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1-03-10 15:52 的文章

2021年刚开始,智能手机就卖不动了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打了起来”

2021年已经来到了3月份,各大手机厂商也纷纷拿出了2021年的旗舰手机。三星发布了S21系列,小米发布了11系列,华为发布了全新的Mate X2,OPPO公布了Find X 3的真机渲染视频,连魅族都在有生之年发布了全新的18系列。跟过去一样,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节点推出新的机器。

不过从线下经销商的报价单中就很容易看出一件事情:如今的手机产品,涝的涝死,旱的旱死。有的产品型号很难拿到货,甚至需要加价才能购买到现货;有的产品清仓甩卖,有种再不卖就烂在仓库的感觉。但是总归来说,2021年,智能手机真的卖不动了。

2021年刚开始,智能手机就卖不动了

市场饱和

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并且中国的智能手机覆盖率已经超过80%,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面,至少就有8个人在使用智能手机。而10年前,这个数字是10%都不到,5年前这个数字是40%。这代表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饱和状态。

在十年前不到10%的占有率情况下,厂商不用相互比拼,找准自己的特色快速占领市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小米打出了性价比,华为打出了高端商务,魅族打出了系统和设计,OV则打出了明星代言。大家纷纷在自己的阵地吸引用户。

在五年前40%的占有率情况下,厂商之间开始比拼硬实力和渠道。华为开始正式冲击高端品牌,并且用荣耀拓展线下市场;小米则全方位调整自己的产品,从过去单纯的性价比,走向了追求工业设计的道路,并且启动了米家智能硬件生态;OV依靠广阔的线下渠道,在四五线城市攻城略地,但也逐渐削减了明星代言,开始投入到充电和拍照方面的技术研发中。

而今天,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厂商之间从过去的跑马圈地,变成现在的零和游戏。你多卖一台,我就要少卖一台,用户群体高度重合,用户忠诚度开始进一步下降。于是我们看见的是各种性价比机器的诞生,各种品牌相互之间对比、吐槽。

2021年刚开始,智能手机就卖不动了

产品趋同

五年前如果让我向你推荐手机,我会问你具体想要做什么。如果要拍照,可以选择苹果,因为镜头和算法都不错;如果要看视频,可以选择三星,因为屏幕是最顶级的;如果要玩游戏,可以选择小米,因为性价比高可以随便折腾;如果什么都不想做就想拿在手里舒服,甚至可以选择Smartisan T1……

现在再让我向你推荐手机,我只会跟你说:按照你的预算随便买都可以。如今市面上的手机产品,趋同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配置基本一摸一样,工业设计也相差无几,系统层面更是很久没有亮点了。

比如说拍照,都喜欢拿DXO评分榜来说事情,结果大家每一次发布都能够拿到DXO的最高分;比如说屏幕,都知道三星AMOLED屏幕最好,结果大家都宣称自己是三星定制的屏幕;比如说音质,都知道如今很多消费者喜欢听歌和看视频,结果个个都开始支持杜比音效和HiFi。

再加上同样的高通骁龙处理器和安卓系统。如今在安卓阵营,你很难去找到同样价位的两款手机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即便是在硬件和软件层面都有自己一套闭环生态的苹果,最近几年在很多功能上都也开始学习安卓厂商,比如IOS 14的小组件。

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不了解数码产品的消费者,压根就没有任何品牌认同度。小米性价比高的时候选择小米,后来都说华为好又开始换成华为,现在苹果彩色机身好看又换成苹果。一个人在多个品牌中反复横跳。即便是我自己,最近几年也是在苹果、小米、三星三个品牌之间更换。

2021年刚开始,智能手机就卖不动了

缺乏创新

实际上归根结底,市场饱和也好,产品趋同也罢,还是各个厂商产品缺乏创新的表现。

华为从过去通讯行业背后的服务商,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数码消费品生产企业;小米从过去的山寨手机,变成现在的国货之光;OV从过去中华酷联时期二流的手机品牌,变成现在到处可见的蓝绿阵营;苹果从乔布斯去世时的3000亿美元市值,变成现在的1万亿美元市值,超过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GDP。

智能手机发展十年,每个厂商都赚得盆满钵满,但却很少有厂商,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不过问题在于:未来十年,智能手机市场应该如何发展?目前并没有任何厂商,给出了具体的答案。

很多人说是折叠屏,但是从产品形态来说,折叠屏并不是颠覆智能手机的下一代产品,更像是一个为智能手机行业续命的东西。本质上没有跳出触控屏幕本身的物理限制,就像是你同时携带了一台手机和iPad,那么有哪些事情是只有iPad能做而智能手机不能做的呢?我想了一下,可能只有盖泡面的时候。

放眼望去,没有创新,只有一片趋同,以及连夜“睡服高管”的性价比价格。作为消费者,渐渐也失去了换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