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崛起为伟大公司的背后真相是什么?这部电
电影《社交网络》讲述的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即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社交媒体,以及其主要平台Facebook(下称“脸书”)的崛起之路。电影的评价很高,它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票房收入超过2亿美元。电影中导演大卫·芬奇和编剧的阿伦·索金试图通过描述两个几乎同时发生的法庭证词与诉讼,探究关于脸书崛起的真相。
事实上,观众可能也会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寻找更多的真相。毕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脸书已经积累了7.5亿用户,价值超过700亿美元,到如今更是市值数千亿美元。这个由一个19岁的程序员创建的网站怎么会发展这么快?脸书与其他社交网络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谁,他成功的背后是什么?马克·扎克伯格真的从他的一些同学那里窃取了脸书的创意,并为自己谋利了吗?
观众们想要通过这部电影一探究竟。可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为这些问题提供明确的信息。尽管《社交网络》基于真实的法庭证词(听证会上的证词大多直接取自法庭笔录),但一些知情的批评者甚至抱怨说,对主角马克·扎克伯格的描述存在严重的不准确性。电影确实展现了扎克伯格的另一面,比如没有安全感,这从他与女友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来;痴迷于获得进入哈佛大学顶级俱乐部的邀请,但他本人对此予以否认;他是一个被社会排斥的人,找不到女朋友,也无法和女孩们相处,但他从2003年起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女朋友。
除了扎克伯格的人物塑造是否真实的问题外,这部电影甚至没有对计算机社交网络的体验或驱动它的软件是如何构建的做太多说明。
尽管有人批评这部电影,但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确实有它的优点。我们必须意识到这部电影并不是关于现实的残酷,而是更多的关于我们社会与生活的寓言。在这些条件下,这部电影确实传达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社交网络》主要角色有如下四个,尽管他们可能与所塑造的真实人物之间有些的不同。
马克·扎克伯格,这位天才电脑奇才创办了脸书。爱德华多·萨维林是哈佛大学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是扎克伯格的室友。爱德华多是扎克伯格早期的财务顾问。
温克莱沃斯兄弟是哈佛大学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出身高贵。
肖恩·帕克是西海岸的一名企业家,他参与创建了两家著名的计算机初创公司纳普斯特和普拉索)。肖恩建议脸书搬到西海岸。
电影叙事分为三幕,每一幕都以结盟、背叛和威胁的对抗为特征。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这三种情况都是在后来的诉讼听证会的背景下形成的,所以电影通过对关键事件的闪回来讲述。
在电影第一幕中,我们看到了扎克伯格和他的女朋友艾丽卡聊天,茫无边际地同时和同一个人保持着两段对话。无法忍受的艾丽卡终于从他的自恋和胡言乱语中清醒过来,并宣布和他分手。困惑的马克回到他的宿舍并策划复仇艾丽卡,于是连夜做了一个软件,叫做“FaceMash”,能让哈佛学生评价和比较校园女生有多“热”。虽然这个计算机应用程序立即流行起来,但它给马克带来了麻烦,导致他被处分。
但这一壮举引起了温克莱沃斯双胞胎兄弟的注意,他们决定在哈佛创办一个名为“哈佛连接”的本地博客和社交网络平台。他们为扎克伯格提供编程服务平台的工作,扎克伯格也同意加入他们。但很明显,他们只是想利用扎克伯格的编程天赋,并凭借高年级学生的身份、巨额财富和社会地位控制着扎克伯格。然而,扎克伯格决定私下里开发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便抛开了前者的工作。这些都是与随后温克莱沃斯兄弟针对扎克伯格的诉讼相关的关键事件,该诉讼声称扎克伯格的脸书窃取了他们的创意。我们无从得知扎克伯格是否打算从一开始就抛弃温克沃斯兄弟,以及他自己的创业项目有多少是他的原创想法。事实上,就连他最初的FaceMash应用程序也不是那么有创意,因为一年前在麻省理工学院也出现过类似的东西。
不过,扎克伯格的独创性似乎与这个故事无关。我们会自然而然与弱小的人站在一边,与超自负的巨人作斗争,而这些巨人总是被认为是赢家,因为形势不可避免地对他们有利。虽然从表面上看,扎克伯格似乎完全被温克莱沃斯兄弟打败了,但最终还是扎克伯格抛弃了对方,开了自己的公司。
扎克伯格和他的室友兼好友爱德华多·萨维林开始创建thefacebook.com(最终将成为Facebook.com)。值得注意的是,萨维林并不是一个懒散的人,有一年夏天,他在石油期货投资上赚了30万美元,并成为这家初创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在整部《社交网络》中,很多细节都是从爱德华多的角度来看待的,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因此,萨维林是影片中最具同情心和人性的主要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只有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的这个角色给人的印象是真实可信的。其他的角色,虽然表演得很好,但都显得夸张。
无论如何,在这个故事的电影背景下,很明显爱德华多的感性对于扎克伯格来说已经成为阻碍。在脸书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后,这两位亲密的朋友遇到了下一个转折点——肖恩·帕克。
在某种程度上,帕克成了故事的关键人物。他是一个睿智有远见的人,对加州硅谷风格的创业精神的熟悉程度让扎克伯格惊叹不已。单纯而真诚的爱德华多无法与这个圆滑的家伙抗衡,帕克近乎恶魔般的存在很容易就让他失去了地位。事实上,在旧金山的一家夜总会里,帕克诱惑着扎克伯格进入了一个充满禁忌的黑暗世界。对于天真的扎克伯格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最深处的洞穴”。帕克代表了一种不同于温克沃斯兄弟的威胁。虽然温克莱沃斯兄弟是强大而可怕的对手,但他们是外部的威胁。但帕克更危险,他从内部攻击扎克伯格,并威胁要抓住他的灵魂。惊恐的爱德华多无力阻止他。帕克很快策划了一场对脸书的半收购,让一些大投资者大举投资脸书,从而确立了帕克作为公司总裁的地位,并迫使爱德华多退出(他后来因为这件事上与扎克伯格决裂)。
然而,最终,命运之手将扎克伯格从完全被帕克掌控的命运中拯救了出来,帕克糜烂的社交生活导致了他在一起毒品缉拿行动中被带走。
在电影的结尾,扎克伯格被认为战胜了所有人。他还清了所有诉讼赔款,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年轻、或许也是最有权势的亿万富翁。
许多人批评真正的扎克伯格是一个自我迷恋的偏执狂,他用冷静的举止掩盖了一种无情的傲慢,善于利用任何阻碍他的人。然而在这部电影中,他的角色给人的印象基本上是无辜的。他是一个追求梦想的孤独英雄,他拒绝太早接入广告赚钱,也从不让分心妨碍他把脸书变成他最初设想的样子:一种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机制。尽管扎克伯格的不懈努力让他与爱德华多告别,但他确实得到了他想要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公司——脸书。
但这场胜利是有代价的,在电影的结尾,扎克伯格仍然在想着艾丽卡,希望他能让她回来。他创建了这家社交网络巨头,但他自己的社交网络已经瘫痪。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超越了电影中描述的“英雄之旅”,那就是脸书到底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扎克伯格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人们建立联系。当你能在脸书上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时,你大概就能知道你的朋友在做什么、看什么了。但脸书的运作方式、微妙之处和背景都消失了,隐私也是如此。
在我看来,脸书并没有一个神奇的社交公式。在全球大型网络公司中,无论是在搜索引擎(谷歌)、操作系统(微软)还是社交平台(脸书),领导者都将在市场上占据压倒性的主导地位。因为脸书现在如此盛行,收集到的信息,它对每个人都是非常宝贵的商业企业。信息使脸书更富有,也让你和我的个人信息更聚集于它。
对很多人来说,外部世界,包括IT社会方面,只有一个单一的、普遍的模式。这样的人会很自然地想到,扩展我们对单一社会模式的理解的方法是把尽可能多的人联系在一起,这样他们就可以分享他们所知道的东西。这显然是马克·扎克伯格以及像他这样的人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仅仅是社会联系的行为对他如此重要,并成为他的口头禅。用这种思维方式,当一个人与一个“朋友”联系时,他是在与一个在精神上与他相同的人联系。他们只是在理解宇宙本体论的道路上处于不同的阶段。
当然,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朋友”的概念远比脸书中定义的要微妙得多。事实上,朋友的真正意义,就像爱的意义一样,是如此的深刻和语境依赖,它永远挑战着世界上的诗人和艺术家。每一首关于这些主题的优美的诗歌和艺术作品都被每一位听众/观察者以他或她自己有意义的当地语境来理解。
相比之下,如今的脸书是计算机极客的产物,它把与其他用户的每一次联系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不合格、不杰出的“朋友”。你可能通过这个过程被电子网络连接,但这些通常是无意义的连接。我们需要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人性化的计算机系统,而不是被驱动的系统,这些系统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快速、但贫瘠、毫无意义的连接环境。我相信,我们需要的那些更好的系统最终一定会出现,当它们出现的时候,它们将由技术娴熟的团队制作,这些团队能够超越还原论,融入复杂社会互动的诗意和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