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面对低迷的车市需求,整车厂是如何
透镜社认为:
采访从业人员是了解商业常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帮助投资者接触真实商业世界的一双眼,也是观察从业者本身的最直接的方式。
采访对象:前日系车厂员工
采访目的:了解整车厂如何制定生产计划,生产与终端销售如何匹配,生产与供应商如何协调
采访内容:(如下)
A透镜社 小Q(前日系车厂员工)、
透镜社:
请问你之前在公司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小Q:
我是做生产计划的。
透镜社:
是负责排产嘛?能不能具体说下工作内容?
小Q :
是的。主要是根据年计划,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然后排产。
透镜社:
那我们从年计划开始说一说吧,年计划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的?
小Q:
每年的9月我们都会制定下一年的销售和生产目标,由销售,财务,生产,采购,还有发动机厂一起制定,然后报董事会批准,10月底会完成。
透镜社:
那具体的目标包括哪些,主要是销售量的确定嘛?
小Q:
是这样,年度计划主要是确定:生产和销售数量,盈利增长目标。车辆要具体计划到M和T,M就是Model车型,T就是type,指手动,自动,标准,豪华还是旗舰等等。
透镜社:
销售数量是根据什么进行确定,市场需求?
小Q:
第一版生产销售数量计划永远都是只增不减的,在前一年的计划上增加。
透镜社:
前一年的计划?那岂不是很有可能销售计划与实际情况差异越来越大,这两年应该很明显啊?
小Q :
是啊,我们月计划和周计划会不停的更新,当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年度调整计划。
透镜社:
了解。那对于销售数量和盈利增长,管理层更关注哪一个?
小Q :
都关注,尤其是当内部没有成本压缩空间的时候,销售数量就更为重要。
透镜社:
你们不关注市场需求情况变化吗?
小Q:
会关注,我们会关注4S的销售情况,上牌量的情况,但是在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不是以此为主要依据的。日本人的思路是:目标最重要,能不能卖出去是能力问题,那么大的市场,为什么别人卖的出去你卖不出去?其实今年他们的一些经典车型卖的很好的,销量是增长的。
透镜社:
销售的计划出来了是不是要通知4S店还有供应商?
小Q :
对于4S店这个年度计划用处不大,供应商有的会通知,因为有些的零部件的备货周期比较长,比如ECO是进口的,需要提前3个月备货,还有安全气囊也要提前3个月左右的时间。
透镜社:
我理解下来年度计划其实是个务虚的,自上而下的计划,那月计划和周计划就要紧贴实际需求了吧?
小Q:
是的。一般每个月4S店会提需求,销售进行调整,然后会给到生产部,生产部每个月的10号前做下个月的实际生产计划以及后面2个月的预测计划。如果实际计划与之前的预测计划上下浮动20%内,就不用通知供应商。
透镜社:
上下浮动20%会不会大了点?
小Q:
不大。因为供应商自己有调节余地,很多系列车的原材料都是一样的。
透镜社:
那你们排产的时候是不是要细化到每一辆车了?
小Q:
是的。月计划就要细化到MTOC,Model,Type,Option,Color
透镜社:
那周计划呢?
小Q :
周计划就是比实际生产提前两周安排生产顺序。
透镜社:
根据什么原则来排产?是手工排?
小Q :
是手工排产,根据工艺吸收来进行人员,产线的安排。现在都是柔性产线,一条产线生产所有车型,但是每种车的工序不一样,有的长有点短,虽然大部分的工序都一样,但是差异化的工序需要单独安排员工和产线以保证产线和员工的效率最高。
透镜社:
能不能具体举个例子?
小Q:
比如我一天要排产4种车型,有大车型也有小车型,这样安排一是在生产销售上有灵活性,一是有些差异化工序的员工可以让他保持比较满的工作负荷。假设我生产A车型有100道工序,生产B车型有110道工序,生产C车型有120道工序,招人的时候不会参考A车型和C车型来,而是按照B车型,这样就意味着我要进行员工的调配问题。
透镜社:
理解,其实还是从成本,效率以及灵活度的角度来考虑的。
小Q:
是的。对了,涂装也是需要再排产的,一般来说是先浅色后深色,正常情况一次涂装至少30辆,一天的颜色更换不能超过8次,超过了会影响质量。
透镜社:
那你们这个排产怎么和供应商那里及时沟通送货呢?
小Q:
系统根据我人工的排产会自动跑计划,生成零部件的需求单,采购那边会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安排送货,他们还有一个物流到货计划。
透镜社:
如果需求不景气,从4S店,到你们车厂,再到供应商是怎样传导的?是否会滞后?
小Q:
整体来说,实际的销售情况出现变化传导到供应商是比较慢的,最多可能要半年时间。车厂在将车发给4S店后就确认销售了,为了完成年度的销售目标,尤其是年底,这个与绩效挂钩,所以会给4S店压车,当然为了缓解4S店的压力,我们会放账期,给贷款,给优惠。4S店年底为了业绩返点也会降价冲业绩。我们车厂自己也会压车,把车生产出来放停车场,印象中还租过停车场,主要也是由于有年度生产目标要完成,再一个就是减产的实际时间要配合假期来调节。
透镜社:
那如果需求回暖了,是不是也是要同样的传导时间?
小Q:
如果有大量挤压的库存,那肯定是要先进先出法先销库存,如果正常情况下的增长,基本上2周就能传导到供应商那里。
透镜社:
那其实外部对于实际的销售情况是很难判断?
小Q:
是的,外部的车辆销售数据要看是什么口径统计的。我们一般会跟踪上牌量,这个数据比较真实,及时反应需求。
采访总结:
1)车企的生产计划性强,为了达到精益生产的目标,部分计划工作还是人工完成。
2)在需求向下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和终端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一方面是车企自身的生产计划导向所致,一方面是销售环节中的压货所致。
3)上游供应商的备货周期因具体产品有所差异,同时供应商需要具有一定的调节冗余以应对车厂计划的变更。
采访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我们欢迎对上市公司有独特见解的投资者投稿
文章投稿发邮箱:TJkeji@yeah.net
透镜社
专业的买方投资社区
让每一个独立思考的投资者找到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