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04-09 14:47 的文章

心理专家组组长:特殊人群心理问题显露 应予重点

中新社武汉4月7日电 题:对话国家级心理专家组组长:特殊人群心理问题显露 应予重点关注

中新社记者 马芙蓉

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父母因感染相继在3天内去世,他怀疑是自己带回去的病毒,因此自责、焦虑、抑郁,甚至产生对职业的怀疑;

一名30多岁的女子反复诉说丈夫感染及去世经过,一说一个多小时,停不下来;

一名40岁左右男子达到出院标准,但是担心复发拒绝出院……

谈起接诊案例,此次担任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心理援助服务专家组组长、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的刘忠纯总免不了心痛。

当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刘忠纯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抗疫曙光初现,但心理创伤修复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前期忙于应付疫情,没时间考虑那么多,现在松弛下来,有更多时间关注自身,各种心理问题将逐渐显露。”刘忠纯说,尤其是病患、逝者家属、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未来三至五年工作的重点。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先后组建力量实施心理救援,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心理援助方案。

疫情初期,专家组曾对湖北563名医生和1334名护士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分别有54%、61%、43%和77%的一线医护人员存在轻度以上焦虑、抑郁、失眠和应激反应等症状。

刘忠纯指出,尽管现在疫情得控,医护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前期经历或给一些医护带来职业耗竭问题,甚至可能出现PTSD,PTSD处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一些病患及其家属的心理创伤修复是重点,亦是难点,“对疾病的恐惧、对复发的担忧、怕被歧视和排挤,这些创伤的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逝者家属的哀伤反应,更应给予特殊关注”。

刘忠纯认为,清明节前后是心理问题暴发的高峰期。要鼓励情绪发泄,祭奠、哀悼等仪式有助于疏导压抑的情感。

不容忽视的,还有社区工作者、民警、志愿者、殡仪馆工作人员等基层工作者的“心病”。

“领导觉得我们很能干,群众觉得我们什么都搞得定,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强大。”一名社区干部的哭诉,让刘忠纯感触良多。他指出,在缺乏专业防疫物资和防护知识情况下,基层工作者长驻抗疫一线高强度运转,承受的恐惧、焦虑、委屈等可想而知。

近期,专家组正针对重点人群实施心理干预,指导社区开展心理服务,并组织制定湖北省中长期心理援助工作方案。刘忠纯表示,这些还远远不够。

作为湖北省政协委员,他建议,政府要统筹安排和规划,把医院、高校、红十字会、咨询师协会等心理救援资源摸底整合,通过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尤其是针对难度较高的哀伤反应、PTSD的处理,形成一支稳定的心理救援力量。

他提出,鼓励社区配备咨询师坐诊,构建社工、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的多层级心理服务体系。具体而言,由基层工作者、社工发现心理问题,由心理咨询师进一步解决,心理咨询师解决不了的,再由精神科医生介入。

此外,要创新服务形式,利用人工智能、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远程视频等新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援助和科普;同时,建立重点帮扶对象心理服务档案。

刘忠纯认为,心理问题的解决,更需要社会参与。比如,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给予心理创伤者一些鼓励,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等,重建其安全感。

他呼吁,民众要提升心理问题识别能力和求助意识,“面对消极不良反应,察觉到,接受它,主动处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