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2-09 15:45 的文章

靠2块钱月入4万:越朴素的方法 往往越挣钱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作者临公子,36氪经授权发布。

01

这两年写公众号,我时常会收到一类留言,大致是:

“如何尽快实现财务自由?”

“怎样才能提高情商,得到他人认可?”

“你认为事业巅峰,一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我很理解每个人都想变好的心情,但面对这些问题,我第一反应往往是无从谈起。

市面上流行一种观点:人要有远见,不能只看近处。

嗯,这么说也没错。

可它有时会让人理解偏了,以为目标必须是星辰大海才能有一番成就,却忽视了脚边的西瓜皮。

我一个同事的堂弟,985研究生,毕业之后拿到上市公司的市场策划offer。

他兴冲冲地入职了。

第1周,他的任务主要是参与会议、看文档、帮忙带他的前辈做一些琐事。第2周,他有些按捺不住了,一直问,什么时候自己可以独立写策划书。

前辈耐心地说,别着急,你先写简单的日常稿件。

又过了一阵,堂弟愈发觉得工作完全不如预期,乏味无趣。他跑去和前辈商量:“执行类的工作我已经做得不错了,要不你让我策划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方案?”

同事听说后,忍不住把堂弟说了一顿。

“你才刚端起饭碗,碗里的都没吃清楚,你就想吃锅里的?”

科幻电影《太空旅客》中,仿真机器人对男主角说:不要太执着你想去的地方,而忘了你可以利用好的现状。

是的,我一直非常佩服那些能把当下小事做好的人,因为所谓发展呀,提升呀,成功呀,多数是由无数件小事堆砌而成。

反之,脱离实际地追求过高目标,这不叫高瞻远瞩,这叫好高骛远。

02

前阵子,李诞作为辩手在《奇葩说》中的首秀引发热议。

而我更感兴趣的的是那期的话题:

“博物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说要救画的黄执中,滔滔不绝地说着人类精神文明、艺术价值、永恒力量等等,并抛出“远方的哭声”这个颇为惊艳的词句。

当然,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态度,确实容易得到观众们的认可。

轮到李诞时,他说:

“远方的哭声,当然也很可怜。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还是要从朴素的地方做起。近处的哭声你都不管,你管得了远处的哭声吗?”

我特别认同。

认同的不是去救猫or去救画的决定,而是他“站在近处”的视角。

许多人希望把目标定得格外远大,潜意识里有种暗戳戳的优越感。

比如,你救猫我救画,我拯救的是人类精神文明啊,我比你厉害;比如,你今年目标是业绩1000万,我目标是业绩3000万,我比你厉害。

哎,想什么呢。

那我随随便便定个1亿小目标,难道就原地碾压所有人啦?

不可能对吧。

目标高远没问题,只可惜,不少人陷入眼高手低的陷阱。

英国高分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真实地记录了一对亲兄弟迥然不同的命运。

哥哥伊凡是个身价千万英镑的富豪,只差一岁的弟弟大卫却是个居无定所的穷光蛋。影片中有个细节,有着良好教育、跻身社会名流的哥哥,很少谈论什么宽广的大道理。

而弟弟老关心“太阳系里的行星如何摆动”之类的话题。

此外,弟弟喜欢议论政治,批评政党们都是傻子。但一些简单的小事,比如在公开场合如何露面,他却做得乏善可陈。

哥哥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我觉得总的来说,他是个空谈家。”

仰望星空,这很好。

但如果只仰望星空,而没有迈出脚步,这只会让人一辈子困在虚幻的美梦中。

03

估计有人会说,可我每天都做的事情都很重复无聊,我想做些不一样的呀。

实际上,凡人你我,多数时候都是风平浪静。

皆是在小事里修行。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里有句话,我这几年颇有体会——

人的幸福,因撞到千载难逢的大运而得者为数寥寥,由日积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

你或许不相信,富兰克林对自己的要求,排第1位的“节制”居然是:不要吃得太饱,不要饮酒过量。再比如提到秩序,他的要求是把自己的东西摆放整齐,安排好计划。

每一条都非常简单。

不过,实际上能坚持做的人少之又少。

我家门口有家包子店,开了近10年。旁边店铺换了好几轮,而那家店至今依然生意兴隆。香菇菜包2块钱一个,据说前几年就月入4万余元。

老板娘每天不到凌晨4点开始准备,包子皮薄馅多+物美价廉。周围也有早餐店,但没有一家比她生意好。

你说这事复杂么?

似乎也不复杂,只不过兢兢业业做了好几年。

可她如果做的包子不新鲜、不好吃,理想是想开个大的店铺,最好能创业再去纳斯达克敲钟,没有人愿意为这个看似宏伟的理想买单吧?绝对顾客跑光光啊。

再说我自己。

兼职码字。当初纯粹出于兴趣随意写写,到如今已成为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目标就是尽力把文章写好、每周固定写几篇文章、每晚要写多少字,好像也从来没想着要成为大V大作家什么的(虽然我也不介意哈哈~)。

对普通人而言,持续做好手上的小事、在工作中创造出价值,其实是一个自带高光的成就。

04

如果你认真观察不难发现,再大的成功都是从小事做起。

它们是循序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

有一次我朋友感慨,不少年轻人进入社会,也就两三年,激情褪去疲态尽显,嘴上不时地抱怨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然而手上做的事却令人大失所望。

社会发展快速,分工越发精细,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工作只是漫长产业链中的小环节。

重复是常态、琐碎是常态、厌倦也是常态,于是人容易产生“做这种小事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念头,对任务轻视怠慢。

结果是什么呢?

很可能后来连做“小事”的资格都没有。

反倒是那些将小事做到极致的人,时常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

有一个美国的年轻人,在石油公司上班。他的工作难度系数接近于0: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

没几天他就开始厌烦了,很想换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工作。

年轻人心想,行吧,那我就给自己找些事做吧。他留意细节后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次。

“如果将焊接机减少1,2滴,好像可以节约成本啊!”他盘算着。

年轻人研究了一番,折腾出一个“37滴型”焊接机,试用效果平平。

他没灰心继续努力专研,最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

你恐怕不会想到,这1滴的差距,替公司带来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掌握了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所以你看,人生哪有那么多从天而降的机遇?

99.9%都机遇都偷偷地藏在平时的小事里,唯一的区别在于,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不仅看得到、还能抓得着。

这些微小之处,有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件小事做完,引发下一个稍微大些的事,然后继续推进到下一步,直至引发巨变。

量变引起质变,莫过于此。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推动这小小的多米诺骨牌的人。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