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安防时代,海康威视的信心与底气在哪?
海康威视两位董事涉嫌信批违法违规被证监会调查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真相与流言并起,“融”为一炉。
在有限的资料里,龚虹嘉、胡扬忠这对素来低调而神秘的商业巨子被媒体“扒”了个遍,从发家伊始到投资版图,从二人关系到大宗交易……无一不可作文章,相关文章的标题夺人眼球,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在这样一波冲击下,海康的股价却几乎不见什么波澜。公告第二天小幅走低后,最近几个交易日便一直处于高位整理状态。截止11月22日收盘,海康威视的市值仍位列深市A股上市公司前列。
在业务层面,美国所谓的“实体清单”虽然给国内经济和市场带来了多重压力,但海康却逆势飞扬,在2019年前三个季度拿下了398.3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7.8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27亿,同比增长8.54%。报告期内,其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表现良好。
并且,在刚刚公布的2019年全球安防50强中,海康威视继续大幅度领先,连续多年蝉联第一。实力终究还是压倒了流言。
第四次科技浪潮正在袭卷一切,AI、边缘计算、大数据和强算力等科技正群峰并起,推动着安防行业开始智能化升级,后安防时代来了。
AI+大数据正在成为主驱动力,强化系统方案的落地应用,这让构建更为宏大的智慧城市成为一种可能。在这样一个大方向上,传统以视频监控为主的赛道升级为AIoT,数据运营成为新战略。
物联网数据和信息网、行业网的深度融合逐渐实现了行业应用从“看见”到“预见”的飞跃式跨越,后安防时代,整个行业走向了智能。基于这些行业发展趋势和业务需要,海康威视将自己定义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百川汇流,聚为江海,后安防时代的蛋糕将会变得更大,多维感知技术将实现深度融合,更多凶猛的玩家开始进场,暗流涌动,群雄并起。
在AIoT这条赛道上,集结了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巨头,但格局并未到终局,合纵连横正不断上演,海康威视的信心与底气何在?
1
场景定义摄像机,对行业具有穿透式的理解力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2010年在A股主板上市,分析历年年报可以发现,其业务发展始终是围绕视频技术为核心展开的,并将研发投入与营收的占比稳定在了8%到10%这样一个高水准上。
极致专注是一种美,穿越时间后更是会涌现出一股强大的“力”,可以让一个品牌始终超越行业,站在领先的潮头。
海康威视核心产品的市场进入期始终可以做到领先行业大约1年。在硬件方面,从AR鹰眼到枪球到全局到双舱,到今年安博会展出的多摄系列智能摄像机,海康威视领先的同时还在重新定义AI摄像机形态,并推动了监控摄像机价格的“平民化”。
因为专注,海康威视沉淀了非常深厚的用户需求洞察,对视频感知技术运用的场景有了穿透式的理解能力。在海康威视等安防巨头看来,场景定义了摄像机。这是一个无限碎片化的市场。
三年前,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曾将安防行业比作捡芝麻,因为应用场景化和碎片化,用户需求多样化。每一位用户,对于智能摄像机的功能诉求都不一样,比如,一家便利店,除了常规功能上的监控,还可以用来摄像机统计客流量,做货架货品管理等等。
此外,摄像机的设计有分辨率、红外补光、宽动态,低照度等不同功能属性的搭配,在每个技能点上,都可以分出高低中档次来,形成不同梯度。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技能点。
也就是说,要结合应用场景,只有形态、光学等物理结构确定了,才能叠加合适的软件、算法模型,最终为用户提取到有用的数据。
即便在同一场景下,也会存在多种需求。
以路口场景为例,用户需要对整个路口的车流人群态势进行把控,需要一个短焦镜头对路口大场景进行全场景覆盖,同时还需要对所有移动的目标进行全结构化属性提取,这就需要一个远焦镜头对目标细节进行捕获,现在海康威视推出多摄系列智能摄像机,实现了功能的一体化,可以更好的满足场景化和碎片化。
基于场景化、碎片化的现实,海康威视在两年前就提出了AICloud,通过云边融合,为不同行业、场景的具体应用提供底层支撑,并在2018年推出了致力于满足用户碎片化需求的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
未来的安防行业,企业核心优势是什么?
是算法?算力?还是云服务?
上个月的深圳安博会或许可以让我们一窥大概。单纯展示算法、算力的企业少了,头部企业普遍倾向于解决方案、应用案例的展示。
后安防时代,要硬件+软件+解决方案+集成能力+运维服务,竞争能力变得体系化、立体化。技术构成了重要但不唯一的角色,这是因为算法算力的飞速进步所带来的边际效果正逐步体现。
后安防时代没有捷径可走,头部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难分伯仲,后期更多地体现在一对一的线下推进和服务能力。专注变得很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行业、应用场景的理解外,渠道依然为王。
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
海康威视在中国内地拥有32家省级业务中心、一级分公司,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国家、地区有44个分支机构,并已将渠道渗透到地市、区县、乡镇一级,即便在边远山区,都做到了人员驻扎。
此外,海康威视产品和解决方案还应用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业十八年来,作为头部的海康威视在全国所编织的庞大的渠道商、集成商、经销商体系,恰如一张牢不可催的神经网络,形成了与合作伙伴的共生共赢,并与企业“黑寡妇”行为划清界限。
一线的营销人员个体,与客用户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和情感链接,如同密集的神经元节点。他们时刻向母体大脑传输着用户需求,以此淬炼出新的产品思路和业务方向,确保机体的灵活运转。
从七大行业到三大BG(事业部)到省级业务中心,到深入到县市,海康的架构体系因势利导。
而通过统一软件技术架构、物信融合数据开放平台等数据中台,海康威视将更多技术资源下发到省级中心层面,以更加灵活、省时高效的方式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这种历时多年打磨成型的渠道体系和服务体系,在响应用户需求方面,将明显优于松散的、尚未成型的商业联盟。
2
花开百业,使能千万用户
结合用户需求,科技创新为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而脱离实际应用的纯学术派大多走向了空中楼阁。在未来,AI、云计算、大数据无疑会成为类似于水电煤气般的存在,改变着整个安防行业的发展态势。
2006年,杰夫·辛顿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深度学习的概念,让人工智能的应用变为了现实。
也就是在2006年,海康威视组件算法团队,开始研究机器智能,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猎鹰”、“刀锋”等国内首款结构化服务器及前后端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及以普惠AI为愿景的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
据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徐习明透露,目前海康AI开放平台已经拥有千级的大中企业用户,进入国内AI开放平台的一级梯队。
在今年的安博会上,海康威视重点展示了AICloud架构落地两周年后的成果,其中最为亮眼的便是AICloud软件家族。
此次亮相的软件家族图谱包含57款典型软件产品,覆盖公共安全、交通、制造、零售、教育、物流等20余个行业。
此外,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智涌钱塘”峰会上,海康威视重磅推出了物信融合数据平台。目前,该数据平台已经覆盖全国24个省区、近百个城市,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民生服务、城市运营、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海康威视在强化AI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坚定地实现从硬件为主的研发模式向软硬件协同研发模式的转型,在AICloud架构下持续推出高质量软件产品,以此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
最终,集中体现了海康威视领先的解决方案能力。
从IaaS、Paas、Daas到SaaS,从产品开发到运维服务,海康联合生态,使能千行百业。未来蓝图已日渐清晰。
在AIoT万亿级的市场中,凭借对行业场景的深刻理解、对渠道的牢固掌控及对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海康威视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