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提升综合保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紧盯战略转型聚焦实战实训
空军提升综合保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本报讯 记者李建文、特约记者姚春明报道:从“零伴随”保障模式到军事物流、野战油料、空运医疗、战略投送等核心保障能力建设,再到全域成网、强点支撑、一体联动的战场保障格局……人民空军成立70年来,综合保障聚焦一切为了打仗,不断提升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近年来,空军紧盯战略转型,围绕重点领域,聚焦实战实训,全面建强保障体系,加快装备更新步伐,探索新的保障模式、打造新的保障力量,推动联战联训联保落地落实,推动保障要素单元融入空军实战化训练品牌和重大军事行动。
后勤保障方面,紧紧围绕空军全疆域作战运用要求,积极推动保障布势、保障方式、保障手段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基地化、信息化、野战化保障能力。装备保障方面,开展作战装备保障演练,掌握战时保障要求、程序和方法,强化作战效能发挥,持续提升战时维护保障和快速抢修能力。
为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空军加快综合保障基地建设,研发应用空运、空投、空降等新型保障装备,加强重要物资器材预储预置,航空兵部队远程快速机动有了坚实支撑。2012年,空军首个双跑道机场建成,跑道容量扩充的同时,先进的信息化指挥方式让新机场保障效益递增,拉开空军作战保障模式向基地化转变的帷幕。2014年,空军部队初步形成“零伴随”保障的经验模式。2015年,“零伴随”保障建设全面展开,基本覆盖了空军驻训机场。
从“战神出击”到“大运来了”,从“歼-20首飞”到“千里眼列装”……经过不懈努力,空军攻防兼备型装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实战化试验考核走出新路,部队作战能力从弱变强、从强变精。
基层是战斗力的基础,更是服务保障的主要对象。空军党委坚持建设与管理、硬件与软件、解难题与教方法相结合,下大力解决基层官兵看病、出行、住房等难题,部队战备训练与工作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特别是针对小远散艰苦单位,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安全饮水系统,推广社会化医疗保障,探索无人机应急配送模式,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
李建文 姚春明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