突然被要求居家隔离感到相当不适。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天醒来,我最关心的就是新增确诊患者数是多少。

当时,印度立即采取了撤侨、禁止口罩出口等举措。虽然,从情理上说都能够理解印度的做法,但是却对此做法却并无太多好感,尤其是看到印度评论家对中国的抗疫举措进行“冷嘲热讽”的评论。

幸运的是,中国的严厉举措很快就见成效了。中国媒体自然就开始报道抗疫的成功和采取的举措。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它的媒体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国内的读者,需要化解的是普通民众由于居家隔离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再加上中国仍然需要民众配合以控制好疫情,以实现尽快地恢复生产和生活。但是,在印度的评论里,我所看到的是,大部分人似乎认为这是中国政府要凸显中国体制的优越性,甚至称中国是进行制度模式的输出。

我相信,中国肯定没有这样的动机和意图。1979年印度外长瓦杰帕伊访问北京时,邓小平告诉他,中国没有兴趣进行政治制度输出。同样,在当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更不可能有制度输出的动机和意图了。

中国一直强调中国的制度是“有中国特色”,意思是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正如习近平主席经常说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然而,西方民主国家却动不动就否定中国政治制度的现实合理性。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力“甩锅”中国和将责任推卸给世界卫生组织的时候,印度国内同样充斥着一大堆“中国(武汉)病毒论”、“中国扩散论”、“世界卫生组织过错论”、“中国借机扩张论”的污名化言论。为此,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不得不多次发表声明,向印度舆论界阐释基本事实。

我不想花费笔墨进行这方面的详细争论。我的理解是,作为一个学者和评论家,只要保持你对信息获取的开放性,特别是多听听专业人士的解释,而不是完全依赖政治家们的言论,那么得出的见解肯定会更接近事实。毕竟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关于这一疫情的产生、发展和控制的理解,都需要相应的医学知识作为支撑。

我感到最为遗憾的是,不少印度评论家进行了随意评论和妄下结论。在我看来,这就不是无意图的行为,相反是某种偏见在作怪。

一些评论认为,中国给很多国家提供或者赠送医疗产品,是有地缘政治的企图。这显然是夸张了。印度也采购了中国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试剂盒等医疗设备。马云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向印度提供了大量防护物资。这些举动是否都有地缘政治企图呢?按照这些人的逻辑,印度也给南亚和中东国家提供了不少抗疫援助,背后有没有地缘政治企图呢?

中国有生产医疗用品的强大能力,而且中国和塞尔维亚、意大利、伊朗等国本身就有非常良好的关系。如果它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国有能力提供帮助却选择袖手旁观,那就真是缺乏基本的人性和同情心了。

看到中国抗疫成功 印度评论酸成“柠檬精”

塞尔维亚当地民众在一场主题为“塞尔维亚人民永远和中国兄弟在一起”的音乐会上,手持中国国旗表示对中国的支持。(图/新华社)

国际政治的虚伪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对一些医疗能力较弱的国家提供帮助,被看作是地缘政治企图。那如果中国和很多国家一样,采取禁止出口医疗产品和药物的做法,那肯定又会被批评将生产能力“武器化”吧?

值得欣慰的是,印度政府大体还是秉持着理性与克制。只是其部分措施也很令人困惑。

印度舆论对华不够友善的声音太多,对于我这样一直关注中印关系的人来说,毫不奇怪。只是,最近大量的消极声音,实在是让人感觉甚为遗憾。2020年4月1日是中印建交70周年,中印关系显然更有理由站在新的起点上发展。

当然,就目前的情势而言,中印两国的重中之重都是先管控好疫情,逐步恢复生产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相似的国情天然地促使两国在这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双方应该进行更多具有实质性的抗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