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1-29 11:09 的文章

市值4万亿!阿里\"杀回香港\"成港股之王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你的第1338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2012年B2B业务退市后在香港整体上市,募资千亿,是今年最大的IPO上市募资。

七年后衣锦还港,归来已是王者,市值4万多亿,超越腾讯成为香港股市股王。

我想和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阿里香港上市,与其沉醉在阿里二次上市风华,不如深究阿里是如何做到的?

为什么阿里会重新在香港上市?

阿里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如何持续保持高增长?未来的发展方向哪些值得我们企业家傍大款、抱大腿?

中国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都是2014年上市,五年后情况怎么样?为什么差距越来越大?

2007 年阿里巴巴 B2B 业务分拆上市, 融资 17 亿美元,创港股融资纪录,市值超 200 亿美元。

不过上市后从 41.8 港元高位后股价一落千丈,2008 年 10 月,一度跌到 3.46 港币,跌幅超过90%,股价暴跌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恒生指数从高位跌幅高达 66%;

第二,市场担心2B业务要不断输血亏损的2C的淘宝。

当年淘宝却一直处于烧钱状态,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2012年阿里巴巴选择了退市,这次上市对于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有以下好处:

第一,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对于单一地区资本市场的依赖;

第二,内地资金拥有便捷、合法渠道投资阿里,可以提振阿里巴巴估值。

国内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腾讯,但是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国内投资者无论从外汇进出还是交易渠道都非常麻烦。

第三,香港是辐射东南亚最好的支点,更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拥抱中国的重要桥梁之一。

看这次香港上市敲钟的8个人两个中国6个外国,对比2014年美国上市8个人7个中国1个美国,就很清晰明白阿里巴巴的未来的战略重心。

你现在有没有借阿里这条航母出海?

阿里这么大体量的公司持续保持高增长秘密一:

阿里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如何持续保持高增长?未来的发展方向哪些值得我们企业家傍大款、抱大腿?是我们最关心的。

原因在于随着电商的成熟,一二线城市获客成本持续高涨,增量空间被大幅度压缩。

下沉市场被视为互联网行业最后的流量红利,面向生活在三线以外的城市以及乡镇地区、以及一二线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

凭借广阔的人口基数和移动互联网普及度,正在飞速崛起。

根据 Mob 研究院下沉市场用户画像是:乡村幸福一姐,有房有车有老公,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

阿里巴巴还通过聚划算的四大工具助推产业带造星,3 月 26 日柳州市商务局与阿里巴巴聚划算达成战略合作,孵化柳州螺蛳粉产业带。

到 2022 年,柳州螺蛳粉收入实现 100 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实现 100 亿。

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借力阿里巴巴这个产业生态,发展自己的业务。

对于中大型企业和有梦想的企业,我跟大家从阿里战略角度分享阿里保持高增长的第二个秘密。

阿里巴巴持续保持高增长秘密二:

我们来看看同是2014年上市的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对比,就能看的更清晰。

这五年京东的变化是一个是2007年自建仓储,一个是2008年扩品类。

品类有了扩充,仓储能覆盖的地方更多了,运营效率可能发生了变化。

但这些变化都只是在它原来模式上做了持续增强。

之后10年所有的决定,都是在优化运营。

可以说,京东十年没变化,它还是原来的京东。

但2019年的阿里和2014年的阿里,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电商,而是数据与数据技术,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买家数,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等指标看,大家可以看到,阿里从2014年1.7万亿市值,五年后还能持续高增长,至今市值3.6万亿。

我作为投资人除了关注互联网行业趋势、新技术发展外,我更关注是什么样掌舵人、高管团队是怎么驱动阿里持续发展。

核心决策团队:马云、曾鸣、彭蕾和张勇四个人。

我们先看看马云在这个核心决策团队担当什么角色。

1995年以前的马云前三次创业大家都很熟悉,1992年28岁开了翻译社、礼品店、英语培训班等。

和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没有创业没多大的区别,转折出现在哪?

我觉得是1995年去在西雅图看到互联网,获得信息优势,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从此改变了命运。

接下来无论退休前还是退休后的马云,一年有1000多个小时在飞机上,和全世界最顶尖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和科学家、艺术家交流,获得巨大的信息优势,在中国企业家中是绝对顶级的。

总结马云其实并不是一个决策者、思考者,而是一个高质量的信息获取者和表达者角色。

再来看核心团队另外一个核心:曾鸣,曾是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给阿里巴巴做了三年顾问。

2006年加盟阿里巴巴任首席战略官CSO,大部分人不是很熟悉,我的思维模式和曾鸣很相似,对曾鸣了解比较多。

很多觉得马云很厉害,马云的绝大部分智慧、决策其实来自这位背后的CSO。

在阿里巴巴很多人是听不懂曾鸣在说什么,因为团队绝大部分人只是关心当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关注技巧。

曾鸣对当下已经成熟的周期里,哪个企业技术或者营销更厉害、谁能多收三五斗没兴趣。

曾鸣关注的是在下一个大趋势里,谁能借势而起,谁能填海造山,成为千亿美金级超大公司,而谁会被周期消灭。正所谓:

小成靠机会和技巧,大成靠趋势和周期。

在2017年我听了曾鸣教授《看10年》的主题演讲,但其实私下他说是看的未来30年,就是让阿里看到:未来什么在重要、什么不重要。

这是一个顶级企业所必备的思考角度,因为没有积累的低水平重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是无法上一个台阶的。

核心团队的第三位、十八罗汉之一的彭蕾,彭蕾是HR出身,擅长组织能力。

在重大战略决策前,彭蕾会从团队组织角度评估的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决定咱们的组织能不能做的了,我们现有的人才梯队能不能搞定?

第二,这个决定是否能驱动组织发展的向上的牵引力?

核心团队的第四位就是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的张勇,原淘宝首席财务官CFO、阿里巴巴CEO,阿里新的董事长。

张勇对于战略决策从业务可行性、财务数据预期、资本市场反应的角度判断是否可行。

看完我介绍阿里巴巴核心团队的四个人,我总结一下:

马云负责信息的搜集;


曾鸣思考未来做战略趋势;


彭蕾分析组织发展和人才匹配度;


张勇掌管业务和财务等方面作判断,并把决策落地。

各位对比一下自己核心团队能力、思维的构成,是不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有可能缺失某个人、思维模式,或者有这几个角色,能力、见识和格局有一点差异,这无所谓,这是企业、企业家发展必经之路。

随着你的见识、格局打开之后,就能找到这样的人。

十六年前我听到一句对我影响巨大的话:

“你的能力、财富,就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

希望大家多揣摩阿里巴巴、腾讯等牛掰的企业,当然还要多听“单仁行”的文章,拉高你的平均值,谢谢大家。

最后我们顺着阿里巴巴2014年、2019年两次上市这个思路,反思一下:2019年的你和2014年的你,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期间你作了哪些重大的决定呢?你是怎么做的?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本文由作者 宋子授权单仁行发布,文章部分观点来源于:梁宁增长思维30讲

责任编辑丨石 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