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2-06 21:07 的文章

APP不能成为低俗网络内容的避风港

原标题:APP不能成为低俗网络内容的避风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的各种功能,是通过搭载的各种APP(移动应用软件)实现的,APP的种类越繁多,手机的功能也就越强大。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有415万款。当APP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一些低俗内容也趁机而入,纷纷附着于各类APP进行传播,成为网络空间的重要污染源。

低俗内容改头换面藏匿深

PC(个人计算机)时代,低俗内容主要依托于各种网站进行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站的打开率越来越低,APP成为人们进入网络世界的主要入口。APP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每个APP都是一个小世界,其使用者往往具有同质性。因此,附着在APP上的低俗内容,一方面不容易为APP使用者以外的人察觉,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击中”目标对象。

总的来看,社交类APP是低俗内容高发多发地带。比如,笔者11月29日随机打开某体育文化类APP的推荐频道,上面的帖子充斥着大量低俗内容,账号为“椿去湫来海棠花”的用户发了一条“女朋友很瘦,但胸特别大,求解”的提问,紧接着账号“Sexygif”发的是“辣妈这文胸真大”,并附有三张衣着暴露的女性照片;后面的账号“史诗级球盲”在评论区同样附有一张半裸露的女性照片和几行低俗对话。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帖子往往都有成千上万的转发量、评论量。

还有一类APP上的低俗内容十分隐蔽,这就是学习教育类APP。打开某款供中小学生在线完成作业的APP,主页很干净,主要选项都与学习有关,可当选定年级和学习科目进入子页面后,在学习内容的夹缝中隐藏着某些用小字号或微缩图片标注的情色视频APP广告,比如“海量美女视频尽在**,每日更新海量视频,来**看清纯小姐姐直播”,如果点开会直接下载广告中的APP。笔者近日试着点击其中的一则广告“温柔小姐姐”,结果下载了充满不少低俗内容的APP。这些学习教育类APP主要采用“钓鱼”方式,来引诱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接触低俗内容,其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视频类APP过去曾是低俗内容的重灾区,经过几轮整治,整体状况现已大为改观,但低俗内容并未绝迹。

相对而言,直播类APP上低俗内容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偶然性。一些播主为了取悦看客,随时可能说些低俗言语或直播一些低俗内容。比如,笔者近日进入一情感辅导类APP的直播间,就发现播主与在线用户的对话中不时出现互相进行性挑逗的内容。对于直播类APP上的低俗内容进行监管是一大难点,即使事后进行封号等严厉处罚,但低俗内容已经出现,恶劣影响已经产生。

整体而言,经过近几年监管部门的大力整治,低俗恶俗内容在APP平台上肆意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公然传播色情、恶搞经典和英雄的“三俗”内容大大减少,但打擦边球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自媒体生产的内容,质量普遍不高,是低俗内容的重灾区。

唯流量的价值取向是祸根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注意力始终是稀缺资源。微软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的平均注意力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如今这一时间想必更短。因此,谁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谁能获得流量,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无论是BAT这些互联网巨头,还是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行业巨擘,它们每天的活跃用户量都高达千万甚至数亿,正是如此巨大的流量基数,才赋予了它们强势的市场地位。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APP多达400多万款,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攀升。可人们经常使用的APP不过十来种,最多几十种,也就是说市场上大多数APP都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APP看上去很美,其实淘汰率极高,平均生命周期不超过一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APP之间互相激烈厮杀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吸引注意力和获得流量,一些APP冒着被查处的风险制作传播低俗内容,还有一些APP对其平台上用户生产的低俗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归根结底,还是跟跟唯流量的价值取向有关。流量对于APP固然重要,但作为公共信息平台,APP不能一切向流量看,还应承担社会责任,考虑社会效益。

另外,APP适用于移动环境,上面的内容隐蔽性强,多进行碎片化传播,这为监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不同于PC时代的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平台,多具有社交属性,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一些APP平台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亿的用户,每一秒钟都在生产海量信息,这些信息具有碎片化特点,其中不乏低俗内容。虽然不少APP平台使用了大量技术手段,并由内容编辑进行人工把关,可面对海量信息,仍然会有不少低俗内容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