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1-29 11:00 的文章

央行副行长剑指支付行业四大乱象 重拳治理五大

共性问题竟屡查屡犯!央行副行长剑指支付行业四大乱象,下一步重拳治理五大领域

随着账户分类管理、备付金集中存管等监管措施的落地,支付清算行业结束了野蛮生长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隐患的彻底消除,严监管正成为常态化。

11月28日,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京召开。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支付行业严监管所取得的成果、当前支付行业存在的乱象,以及下一步严监管的重点落脚点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

范一飞表示,严监管常态化永远在路上,下一步要重点从严从重打击无证机构,规范创新严控交叉风险,进一步落实实名制管理,切实防范电子结算风险,以及全力保障清算系统运行等方面着手。

“点名”四大支付行业乱象

范一飞称,当前,严监管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基本确立,监管理念转变,突出包容审慎监管、依法监管、创新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压实监管的责任,打造监管文化;从改革监管体制入手,设立基层支付结算监管部门和专门执法检查大队,调配监管力量,形成突击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现场检查组合拳,坚持顶格处理,树立监管权威,形成刚性约束,支付监管的有效性明显提升。

严监管虽然成效显著,但范一飞也强调,完全消除风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存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些问题偏离产业发展初心,不及时处置将严重损害产业发展成果。范一飞重点指出当前支付行业主要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无证经营屡禁不止。他表示,支付业务属于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接受监管。当前无证经营成为市场乱象的重要推手。尽管2016年央行联合多部门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整治并已取得不少成效,但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治。

范一飞举例称,有些机构不熟悉监管政策,就要盲目上项目,开展支付业务;有的机构受到利益驱动明知故犯,特别是持牌机构无视监管,以身试法,希望这些机构负责人自觉自律,切实慎思慎行。无证经营还出现一些新动向,比如一些新型的平台主体不断涌现,还有一些境外机构或者平台从事支付业务无证经营,给查处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无证机构游离于监管之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持牌机构利益。同时给客户资金安全、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必须给予彻底根治。”范一飞称。

二是共性问题屡查屡犯。据范一飞介绍,严监管实施以来,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类机构开展了大量执法检查,在高频检查下发现,老问题持续高发,相互交织,查而不止。首先,商户资质审核不严,准入管理流于形式,随之而来的就是伪造、编造交易,使得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受到影响。其次,核心业务外包,有些机构从事收单业务,既不舍得投入,把商户审核的业务拱手让人;又不善于管理外包业务,结果核心业务开展不利。再次,受理终端管理不严密,挪用支付机构买卖终端,一机多码、一机多户的现象频繁出现。第四,为非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一些商户利用虚假商户和和终端为网络赌博、黑灰产业提供支付渠道。

“2019年以来,央行收到的支付领域投诉举报近3200件,其中,反映银行、支付机构涉嫌为赌博等非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占比在七成以上。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商户资质审核不严,实际是实名制落实不到位;从深层次来看,是支付体系入口把关不严。务必要在检查之后积极整改,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范一飞称。

此外,范一飞指出,违规将收单业务变为本代本业务也值得高度关注。近年来,个别大型支付机构凭借C端客户优势和补贴措施,以低价竞争手段抢夺高净值客户,严重扭曲了市场秩序。同时,将原本跨行收单交易转化为本单交易,这些模式下,不仅支付交易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难以保证,也增加了商户成本和市场集中度,不利于公平竞争和产业长久健康的发展。

三是电子结算存在隐患。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支付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大额资金结算业务,其中的风险点值得高度警惕。当日结算的做法改变了传统的次日结算,提前将资金结算推给商户。当日结算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支付机构的自有资金,或者是合作银行的资金,其中,银行日间授信最为普遍。无论采用哪种资金形式,都容易被垢病为支付机构变相为特约商户提供信贷服务。

范一飞指出,当日结算容易滋生很多风险隐患,一些支付机构把银行日间授信额度扩大,有些机构还通过关联公司将银行垫资款项挪做他用,比如向关联机构放贷款,导致网络借贷风险向支付领域蔓延;更有甚者,将银行套取的短期授信资金投资于高风险资产,产生严重的期限错配;有的还利用信托、券商层层嵌套,抬高金融杠杆率,导致风险扩张。

“从前期排查的情况看,已经发现有资金被关联公司挪用的情况,甚至已经有风险暴露,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视,务必审慎对待当日结算业务。”范一飞称。

四是清算系统运行压力剧增。总体看,我国的资金清算系统运行良好,但面临形势不容乐观。网络支付高发成为常态,清算系统的峰值保障也随之常态化,安全运维面临不断增长的压力。

严监管成常态,五大领域成重点

在谈及下一步如何以严监管保障支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范一飞强调,支付业务与风险总是相伴而随,因此,严监管常态化永远在路上。

首先,从严从重打击无证机构。范一飞称,无证经营是影响支付产业健康发展的顽疾,要把严厉打击无证机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严监管常态化的一项工作。相应的,工作机制、打击方法、力量调配都要着眼于持久战。要坚持系统治理,改变“铁路警察各段一段”的治理模式,从支付业务全流程、全链条的角度探索打击方法,实时在线监测无证机构,使所有的机构都在监管视野之内。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坚持协同监管,在相关网站和媒体实时公布无证机构名单,发挥震慑作用。

范一飞透露,未来央行将持续组织专项整治,根据当前无证机构的发展势头,加大精准打击力度。探索推动跨行支付清算数据的综合利用和支付行为的监测分析,加快对收单外包机构的直接备案管理,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收单市场。

二是规范创新,严控交叉风险。对依托支付账户开展的线上信用支付方式创新,准确把握其业务实质,合理评估业务风险,深入研究支付机构与信贷机构合作的潜在影响。特别要警惕围绕支付业务大搞金融产品的嵌套,使得风险跨市场传染、底层资产无法穿透、资金流向无人知晓、风险资产规模无法统计等重大风险隐患。

范一飞指出,持牌机构要把风险防控和业务合规放在首要位置,禁止通过各类所谓的创新,违规将新业务转化为本代本交易,扰乱市场秩序。下一步,央行将重点检查银行卡收单情况和开立使用情况,并会同监管部门完善交叉性金融产品的监管规则。

三是着力狠抓监管制度落实。作为当前贯彻监管制度的重中之重,落实实名制,是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必须履行的义务,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央行对银行和支付机构的这一监管要求是一致的。特别是随着B端客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亟待加强客户识别,运用好已有的个人身份信息、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等核验渠道,不断探索完善客户识别手段和机制。

四是切实防范电子结算风险。严禁通过虚构交易、虚构商户等形式开展业务,挪用资金。对于性质恶劣、主观故意挪用电子款项的支付机构将严惩不贷,持牌机构要坚决避免超范围和未经许可开展的业务,已经开展的务必令行禁止。

五是全力保障清算系统运行。各运营机构要清晰的认识到零售支付系统在整个批发支付系统的互联结点位置和双向潜在影响,夯实各项安全应对措施。网联要按照金融标准加快自身机房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力度,及时排查风险隐患。银联和网联要围绕自身的清算定位和信息转结主业,不断提升能力,合理制定标准,既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要兼顾市场公平竞争要求。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