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能刺激到美国?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刊登了一篇名为《中美大环境下细究“叶问4”》的文章,声称这部电影“不可避免地消费了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和‘反美’意识”。
不过,笔者曾看过这部电影,对照西方影视界的一贯做法,这篇文章把一部功夫片,和“中美贸易战”、“家国民族”这些宏大概念联系起来,似乎有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在美华人的历史境遇,作者援引几篇介绍华人社区的报道, 认为“自1960年代开始,华人被歧视的情况已经大为改善”。
顺着这些“证据”,作者在第二部分里,虽然先是肯定了《叶问4》里,主人公面对歧视不卑不亢的态度,但却指责中国在最近几次反击某些西方言论上,采取了“更具攻击性的强硬态度”。
最后作者指出:中国不应拿历史上的苦难,作为愤怒反击、歧视别人的“特权”。
笔者曾师从叶问后辈弟子练过咏春拳,必须承认,《叶问4》的故事情节基本都是虚构的,这篇文章提倡中国人应当“平和地面对非议”是值得肯定的。
但作者企图把中国舆论描述成一个抱着历史伤痕,整天对世界絮絮叨叨的形象,却显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作者认为华人被歧视的情况大为改善的证据,是华人曾在报道中被夸奖“勤奋”、犯罪率低。可问题是,“勤奋”和“守法”的评价,是美国华人群体顶着数十年的非议“自证清白”,而不是美国社会在停止歧视后“恩赐”给华人的。
讽刺的是,即使在美华人如此安分守己,美国社会对他们的恶意至今还屡见不鲜。
2016年,美国福克斯(Fox)电视台弄了个“华人对希拉里、特朗普、以及中美关系看法”的节目。然而,主持人杰西·沃特斯却跑去唐人街,向当地华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手表很好看,是偷来的吗?”。
更恶心的是,主持人甚至大肆嘲弄一个不懂英语的华人老奶奶:“你说话啊,你为什么不说话!”
福克斯新闻视频截图
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在美国政府对罪魁祸首的各大投资银行姑息放纵、甚至用财政补贴他们时,美国唯一起诉的金融机构,居然是纽约唐人街一家服务街坊的小型社区银行。
面对美国政府公然拿华人当替罪羊的行径,这家华人银行的老板打了数年的官司,为自己赢回了清白,随后,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
讲述这段故事的纪录片《国宝银行:小可入狱》的海报
在名校录取上,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综合成绩更优异的华裔和其他东亚裔学生,在申请常春藤名校时都曾遭遇区别对待。
网站“哈佛不公平”中,许多亚裔正借助这一平台指控常春藤名校的种族偏见
显然,作者把美国社会当年对华人的正面评价,联系到美国的今天的现实里,反而更凸显了华人遭遇的歧视,有多么严重和莫名其妙。
此外,作者还认为,中国人对近期几次事件的愤怒,是在“借历史伤痛搞特权”,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只要上过网的人都知道,历数2019年中国老百姓的几次愤怒,都不是炒作历史,而是源于西方某些政客正干得不亦乐乎的行径。
今年6月,美国政客居然公开声称香港的暴乱是“美丽的风景线”: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怼(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针对中国在新疆地区打击暴恐, 西方政界到媒体一直在编织各种谎言,至今都尚未停止。
至于作者提到的NBA事件里中国网友的齐声谴责,也是因为莫雷在让中国人为之痛心的香港问题上,发表了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
一个国家的公民,面对针对本国不实的或别有用心的指责奋起发声,难道不是情理之中吗?这算哪门子“特权”呢?
如果真要说“特权”的话,满世界挥霍着这种特权的,倒是仗着影视工业和文化传播优势的美国。夹带意识形态私货,甚至成了某些美国文艺作品的特色。
美苏冷战时期,在1988年上映的美国大片《第一滴血3》里,就虚构了“美国特种兵暴打苏军”的故事,还在结尾写着“献给英勇的阿富汗人民”。
今年10月,在战争游戏《使命召唤16》中,美国游戏制作商把故事背景设置在叙利亚,公然颠倒黑白地丑化俄罗斯。
bbc对此事的报道
不过这轮操作,倒是让美国自己翻了车。这个游戏刚发售没多久,游戏里被设定为美军盟友的库尔德人,就在现实中被撤走的美军无情抛弃了。
这次“翻车”戏剧化地诠释了这样一个事实:世界存在这两个美国,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艺术”的。而且,真实维度里的美国,倒是很乐意用“艺术的美国”树立的高大形象,满世界招摇撞骗。
除了意识形态的颠倒黑白,在种族议题上,美国文艺界也有某种奇怪的自恋。
美国剧场长盛不衰的歌剧《西贡小姐》,剧情是一个在战火中家破人亡沦为妓女的越南姑娘,爱上了作为嫖客的美军士兵,甚至在这个士兵始乱终弃、已经回国另娶妻子后,仍为他生下孩子,对他痴心不改。
故事结局里,这个越南姑娘甚至杀死了身为越共军官的定亲对象,还为了让负心的士兵把他们的孩子带去美国,选择了自杀。
《西贡小姐》剧照,图片源于洛杉矶时报
对这个饱经美军战火的国家,美国文艺界是哪来的勇气写下这样的故事,还将其“东方情调”作为大卖点?
而对于中国,美国影视作品的恶意抹黑、篡改难道还少了?
在电影《碟中谍3》里,反派储藏生化武器的位置,是在上海一座写字楼,警卫的形象被设定为“解放军战士”。
电影《碟中谍3》剧照
今年7月,就在中美贸易谈判期间,美国漫威宣布筹拍华人英雄电影《上气》。
图片截自漫威官网
而在漫画里,上气这个角色的父亲,正是长期被用来丑化华人、已经成了华人刻板印象代表的傅满洲,而上气为了投向“自由世界”,不惜杀了自己邪恶的父亲。
这么个极具象征意味的形象和剧情,被漫威不顾中国人和各地华人汹涌的民意,拿出来当做“华人超级英雄”翻拍,这是否也是某种“特权”?
傅满洲的形象,图片截取自百度百科
我不知道对美国文艺界的这些“特权”,《金融时报》的作者是怎么看待的?或者说,她是否会有着审查中国作品一样高度的敏感?
与其说中国在“反刍”历史伤痕,倒不如说美国文化界总在“反刍”种族主义、回味着充当世界警察、一呼百应的威风。
我想用美国电影《第一滴血3》中,美国军官训斥苏联侵略阿富汗的这段台词做个结尾。或许,美国可以从当年这段自己说过的话里,找到一些启发,带来一些对自家文艺作品、对美国强权政治的反思。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