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4-10 17:57 的文章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在新型冠状病毒在美国大流行的背景下,海军医疗船这种特殊的舰种再次受到关注。但它并不是现代海军的产物。单纯就使用而言,这种船在美国海军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60年前的蒸汽动力时代,美国就已经有了这种专用舰只。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2020年3月30日,因疫情防控需要,美国海军医疗船“舒适”号抵达纽约。

美国海军第一艘医疗船叫做“红罗孚”号,在南北战争期间服役。它于1859年在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建造下水,是一艘蒸汽驱动的内河明轮船。1861年11月7日,南军买下了这条船,改名为“红罗孚”号,把它作为新奥尔良浮动炮台配套的营房船。1862年3月,该船遭到来自密苏里州新马德里附近10号岛的炮击,后被遗弃。不久,它被北军“芒德城”号炮舰俘虏,随后被修复,并被转移至圣路易斯。在那里它开始被改装成医疗船,目的“以增加有限的联邦医疗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战舰上伤病员的危险,缓解医疗物资向前方地区运送和人员撤离的难题。”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美国第一艘军用医疗船“红罗孚”号是一艘蒸汽驱动的内河明轮船

内战削弱了当时美国防止疾病特别是流行病传播的努力,南北两军的卫生工作和基础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和医务人员,难以防止疾病传播。北方于1861年6月成立了卫生委员会,由其协调民间志愿团体来帮助疲惫不堪的军医和救护兵,使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到1865年之前,伤寒、斑疹伤寒、痢疾、腹泻、霍乱、天花、麻疹和疟疾等疾病,还是夺去了比枪炮更多的生命。

“红罗孚”先在陆军服役,后在海军服役,船上既有军方医疗人员,也吸收了一些民间志愿者。改造工作从圣路易斯开始,在伊利诺伊州最南端的开罗完成。这些改造是全方位的,既考虑到卫生要求,又考虑到伤员的居住条件问题。船上配备了一个单独的手术室。甲板下面有一个厨房,并为伤员提供独立的餐饮设施。船尾的舱门改成开放式的,以便空气流通。船上增加了一个蒸汽锅炉,用于洗衣,甚至还有一部运输梯、若干浴室、9个抽水马桶以及纱窗、百叶窗等配置。“……防止煤渣和烟雾烦扰伤病员”也包括写入日常工作要求当中。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西奥多•R•戴维斯发表在《哈珀周刊》上的版画,描绘的是“红罗孚”内部的病房。

“红罗孚”内部情况留下的影像资料并不多。只有1863年1月至6月出版的《哈珀周刊》上有几幅线条版画,描绘了内战期间“红罗孚”病房中的大概情形。其中一幅版画由三部分构成,左边的场景显示一名护士正在照顾一名伤员,右边展现的是疗养病房。中间的图案则是河岸上一座孤独的坟墓。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863年《哈珀周刊》上关于“红罗孚”内部情形的三联版画

“红罗孚”号在孟菲斯等地被用作医院的运输工具,将伤员运送到上游。在战争期间,“红罗孚”号还为平民提供服务,先后为2400多名患者提供治疗。内战结束后,“红罗孚”号完成了它的使命,于1865年11月被拍卖。

时间快进到1898年,当时美国正准备与西班牙开战,并决定为此开始建造一艘新的医疗船。美国陆军专门从特拉华河造船公司购买了3年前建造的3300吨级“约翰·英格利什”号客轮,改装后重新命名为“宽慰”号(Relief),派其南下古巴作为医疗救护船。当年4月,海军也从克伦威尔轮船公司购买了5700吨的“克里奥尔”号轮船,同样作为医疗船。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宽慰”号医疗船全貌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898年,“宽慰”号医疗船上的一个病房,右上角有一个大天窗。

“克里奥尔”号在16天之内就改装完毕,同时改名为“慰藉”号(Solace),它是美国第一艘飘扬着红十字旗帜的海军舰只。作为一艘医疗救护船,它配有一个大型手术室,拥有蒸汽消毒设备、制冰机、蒸汽洗衣机、冷藏室和电梯。在船上的卧铺和包厢内,可容纳200名伤病员。甲板也可以用帆布围起来,用作传染病病房。船上的淡水舱装着3.7万加仑淡水,还有蒸馏系统维持供应。该船收到了罗德岛州卫生救济协会和国家妇女协会等团体捐赠的用品和设备,甚至包括一台X光机。船上的医务人员包括1名外科医生、3名助理外科医生、3名管理人员(其中一名是熟练的防腐技师),此外还有8名训练有素的护士、1名厨师、4名听差和2名洗衣工。该船还有20名合同护士,都受过专业训练。美西战争期间,两艘医疗船一直在服役,把在古巴负伤及生病的军人送回诺福克、纽约和波士顿。在与西班牙的战争结束后,已移交给海军的“宽慰”号和“慰藉”号都被封存。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由“克里奥尔”号改装而成的“慰藉”号

1907年12月16日至1909年2月22日,由16艘战列舰以及各种护航舰组成的“伟大白色舰队”依照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命令,完成了环球航行,充分展示了美国快速增长的军事实力和蓝水海军的实力。在这次航行开始之前,罗斯福强调需要一艘医疗船跟随前往。两艘医疗船因此被重新启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宽慰”号被作为一所流动医院,配备在菲律宾的奥隆加波,而“安慰”号部署在美国东海岸,用来将伤员从法国运回本土。在此期间,另外两艘轮船即“哈瓦那”号和“萨拉托加”号也被改装成军用医疗船,并分别改名为“舒适”号(Comfort)和“仁慈”号(Mercy)。其中,“仁慈”号是1917年9月购买,同年10月底命名。“舒适号”和“仁慈号”是美国海军最早正式配备女护士的医疗船,船上有7名女护士,其中包括1名护士长。两艘船都配备了最先进的手术室、X光室和卫生间,每艘船可以容纳500名伤病员。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在“仁慈医疗船上进行手术

当大战在欧洲爆发后不久,美国海军就开始考虑设计专用的医疗船,并沿用“宽慰”号(Relief)的名字。这艘船也是海军第一艘从龙骨开始,全部按照医疗目的专门设计和建造的船只。1915年2月,为确保将这艘医疗船的建造工作列入1917财政年度计划,海军有关部门拿出了初步设计方案。根据设计,该船全长460英尺,吃水61英尺,时速14海里,排水量接近10000吨。船上不设武装,最多可以收治674名伤员。新的“宽慰”号在1917年6月14日在费城海军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到1920年全部完成,编号为AH-1。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15年,第二艘“宽慰”号医疗船的设计方案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30年代的“宽慰”号

一战之后,海军医疗救援力量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和平时期,直到日本对珍珠港发动袭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医疗船的活动范围差不多覆盖了全球面积的4倍。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场,几乎每次重大行动所在的区域,都有至少1万名战斗中负伤或者生病的人员要通过海军医疗救援船撤离。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45年6月4日,美国海军“慰藉”号医疗船从关岛抵达冲绳。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45年6月4日,冲绳战役期间,军用救护车在关岛岸边列队等候从冲绳返回的“慰藉”号医疗船。

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医疗船均按照日内瓦公约规定的要求,不设武装,晚上开放照明,船体漆成白色,以便识别。随着战争进一步扩展,更多的海军医疗船不断加入救援行列,比如同样改装而成的新“慰藉”号(Solace,AH-5),后者的前身为8900吨的“易洛魁人”号客运班轮。可能有人会觉得美国海军医疗船的编号很奇怪,其实确实有一点复杂,AH-1是指全新建设的第2艘“宽慰”号,AH-2是指最早的美西战争时期的第1艘“宽慰”号,AH-3和AH-4分配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舒适”号和“仁慈”号,不过后3艘船在二战期间都没有作为海军医疗船使用。

在太平洋战争的硫磺岛战役期间,仅“慰藉”号医疗船,就前后三次从硫磺岛前往设在关岛和塞班岛的基地医院,运送了近2000名伤病员,而在冲绳战役中,则进行了7次运送行动。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约瑟夫•赫希于1943年绘制的的《病号海湾》,反映了伤病员在“慰藉”号上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的其他医疗船,还有“慷慨”号(AH-9)和“撒马利亚”号(AH-10),它们分别由一战期间的一艘运兵船以及“避难”号(AH-11)改装而来,后者之前则是属于APL公司的“加菲尔德总统”号轮船。还有另一艘名为“圣约翰号”的客运班轮,改装后成为“救援”号(AH-18)。所有这些船,在1946年以后都被处理掉了。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46年7月,“十字路口”行动中,“仁爱”号医疗船停泊在比基尼环礁湖附近。

至于AH-6、AH-7和AH-8三个编号,则是二战期间专门建造的6000吨级医疗船,名字分别是“安慰”号、“希望”号和“仁慈”号。它们都是在战争后期1944年之后建造完成的,并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入役,其中的“仁慈”号是同名的第二艘。战后这三艘船就被封存起来,从此再也没有在美国海军中服役过。

战后新一代海军医疗船的第一艘是“海文”号(AH-12)。这艘15000吨级的大型医疗船是海军在1943年订购的,在战争末期方才完工,因此没有赶上实际使用。它拥有700名船员和医院工作人员,可容纳800名患者,海上航行时航速为17.5海里/小时。

包括“海文”号在内,冷战期间美国海军共有6艘医疗船,其他5艘分别是“仁爱”号(AH-13)、“宁静”号(AH-14)、“安慰”号(AH-15)、“安息”号(AH-16)和“避难所”号(AH-17)。6艘医疗船共同满足了美军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救治转运伤病员的需要。特别是在越南战争期间,“安息号”(AH-16)完成了大量救治任务。这艘医疗船设有直升机平台,即使已经驶离海岸,也可以通过直升机将受伤人员从作战区域直接运送上船。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66年4月,在南越海岸线附近的“安息”号。

1967年6月,美国福莱斯塔号航空母舰因机载火箭弹意外爆炸导致大火,共造成134名舰员死亡,另有161人受伤。而正在执行最后一个轮次服役任务的“安息号”恰好就在附近,在该船先进的医疗设施和素质优良的医务人员帮助下,“安息号”再次挽救了许多海军士兵的生命。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67年10月,在越南外海的“安息”号上,外科医生在为一名受伤的海军陆战队员做手术。

越南战争之后,海军医疗船中二战时期生产的“海文”级陆续退役。由于没有后续专门建造的医疗船,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发生地区局部冲突的情况下,海军根据需要只得将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临时改装成医疗船,为其配备专用的医疗舱。每艘塔拉瓦级上可以部署一个有17张床位的重症监护室、4个手术室以及300张病床,拥有1000个单位容量的血库、全套牙科设施和矫形、创伤及普通手术设备,还有X光机。但这种军舰本来用途是运载海军陆战队及其装备,不太适合作为专用的医疗船。

由于意识到医疗船在大规模战争中仍然不可或缺,海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低价购买了两艘分别有10年历史的圣克莱门特级油轮“沃斯”号和“玫瑰城”号,作为改装的对象。它们均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美国国家钢铁和造船公司进行改造。对这两艘船的定位是,当美国军方及相关方面需要时,能够提供一个漂浮的、移动的的应急外科医疗设施平台,以支持“美国在全世界的救灾和人道主义行动。”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86年3月,正在国家钢铁和造船公司干船坞内进行改装的“玫瑰城”号

经过长达35个月、耗资2.08亿美元的改装工作,这两艘重达6.5万吨的大家伙最终变成了“仁慈”号(Mercy,T-AH-19)和“舒适”号(Comfort,T-AH-20),它们的名字仍然来自于它们的前辈,编号也仍然遵循从1898年沿续下来的惯例。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1986年12月,国家钢铁和造船公司码头附近,改装完成的“仁慈”号(下)和“舒适”号(上)。

尽管其船龄已超过45年,但“仁慈”号和“舒适”号医疗船现在仍是美国海军的主力医疗船,而且是长度仅次于“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和“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母的第三大舰艇。在以5天为一个周期的战备期间,它们只由70人进行管理,而在全速运转时,这一团队将快速扩张到1200人,其中仅医生就达200多人。舰上有包括核磁共振在内的各类医疗设备,有专门的烧烫伤病房和牙医室,另有洗衣房、健身房、理发室、图书馆和酒吧等附属设施。其中,“仁慈”号上有治疗床位80个、康复床位20个、中度护理床位280个、有限护理床位500个、轻伤床位120个,可以同时开展12台手术。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仁慈”号的体型与航空母舰不相上下

无论是在和平时期对各国的友好访问,还是路易斯安那飓风救援等行动中,它们都被证明是极有价值的。其中,“仁慈”号在1990年8月到1991年4月期间,开赴海湾地区,为多国部队“沙漠盾牌”等一系列作战行动提供医疗支援,随船医疗团队还进行了一些在普通野战医院里不可能完成的复杂外科手术。


大船上的“红十字”——图说美国海军医疗船1

“仁慈”号和“舒适”号尽管船龄已近半个世纪,但其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医疗能力仍不可小觑。

针对新冠病毒流行的情况,这两艘舰只现在都已全面启动,其中“仁慈”号于3月28日抵达洛杉矶,“舒适”号于3月30日抵达纽约,用以收容确诊病例,缓解当地疾病控制和医疗能力不足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医疗船的设施和人员配置是以外科救治目的为主,与疫情防控和隔离治疗需求不完全相符,而且启用磨合时间过短,所以到目前为止并未发挥太大的作用,倒是出现了不少的负面新闻,这大概是当初改装它们的时候所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