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2-24 17:44 的文章

上海海关放宽容错红利 为企业解“一秒之痛”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记者 李晔

上海海关稽查处副处长储慧莉,曾亲历企业“一秒之痛”却爱莫能助。今年9月,一家进出口企业,在拿到打印税单后的一秒钟内,即发现了自己申报信息有误,涉及税差60万元。然而企业当时改错无门——即便稽查处立即联系了海关法规处、缉私局等相关部门反复商讨,依然寻不到能使企业免于处罚的依据。

然而这件企业“涉嫌”漏缴、少缴税案,在搁置1个月后却柳暗花明,企业在主动补缴税款后,免于其他惩罚。如此峰回路转,源于今年10月17日开始实施的海关总署《关于处理主动披露涉税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第161号公告”),对企业“在涉税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海关主动披露,并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161号公告列明的“容错机制”,早在2016年新修订的《海关稽查条例》中便有体现,进出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漏缴税款等行为,可主动向海关披露,经海关认定,可享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不过,在上海海关此后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容错红利”不太解渴。条例规定,涉税超过应缴税款的10%、涉税额超过25万元,凡触及其一,企业仍会受到处罚。企业最大顾虑不在补税和罚款,而在影响信用评级和相应的通关便利,尤其是对那些每年动辄几万票进出口的大企业而言,2016年条例中设置的金额与比例限定,很容易就触线了。

但第161号公告大作改进,将制度红利放宽至3个月内主动披露不记过。

在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国际货运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钦看来,这“太给力了”。他告诉记者,公司年报关量5万票,百密总有一疏。今年11月13日,公司从荷兰进口一批设备,货值达154.9万欧元。第二天,公司关务员在自查税单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因看错小数点,154.9万欧元被申报为1549欧元,疏忽了3个零,涉及少缴税款近170万元!“税差如此巨大,若放在过去,对公司的信用评级可能是毁灭性打击。就好比一次严重违章,把12分一次性扣没了,这是公司难以承受的后果……”

好在听闻已有第161号公告,这家货运公司第一时间赶赴口岸业务专窗主动披露,上海海关从接到企业报告到最后补缴税款入库、作业办结,仅用了8个工作日,企业的高级认证资质完全没受影响,荷兰进口设备也及时通关安装,未耽误生产。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