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人事变动谈引入人才与自主培养人才哪个
这几年小米一直都在进行人事调整,其中的主基调是人才年轻化,通过引入外来人才和自主培养的年轻领导者给管理层带来新鲜的血液,最新一轮调整后老将黎万强等人离开,至此小米七位创始人中已有三位(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等三人)离开,这不免让人思考引入人才与自主培养人才哪个对企业更重要。
引入外来人才一直都为业界所推崇,普遍认为企业如此做可以通过引入新鲜血液可以让原有组织内的人才感受到压力,给企业 为管理人员带来竞争和压力,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进取心,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维,激活企业。
毕竟任何企业如果长期使用一批员工,容易形成惰性、老油条等情况,同时容易形成各个派系,企业会逐渐养成大公司病,失去活力,甚至可能陷入内耗当中,正是考虑到这种种不利因素,普遍来说全球成功的企业都会重视引入人才,从国内各个企业的招聘也可以看到它们既会招募大学毕业生,也会进行社招从其他企业当中引入人才。
在全球企业当中,也不乏这种通过引入外来人才从而激活企业推动企业发展到新的高度,如知名的PC企业惠普就是在2005年招募了NCR前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担任其CEO兼董事长,从而用数年时间超越戴尔成为全球最大的PC企业,同时领导惠普取代IBM成为全球最大的技术公司。
不过引入外来人才拯救企业的例子多,同样的引入外来人才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可也不少。如上述的惠普,马克·赫德的继任者李艾科在担任惠普CEO一年多时间里,惠普股价狂跌,最终被迫于2011年离开惠普,而数年后的2015年惠普公司被一分为二。
对于企业来说,外来人才确实有利于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并带来新的发展思路,选择正确的人才确实有利于企业发展到新的高度,但是同样的外来人才对企业的了解过少,未能很好的平衡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过于急躁冒进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偏离企业的基础,导致企业走错了方向。
以国内知名的科技企业化为为例,华为向来重视引入外来人才,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主导华为发展方向的人才基本都是自主培养。以近几年在智能手机行业崛起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为例,曾引入三星电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移动通讯业务市场部总经理杨拓担任其中国区首席营销官,引入诺基亚前高管赵科林担任其执行副总裁,不过主导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一直都是华为自己培养的人才,如一直担任CEO的余承东就是在华为通信设备业务中培养的人才。
正是由于华为一直由它自己培养的人才主导消费者业务的发展,因此华为手机得以以自己独有的发展道路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其中在中国市场更是占有第一位的市场份额,并且继诺基亚之后成为第二家在中国手机市场占有超过三成市场份额的手机企业,目前全球最大手机企业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巅峰也仅是占有中国手机市场大约两成的市场份额。
对于小米来说,这一家企业在智能手机市场可谓是新兵,不过也正是这个新兵结束了中华酷路的时代,并且以互联网营销彻底改变了中国手机市场,随后华为、OPPO、vivo都在学习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甚至全球手机老大三星如今也在印度市场模仿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奠定小米互联网营销王者地位的恰恰是如今离职的黎万强,也正是黎万强领导小米手机达到了它曾经的高度--全球第三和国产第一。当然随着华为、OPPO、vivo的崛起,小米如今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已与当年大有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引入新的人才希望激发企业的活力,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突围,倒也是无可厚非。
正如上述,引入外来人才有好有坏,很难说小米的这种人才年轻化的策略是否正确,只能由市场来决定这种策略的正确与否,柏铭科技希望曾经给国产手机企业带来启发的小米能重新激发活力,如今的它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确实也是国产手机的表率,祝愿它再创新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