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19-12-20 10:45 的文章

美朝僵局难破 中俄提案“字少事大”

近来,朝鲜半岛似乎又变得不再平静。

美东时间12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表态称,如果朝鲜有动作,美国会采取行动,因为其正对朝鲜实施严密监控。同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青瓦台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国务院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斯蒂芬·比根。比根表示,在朝鲜无核化协商中,美方没有设定最后期限,并已做好与朝方接触的准备。

在最近的事态中,人们看到,美国一方面表示不会接受朝鲜所设立的最后期限,甚至谈及对朝动用武力,一方面又向朝鲜喊话,提议重启朝美对话。国际社会对此众说纷纭:美国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究竟处于何种目的?

美国对朝制裁的效用与反效用

事实上,美国否定朝方提出的“最后期限”不难理解,无非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的颜面。作为冷战后唯一幸存下来的超级大国,不可能由一个敌对的小国来下“最后通牒”。如果双方谈判确实有必要设置某种“最后期限”,那也必须由华盛顿方面给出。

其次,人们也注意到美国多次扬言要“动用武力”,这显然是某种“极限施压”的操作——但这究竟有多少实际效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美国在对朝压制、威胁的同时,也不忘对朝喊话,提议重启对话。此举的作用有二:一是占据国际舆论的道德制高点,二是夺取未来对朝谈判的主动权。

进一步追问:美国对朝鲜在经济上的压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对当前的朝鲜有所制约?

笔者以为,美国对朝经济制裁有为推动半岛无核化提供动力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阻力。

在朝鲜的核力量已有相当程度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探讨朝鲜半岛的“无核化”问题,本质上是要求朝鲜实施“去核”措施,显然这需要国际社会对朝鲜施加一定的压力。换言之,美国对朝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推动朝鲜去核的部分动力。

然而,鉴于美朝间基本互信的匮乏、美国僵硬的对朝政策、两国在安全和主权问题上同样强硬的既定立场等因素,导致目前美国对朝政策缺乏必要的弹性和灵活性;再加上朝鲜的疑虑和对美高度戒备心态,使得双方都不愿意先迈出“那一步”。于是半岛形势陷入了新的僵局。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对朝压力在提供“无核化”动力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衍生出副产品——阻力。

这就是美国对朝政策的深层悖论——论强硬,并不足以单凭“强制”(diplomatic coercion)而迫使朝鲜弃核;论善意,亦不足以取信于朝鲜,建立战略互信(mutual trust),从而令朝鲜不再认为核武重要,效仿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在获得经济补偿的条件下自行去核,并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

美朝僵局或将延续至2020年底

在拒斥了朝鲜提出的“最后期限”后,美方提出敦促朝鲜主动弃核的要求;对此,朝鲜未予回应。国际社会由此产生更大担忧,认为美朝当前的僵局有可能陷入长期对峙。笔者以为,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也不必过于忧虑。换言之,如果朝方对美国的提议一直不予响应,那么美朝继续对峙下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且可能一直延续到2020美国总统大选结束。

在研判“美朝僵局是否会陷入长期对峙”这一命题时,我们不妨使用排除法。

首先排除“短期内美朝关系将迅速恶化,甚至爆发战争”的可能。从国际层面和美朝互动的层面看,两国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展现外交对抗和话语攻击,但激烈程度要达到2017年8月巅峰状态的可能性并不大——当时特朗普威胁要用“烈火与雷霆”(fire and fury)的手段打击朝鲜,对此朝鲜声称要对美关岛军事基地进行“包围射击”。当时国际社会确实普遍认为美朝两国都已经走到了战争的边缘,军事冲突可能真的一触即发。

现在,两国能够威胁的牌其实都已经基本打出;能相互给出的“恐吓”也已经基本用完。在过去两年的相互恐吓与较量中,不仅国际社会慢慢摸清了两国决策者行为的底线,他们双方之间也实际上形成了一定的认知默契——无论是正面的、善意的,还是负面的、恶意的。换言之,美朝不仅都大体知道了对方的能耐,而且还知晓“对方知道自己能耐”这一事实,所以2017年那种虚张声势策略的心理效应将大打折扣,两国领导人故技重施的可能性不大。

从国内层面看,目前美国最新民调显示,选民对特朗普的对朝政策基本是满意的,甚至还略高于对他各项政策的总体平均分。所以特朗普在对朝问题上并不着急,并不急于改变现状。他甚至可以好整以暇,继续维持半岛问题的答卷,确保“不丢分”;然后在其他“试卷”上抓分。从目前美朝实力对比和战略态势看,特朗普应该清楚,短期内把朝核问题彻底解决并以此作为竞选连任的撒手锏,恐怕并不现实,甚至搞不好还有鸡飞蛋打、自讨苦吃的风险,所以维持现状的保守策略是上策(当然,不排除打嘴仗,彰显强硬和男子气概)。

朝方也是如此。过去两年的博弈过程使朝鲜习得对美新认知,并调整己方行为,使其更为理性、优化。朝鲜应该认识到自身对美博弈能力的上限,转而以零打碎敲的形式去谋求部分解除制裁。这是较为务实的间接路线,远比一纸协议一次性解除所有制裁(甚至实现美朝关系的正常化)有更高的可行性。如果朝方大概率选择走这一路线,那么朝鲜在总体地区安全政策上向中俄靠拢也将会顺理成章。

因此,美朝关系短期内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直接擦枪走火爆发热战的这种可能,可予以初步排除。

接下来排除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短期内美国或朝鲜至少有一方退让,全盘放弃过去多年执着的战略诉求,接受对方的条件,半岛形势突然实现和解。综合当前种种主客观因素来看,上述情景设想显然缺乏实现的可能,故毋庸赘言。

综上所述,假定朝方继续坚持不回应美方提案,美方也同样对“最后期限”不予理睬,且没有大的外力作用,那么短期内半岛局势无论向好的政治和解,或向坏的军事冲突方向转变的可能性都不会大。美朝皆维持现状,两国的敌意与外交挑衅在目前水平上下浮动的可能性相对最大。这种情形对美朝双方而言显然都不是最优选项(optimal solution),但至少是目前给定条件下两国都可以接受的次优选项(suboptimum)。

中俄提案的新意与贡献

面对美朝行将再次陷入僵局的可能,中俄在安理会上提出草案,要求解除对朝部分经济制裁,而美方则表示时机尚不成熟。

中俄提案要点有三:一是重申各方应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二是敦促美朝继续对话,呼吁恢复六方会谈;三是决定根据朝遵守决议情况,解除部分对朝制裁措施。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所指出的,当前恰是半岛形势“重要敏感时期”,中国和俄罗斯认识到政治解决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因此同时发声,主张国际社会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着眼长远和大局,进一步凝聚政治解决半岛问题的共识,延续来之不易的对话势头,防止半岛重新陷入紧张、对抗,避免局势出现严重逆转。中方的立场是旗帜鲜明且一以贯之的,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坚持并行推进构建半岛永久和平机制和实现半岛无核化。中国主张均衡解决各方关切,尤其是朝方在安全和发展方面的正当合理关切。因此,中俄两国于北京时间17日凌晨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决议草案,草案已经散发给了安理会的成员。

中俄共同提出的这份决议草案“字少事大”,意蕴深刻,值得深入解读。

中俄提出草案的作用大体有三:第一,重申无核化原则立场,巩固国际共识,打消妄念。第二,维护半岛稳定,防止生战生乱,同时为美朝双边谈判乃至六方会谈的重启提供两个当事国所缺乏的灵活性。第三,根据朝鲜执行决议的情况部分解除制裁,就是要给平壤以奖励。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在对朝及朝核问题的处理上,既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坚持半岛无核化这个总目标不动摇),又保持了高度的灵活性(渐进地、适当地解除部分制裁以奖励朝鲜对联合国决议的执行)。换言之,就是在美国制裁所提供的“负能量”压力、推力之外,又增加了“正能量”的拉力、鼓励。

正如中方所呼吁的:“我们希望安理会能够发出支持政治解决半岛问题的一致声音,鼓励美朝双方尊重彼此关切,展现灵活诚意,相向而行,落实新加坡《联合声明》共识,按照分阶段同步走的原则,尽快恢复对话接触,打破僵局,防止对话进程脱轨,甚至倒退。”

事实证明,只有当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对朝鲜的行为既有奖励(如果朝鲜有效执行了联合国决议)又有惩罚(如果朝鲜违背了联合国决议),才能对平壤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促使朝鲜朝着和平弃核的正确道路上前进。这对所有东北亚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而言,都是一条低成本、低风险且具有相对高可行性的半岛无核化道路。

中俄提议背后所体现的是两国政府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以及对地区及全球局势的责任感,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体认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捍卫。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