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老师找到了,不知道美国人是否找到中美
11月30日,浙江传媒学院英语老师王绵绵失联一事引起了国内民众的极大关注,一度登上了热搜榜,不少浙传老师、校友转发寻人启事的消息,希望在美国的同学多多转发,帮忙寻人,而Facebook和twitter上也有人发寻人信息。而该女老师家人也已经向中国驻纽约大使馆和当地警察局报案。
12月1日晚上,失联的女老师终于被找到,并在朋友圈上报了平安,证实是虚惊一场。
事件告一段落,但针对此事件的讨论仍未平息,最大的争论点莫过于——美国的移动网络到底有多差,才能让一个人失联一天多?
据王绵绵老师网上的回应显示,她是感恩节去了山谷(森林)游玩,因信号太差失联,又误判了从山谷出来的时间,从而导致失联一天多。同时,她还补充称,不光是山谷里没信号,在去的路上也是大多数时间没有信号,偶尔有信号的时候也没收到什么短信或者未接来电。
网友们对此回应均感到“很新奇”,国内2G,甚至4G网络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了,无论是在大城市中心城区,还是乡镇地区,甚至是偏远乡村,穷山僻壤的地方,只要有人迹所至的地方,几乎都有网络覆盖,手机都会有稳定的信号,为什么看上去更加繁荣发达的美国,在山谷里的居民居住区,甚至在高速公路上都会出现信号盲区呢?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我们从中美两国的移动网络基站的对比上就能简单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拿4G基站来比较吧,全球4G基站60%在中国,中国300万,美国20万:中国300多万4G基站,覆盖所有城市和98%农村。美国只20万个4G基站,覆盖大城市人口密集区,乡镇农村及城市穷人区,无4G信号;美国80%洲际公路无4G信号。中国4G信号密度是美国15倍,也超过大多数国家,全世界500万个4G基站,中国占60%多。
再看看当前正热的5G网络的建设情况,中国到今年年底就将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到明年将建成100万个5G基站,这个建设规模和速度让美国人望尘莫及,据了解今年美国5G基站数不会超过5万。
为什么中美两国的移动网络覆盖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呢?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两国运营商、甚至两国政府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上差距。
我们且不说服务质量、资费水平,国内运营商一直承担着实现移动网络基本覆盖、消除数字化鸿沟的责任,这二十多年来一直不计成本地推进移动网络建设,让平均每个中国人享受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发展中的中国人们能享受的为数不多的位于全球平均水平以上的服务。
而在美国,运营商评估是否要在某地址建设一个移动网络基站,会详细地去分析当地的客户量、需要的光纤长度、地址的租金情况,等等,它们会充分地去计算每一个基站的投入成本和盈利情况,只有在可能盈利的情况下,才会去投入建设,所以在美国的移动网络覆盖呈现出,中心城区重复建设(以抢夺客户),郊外地区网络空白的状况(节省建设成本)。
所以,在美国,动不动“失联”是很常见的事情,美国民众早已习以为常。只是国内的民众习惯了移动网络的全天候连接,所以才会对王绵绵老师的“长达一天”的失联感到担忧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