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11-29 10:03 的文章

白璧微瑕——歼20是唯一有腹鳍的四代机

我国首款四代机歼20正在快速形成战斗力,且在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作为国之重器,它融诸多尖端科技于一身,却唯独留有看似落后的腹鳍,显得美中不足。

尾撑外侧外倾的腹鳍避开了机腹可能的遮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歼20有空前复杂的飞控,比F22乃至T50都要复杂得多,其在四代机的标志性菱形整机升力体的基础上,又加了鸭翼和全动垂尾,这是绝无仅有的。虽然气动和飞控是我国的传统强项,但鉴于歼20是天字第一号工程,不能有任何闪失,必须慎之又慎,所以加腹鳍就成了必然选择。

在硕大尾撑上的腹鳍,结构强度很高

战斗机在大迎角机动时的方向安定性非常重要,致命的尾旋就是因大迎角时由于机身的摭挡导致垂尾低效,进而造成方向安定性不足导致的侧倾引起的,而腹鳍因独特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抑制尾旋。歼10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其中距耦合的飞控本已非常复杂,同样采用中距耦合的鹰狮战斗机因飞控问题差点夭折,还是美国帮忙搞定的,我国没有外援只能加腹鳍了,此前歼10B能够采用类似苏27的扁平机头对进入其DSI进气道的气流进行预压缩,腹鳍功不可没。

歼20虽然是远距耦合,但在鸭翼和主翼远耦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对边条,气动比歼10更复杂,而且这种涡升力与机身升力体的极致组合,更容易导致难以抑制的上仰发散,歼20用什么独门秘技解决了这个难题尚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腹鳍在这中间有中流砥柱般的作用。

有腹鳍的歼20显得更威武了

而且全动垂尾又加剧了大迎角机动的隐患,全动垂尾就是整个垂尾都是可动的控制面,这样一来,就没有传统垂尾的安定面这个保持方向稳定的配置了。但歼20涡流的能量太强大了,而全动垂尾正好处在涡流扰动区域,有引发抖振的可能性,既然放上面不行,就只能挪到下面去了。此前我国从未曝光过有全动垂尾甚至常规∨形垂尾的验证机,在歼20上直接应用风险太大,因此也需要腹鳍来降低风险。

总之,歼20融合的前沿东西太多了,需要用腹鳍加一道保险,而且用腹鳍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对既无法装进发动机舱,又无法喷吸波涂料的尾喷管进行了有效摭挡,显著降低了歼20侧向的雷达和红外信号。将来也许歼20的改进型号会取消腹鳍,但至少对现在的威龙而言,用腹鳍是最恰当的选择。

腹鳍的面积不小,可以看作是放到下面的垂尾,但却不处于涡流的扰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