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研政治题思考新技术产业 AI区块链进考题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作为2020年研究生考试的“第一枪”,思想政治理论已于2019年12月21日上午落下帷幕。
和近几年试题类似,今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同样由5道分析题压阵,每小题10分,共50分。这5道试题共用了8份材料。这8份材料出处各异,既有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也有当下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材料出处的载体来说,来自于党报的报道摘编依然是主要来源,《人民日报》和新华网是最主要的“素材库”。其中,摘编自《人民日报》的有4则,新华网的则有2则,《光明日报》也有一段文字在第37题的材料中被引用。
从话题上看,5道分析题分别聚焦了2019年国内国际高度关注的话题:
1。“十三五”期间,力争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4。国家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5。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连续两年举办。
这5个话题既考验了应试者从全局看问题的高度,也测试了答题者能否从实际着手的思考能力,既有从历史深度的回眸追问,也有对当下社情民意的触及,上下求索,纵横捭阖。而且,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5道主观题中至少有两道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涉及了这一主题。
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也并没有跳脱出近几年“以史为鉴”+时事热点的命题风格,这一点从单选题和多选题上尤为明显。
单选题方面,考卷一开篇就提问“恩格斯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著作是什么”,快速切入考试氛围,也检验了考生对于世界近代史的理解。
另外,人工智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70周年、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让答题者穿梭在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国内与国际的局势之中。
除了回顾历史和时政话题,今年的政治考研试题中有相当比重涉及到了对新兴技术的观察。
例如,单选题第二题就提到: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技术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发展更新了“发动机”,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进而发问“对人工智能社会效用的评价是什么?”
多选题部分第一题提到:北京时间 2019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世界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公布了人类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这是继2015年人类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两个“黑洞”合体之后,证明黑洞存在的直接“视界”证据。有科学家认为,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进而发问“人类首次“看到”黑洞正面照表明了什么?”
紧接着多选题第二题又提到: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我们要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拂更大作用。有专家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降低信用建立成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进而发问“区块链技术所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延伸和变化,表明人们的现实社会关系有何特点?”
甚至自媒体时代“直播间”和法律的界限也进入此次命题。多选题引用材料“法律规定公民有表达权,但权利要依法行使,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直播间’,这支‘麦克风’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应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为界限”,进而提问“对行使法律权利界限的正确理解有哪些?”
当然,经济全球化、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些对当下和未来有着重大影响的话题,告诉考生们切莫闭门造车,还需紧扣这个时代的脉搏。
多选题连续提出两个问题:“列强没有能够如英国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是因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什么?”上述几道题目的布局安排,显示了命题人在今年试题中融汇历史、思考现实的独到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