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警告:日本人面临“绝种”政府百般“催生
听完心腹汇报 安倍急了:这是“国难”!
日本放送协会(NHK)26日报道称,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日本新生儿数量正以30年来最急剧的速度下降,在这一年中新生儿数量首次跌下90万人。面对这样的现状,安倍当天在首相官邸与负责少子化问题的“一亿总活跃担当大臣”卫藤晟一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会谈。
在会谈中,安倍就2019年新生儿数量首次跌下90万人的这一现状表示,“现在事态十分严峻,说是国难也不为过!”随后,安倍还对卫藤晟一说,为了达成日本政府提出的“希望出生率”达到1.8这一目标,希望卫藤能够推动不同政策进行应对。
在会谈后,卫藤晟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将在本年度中推进政策制定等工作,并考虑将在政府的新“少子化问题对策大纲”中提出应对少子化问题的具体方向。
事实上,这并非安倍首次将少子化问题称作“国难”了。早在2018年初的新年记者会上,安倍就曾提出过类似说法。据日本共同社2018年1月1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新年感言时就曾提到“正直面少子老龄化这一应被称为国难的危机”。1月4日,安倍晋三再次提及“国难”一词,说:目前日本也还面临着新的国难,那就是“少子老龄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克服,日本就没有未来。
新生婴儿人数跌至历史新低 日本人面临“绝种”风险?
所谓“少子化”,指的是婴幼儿数量减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下降的现象。上世纪40年代后半期,日本出现了战后婴儿潮,人口一度井喷式增长。但此后,随着日本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民众的生育率持续下降。根据政府制定的标准,日本在1997年已进入“少子化社会”。
据日本政府统计,自2005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后,日本就一直持续着人口负增长的状态。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12月24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2019年日本连续第1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今年的新生婴儿人数为86.4万人,跌至历史新低,这是自1899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不足90万人。同时,日本今年的死亡人数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多的137.6万人,此事引发了日本全国上下的忧虑。
据日本共同社此前报道,日本新生婴儿人数在开启平成时代的1989年约为124.7万人,平成时代30年间减少了约3成。共同社还指出,处于育龄期的日本女性人数大幅减少,新出生人口减少势头今后或将加剧。
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今年出生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婴儿潮一代(1971年至1974年期间出生,今年都将年满45岁)已进入生育年龄末期。受此影响,日本育龄妇女人数正迅速下降。2018年10月的数据显示,日本40至49岁女性有907万,30至39岁女性有696万,而20至29岁女性只有578万。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称, 2018年日本生育率降至1.42,为连续第三年下滑,远低于维持人口所需的2.07。预计到2065年,日本人口或将从1.28亿降至8800万。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教授铃木透表示,很多发达国家都面临类似人口问题。导致人口萎缩的原因很多: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年轻人在就业市场频频碰壁;比起养育后代,他们更关注自我提升。政府应当警告日本公民,日本人正在面临“绝种”风险。
育儿成本太高且享受单身生活 年轻人不想走进“围城”
年轻人享受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主管生育问题的日本厚生劳动省分析称,单身贵族的增加主要原因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在互联网的吹拂下,出现了一种意识的觉醒,她们对于传统家庭的男女模式开始感到厌倦,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家庭主妇。而男性觉得婚后自己像是一部挣钱的机器,辛苦挣来的钱,不仅要供养全家,而且还要应酬各种亲朋好友。所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更愿意享受单身生活的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
有一个数据比较能够说明问题:2017年,日本结婚的情侣比上年减少约1.4万对,创下战后新低。
日本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担忧养育孩子的负担太重。有分析认为,导致日本出生率创新低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育儿成本太高。现在日本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平均教育费为1300万日元(约78万元人民币),虽然理论上这只是一位普通公司职员3年的收入,但是日本人普遍认为教育费太高,养不起孩子。儿童的抚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这已经成为日本年轻人的负担。此外,影响生育的日本社会结构性因素也在变化,比如婚姻观、就业压力、理想家庭模式发生变化等,多元化的价值观导致婚姻成为一种个人的行为选择。这样一来,各种为防止人口减少而实施的社会政策基本无效。
此外,晚婚、离婚也是导致日本出生率的下降的重要原因。2019年,日本结婚的情侣较上年减少约3000对,仅为58.3万对,创战后新低。离婚的为21万对,增加约2000对。最新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日本男性50岁前从未结过婚,约七分之一女性亦是如此,未来日本将进入“超单身社会”,也被称为“独身大国”。
日本政府频出“大招”百般“催生”却收效甚微
为了提高生育率、逆转人口减少的趋势,日本政府近年来频出“大招”。
为了鼓励生育,日本从1972年起就断续施行了儿童津贴制度,每月补贴数千日元(1万日元约合524元)。早期的儿童津贴制度对儿童年龄等有较多限制,有些仅限于儿童3岁以前或者6岁以前,并且对家庭收入有限制。而2010年施行的儿童津贴制度则取消了家庭所得限制,规定15岁前每月可领取1.3万日元。2012年这一政策又有变化,对家庭所得有所要求,并且对3岁以下和3岁以上至15岁以下的儿童实行1.5万日元和1万日元的差异补贴。
据环球网报道,2019年9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从10月份起,在日本生活的所有日本人、外国人纳税人、无论收入多少,3-5岁的保育园、幼儿园所有费用全部免费。在初中毕业以前,学费全免、看病全免、每个月政府还给每个孩子发相当于1千多元人民币的“儿童工资”。
考虑到巨大的育儿成本,这一津贴只不过杯水车薪,有研究指出其对提高出生率并无实质性意义。
由于日本妇女婚后继续工作的情况在增多,而日本家庭通常没有长辈带孙辈,所以对保育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994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天使计划”,完善保育服务制度。在日本,把需要进入保育所,但由于设施和人手不足等原因只能在家排队等待保育所空位的幼儿(0—6岁),称为“待机儿童”。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待机儿童作战”计划,2004年又提出了“儿童、育儿支援计划”。2014年日本全国的“待机儿童”还有2万多人,虽然这一数字并不大,但并没有完全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仍然在想方设法为育儿父母提供更多的后援。
个人福利方面,日本女性在生产之后不仅享有产假,还有育儿假期,二者合起来的时长在一年左右。除了育儿假期,如果孩子生病还有假期,对生病儿童的照顾也算休假;社会照料方面,日本有很多保育园和幼儿园,配备专业的育儿师,这样会给很多双职工家庭带来便利,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鼓励他们多生孩子。
除了以上正在实施的举措外,日本还有很多储备政策。目前讨论比较多的主要是鼓励婚姻的政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姓氏选择权”。日本的传统是结婚后妻子从夫姓,孩子从父姓,但是随着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有人建议可不可以在结婚后使女性享有自己姓氏的选择权,孩子也可以随母姓。这样一定程度上能鼓励年轻女性结婚,而结婚人口增多就可能提高生育率。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东京附近的浦安市政府宣布设立“冻卵补贴”,帮助暂时不想生育的女性居民冷冻卵子,以便她们在日后仍然能生育自己的孩子。千叶县浦安市位于东京以东,是东京迪士尼乐园所在地。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地人口约为16万人。为逆转生育率不断降低的趋势,当地政府推出“冷冻卵子补贴”,成为日本首个设立这项补贴的地方政府。
根据这项补贴计划,浦安市将花费9000万日元(约合514万元人民币),为当地女性居民提出冷冻卵子的补贴。
按当地政府的说法,通常情况下,每名女性完成冷冻卵子的全部步骤,包括取卵、冷冻和封存等,所需费用在50万日元(约合2.86万元人民币)到60万日元(3.43万元人民币)之间。而有了这项补贴后,每名女性个人支付费用降到了约10万日元(5710元人民币)。
实际上,不管是儿童津贴还是保育设施,都难以根本提高日本家庭的生育意愿。日本女性生育率下降,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经济环境的恶化。由于家庭收入下降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婚后或者产后继续工作的情况增多,此外由于劳动力不足,日本政府也希望女性更多地为经济增长发挥作用。一方面鼓励女性婚后继续在职场工作,一方面又希望女性多生育,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两全的问题。
虽然日本政府在鼓励生育方面不可谓不下功夫,但结果却收效甚微,无法扭转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国际在线】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