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的拼多多黄峥
成年不过5年多的拼多多,年活买家数超过了已经发展了超过15年的阿里巴巴淘系,而且近来几个季度每季度买家净增数几乎都是阿里的三倍,二者维持这样的增长差异已经一年。
年活买家的超越看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很可能是继续狂奔的拼多多迅速拉开差距并在GMV(消费总额)上逐步逼近淘系。
如此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节点,拼多多Q4财报公布后却出现先拉涨后转为大跌的现象。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拼多多营收(同比大涨146%)和买家数量都在狂奔,但再次出现单季亏损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不过,更多人会认为这和一则重磅资讯关联更为紧密,那便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宣布辞任董事长也放弃十倍的投票权益,转投于生命和农业科学相关领域。
这位一路开挂的“天才式”创始人离去,不由得外界不担忧拼多多的未来。
就在两三年前蒋凡刚升任大淘系一号位时,媒体还大做文章未来的数年,电商市场将会是淘系蒋凡和拼多多黄峥这两位前谷歌大牛的殊死搏斗,没想到如此快,蒋凡因“出轨门”跌下神坛,而更为低调的黄峥则是选择了“悄然离去”。
如果就以过去数年的成绩和为未来铺下的路来定个胜负,笔者认为黄峥的确赢得光彩,也退得潇洒。
拼多多已成参天大树作为后起之秀,面对的是国内两霸之一的阿里,还有在B2C、特卖等领域深耕多年的京东、唯品会等小巨头,拼多多用5年多的时间做成了买家数量第一的电商,可以说是“后发制人”的经典战例。
从市值看,市值超过1700亿美元的拼多多已经相当于1/4个阿里巴巴,超过了京东成为市值国内排行第二的电商巨头。
虽然Q4出现了1.84亿的亏损,但对于单季营收265.5亿的拼多多来说,要扭亏为盈并不是什么难事。
业内不少人认为,拼多多是靠大额补贴谋生的,这样的商业模式并不可持续。但实际数据已经表明,只要平台广告和自营商品收入增速能覆盖补贴,让利消费者并不等于赚不了钱。
反之,拼多多早期建立起来的“高性价比”“物美价廉”的品牌认知却是成为了很强的竞争壁垒。
黄峥定下的“迪士尼+Costco”的愿景虽然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人或许都看不懂,但可以肯定的是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几乎完成了“从农村反向城市扩展”的壮举。
联动保险公司,以最容易被信任的高净值大牌标品入手撬开城市白领的心智,再逐步把补贴专项更为高频的日用品自营业务“多多杂货”,拼多多的策略步步为营,背后是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极懂人性的营销。
除了在传统电商市场高歌猛进,传闻拼多多投入了近半数人力进军买菜市场,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并可以实现不超过24小时的物流流转时间或“次日达,在社区团这一个万亿市场上紧随美团之后。
虽然黄峥离去,但基石牢固且大道已定,未来的拼多多依然值得期待。
黄峥的“段式操作”至于在风华正茂之时选择去当“科学家助理”的黄峥老师,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众所周知,江湖早就传闻黄峥乃是孵化小霸王、OPPO、VIVO、步步高等多家知名电子消费公司的前辈段永平的关门弟子。当年和巴菲特的一顿饭,段永平竟然带上了这个才26岁的年轻人,其对黄峥的赏识可见一斑。
在拼多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仿佛能看到段永平管理的影子。
崇尚《定位》理论,拼多多始终知道自己不同阶段的目标消费群体是谁,对于这样的群体应该用什么样的营销手段;强调“后发制人”的策略,看准了便重兵投入,拼多多在社区团购上一出手就是近半的人力;在营销上,拼多多也习惯大手笔投入,习惯用最直接的广告语乃至于洗脑式的语言把品牌传递给消费者。
江湖没有段永平,但似乎依然到处有他的身影。同样低调,同样热爱思考,比起经营管理的方法论,黄峥更喜欢输出的是他的世界观,这一点从他三封给股东的信都能看出来。
虽然放弃了超额投票权益,但至少3年内持股约28%的黄峥依然是拼多多最大的股东,即便不担任董事长也没有了决定性投票权,但依然能对公司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离开了携程的梁建章成为了人口经济学家,离开了拼多多的黄峥是否真能成为面向未来的科学家助理,他又能为世界带来怎样新的变化,和遵循他价值观和既定路线发展的拼多多的一样,同样值得期待。
金庸先生曾言,“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在黄峥不惑之年,他似乎已经想明白且身体力行了。
作者:君健,学金融的互联网人,爱折腾的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