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2-06 13:18 的文章

新京报:不能因一氧化碳中毒否定“清洁煤”推

 ▲死者那某事发前烧的煤。图/新京报网 ▲死者那某事发前烧的煤。图/新京报网

这两天,河北兴隆县、唐山市多位村民燃煤后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引起舆论关注,也引发社会对燃煤安全的聚焦。这里面,有些专业知识显然也需要普及。

不能因一氧化碳中毒否定“清洁煤”推广

清洁型煤整体上具有发热量高和大气污染小的特点,学术界已经有一系列的国内外研究论证了这个观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炉具燃烧过程中,型煤燃烧所排放的一氧化碳并没有比块煤高,且无烟煤的一氧化碳排放因子要略低于烟煤。

对于质量达标、燃烧充分的“清洁煤”来说,其一氧化碳中毒风险应该是比普通散煤燃烧更低。

且普通散煤由于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其燃烧排放出的PM2.5较高,不仅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也会对室内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Sci。 Rep。 6, 19306,2016;JAMA。 319,1351,2018;Environ。 Sci。 Tech。 53, 9269,2019)。相较而言,型煤的PM10和PM2.5排放量能降低九成左右,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能降低超过7成。因此,正常情况下,型煤显然更环保且更安全风险更低。

也基于此,国家发改委曾发布通知,鼓励推广使用清洁型煤替代劣质散煤。应该说,这一大方向没有问题,既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也有利于普通民众的取暖和安全。

这次村民一氧化碳中毒问题因报道呈现频密,而得到高强度关注,但不必因此归咎于清洁煤推广。事实上,类似事件的真实发生几率,仍需要统计学上的观照和跟往年的对比,而不能轻易凭主观感受就得出“散煤比清洁煤更安全”的结论,那样可能将村民置于更缺乏安全保障的境地。

这不是说,多位村民的离世,不需要深究其因。目前媒体报道出的中毒案例,确实需要高度重视,去实地查验原因。也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对症改进,才能澄清目前的误解,为清洁煤提供消除很多因认知偏误而来的阻力。

防中毒,要管住“炉子烟囱”、重视“天气”

“好煤要用好”,清洁型煤比散煤更环保也更安全,但无论是无论哪种类型的煤,都会有安全风险,“相对安全”也不意味着没有风险。煤在不完全燃烧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这点各方也宜有清晰认知,既对清洁煤客观安全系数更高有所认识,也不能因为换了型煤就失去了警惕。

“燃烧”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与周围的物质交换,当中更可能产生有毒气体,这是难以回避的。冬季北方取暖是刚需,农村地区由于居住分散,暂时很难改变一家一户的取暖方式。

一般来说,一氧化碳中毒有几种可能:一是炉内氧气不足,煤炭燃烧不充分,加上炉具密封出现问题;二是烟囱设计不合理,缺乏遮风板或弯头,风吹入烟囱引起排放气体倒灌;另外,地面无风时,可能产生逆温现象,空气中污染物被“堵”在排风口无法扩散,也会提高一氧化碳浓度。

因此,对村民们而言,防中毒一方面要重视炉子和烟囱,另一方面要关注气象条件。

出于运输的方便,型煤普遍强度更大,比烟煤更硬,也比烟煤更不容易点燃,所以很多农民反映,“清洁煤”不好烧。通常而言,使用型煤专用炉具,可以更恰当地掌握煤块用量,以保证氧气充分,煤块充分燃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其实无论是散煤还是型煤,都存在使用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有关方面包括供应者,应该进一步入户做必要的宣传,进行必要的检测,对炉具规范情况加以排查,不达标的密封和排风设备进行改进,同时尽可能配备警报装置。同时,也需要加强安全提示,对燃烧型媒的注意事项进行普及,引导农民安全取暖,同时关注气象条件的变化,防止气象因素诱发取暖事故。

总之,这几起中毒事件该引起对用煤安全注意事项的重视,但不能简单归咎于燃烧“清洁煤”,更不可因此就倒退到烧散煤的时代。在推广型煤的过程中,告知风险与避险策略,要注重系统的配套建设,都是必要的。推广清洁煤与补上安全短板,原本就可并行不悖。本质上,环保和安全也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保证安全,推进环保,都是为了增益民生。

硅森林(环保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