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生率急剧下降,中国应该引以为鉴
崔岩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
刘兵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讲师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本月24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2019年日本新生婴儿数预计为86.4万人,较上一年减少5.4万人。这是自1899年日本开始人口统计以来首次少于90万大关,创下了出生人数的最低纪录。对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负责少子化对策的“一亿总活跃担当大臣”卫腾晟一进行了谈话,安倍表示:事态非常严重,说是国难也不过分。他指示要动员一切手段,推进相关对策,以有效阻滞少子化和人口减少的倾向。
在平成时代的三十年间,日本人口出生数减少了约三成。少子化是人口结构和数量变化的最基础原因,快速的少子化进程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各种影响。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今年公布的预测数据,如果日本经济零增长的状态继续持续,且女性和老年人的参与度没有提高的话,那么到2040年的就业人数将比2017年减少20%,减少到5245万人。有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导致日本经济无法增长。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会将大幅度增加老年人的抚养负担,从而加剧社会财政保障的困境。
日本的生育率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明显下降,进入了被称为低生育率的少子化时代。2005年日本的生育率曾一度下降到1.26。后来尽管有所回升,但是近年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2018年1.42)。2012年底安倍政权上台以来,提出提高人口出生率,试图从根本上改善少子老龄化进程,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始终未见成效。
少子化是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变化的共同特征,也是延续较长时间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尽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但是也出现了少子化的问题。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二胎政策,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二胎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起到提高生育率的效果。这说明少子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不是短期内采取单一的政策就可以轻易解决的。今天日本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给我们以重大的警示,其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借鉴。从日本少子化的进展及其应对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第一,没有及时对少子化问题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日本并非是从近年来才高度重视少子化问题的,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着手制定系统的政策。但是今天看来,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充分认识少子化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高度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进而从综合的社会政策角度给予应对,贻误了时机。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完成了工业化的最后阶段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发达,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观念意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生育率的下降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这时日本政府没有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人们形成关于社会、家庭的正确观念。
与日本相比,当今中国的发展阶段与当时的日本极为相似,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高度重视少子化问题并引导进入现代化阶段的国民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国家、社会与家庭以及公私之间的合理分担问题。
第二,在经济增长时期及时和较大力度地加强各种社会设施建设,为妇女生育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这方面日本可以说在发达国家中做的相对比较好,但相关社会投入还是不足。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进入成熟发展期之后,经济的超低增长与少子老龄化相遇,低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一步加重了少子化问题。
第三,应该充分意识到我国与日本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存在的差异,更多地从社会角度以综合的方法促使生育率的提高,而一味地要求追加财政投入对我国既不现实也缺乏有效性。具体而言,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给予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社会地位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同时也要加强幼儿设施的建设,降低幼儿养育成本;保障妇女在工作和幼儿抚育方面的平衡。
总之,我国应该以日本为借鉴,对少子化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根据我们自身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延缓其进程,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责任编辑: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