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书记谈阜阳“刷白墙”:重视“屋外的墙
北京青年报记者4日注意到,近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求是》发表了一篇名为《坚定不移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文章。
李锦斌在文中特别提到了阜阳“刷白墙”事件。
他写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阜阳市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并在全省范围内暗访调研,既解剖标本、深度警示,又举一反三、全面排查。
李锦斌提到,经过深入学习调研,大家普遍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有几个特征,重“说功”,轻“做功”。重“留痕”,轻“留心”。重“面子”,轻“里子”。重“出彩”,轻“出力”。重“套路”,轻“新路”。重“加码”,轻“减压”。重“问责”,轻“激励”。重“发展”,轻“党建”。
“我在基层走访调研时,有同志告诉我,过去一段时间,党建就是‘屋子里的党建’,桌子上摆上一大摞方案、文件,形成了‘下级给上级报材料,上级给下级发奖状’的怪圈。”
“秀、大、急”的现象比较突出:“秀”,就是热衷于“造亮点”“建门面”,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就是喜欢搞大呼隆、大场面,甚至搞运动式的大拆建、大突击;“急”,就是习惯搞“一阵风”“一个样”,遇事“三板斧”,热度“三分钟”,缺乏久久为功、钉钉子的精神。
阜阳市在脱贫攻坚中“刷白墙”“堆盆景”,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李锦斌在文中透露,阜南县纪委一名同志说,“刷白墙”问题不是没有发现,而是不愿、不想、不敢斗争,也存在不能斗争、能力不够的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个别村的扶贫手册填写不规范、帮扶措施和成效填写不详细,这些本来是经过指导就可以纠正的事情,但相关村干部却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有一个村干部说,“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被问责。工作没做好,问责没话说,但工作做好了,只不过排名靠后就要问责,实在想不明白。”
他写道,重“发展”是对的,但调研中发现,少数地方仍把发展当硬任务、把党建当软指标,不同程度存在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更重要的发现是,大多数深度贫困村都是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村。
“比如,我曾经暗访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老的村班子存在很多问题,老的村支书却干了13年,当时群众意见很大。”
文中写道,一些党员干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到底是没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没有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而是把自己置于人民之上、组织之上,个人主义和特权思想严重。
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不是顺应人民“期待”,而是为了自己的“顶戴”,不是为群众“省心”,而是为自己工作“省事”,不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久而久之,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渐行渐远。阜阳市“刷白墙”,就是重视“屋外的墙”,忽视“屋里的人”。
阜阳市纪委的一名负责同志说,“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批评有的地方在环境整治中涂脂抹粉、‘一白遮百丑’,到现在还发生‘刷白墙’这样的事情,主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没有学深悟透,教训惨痛深刻。”
文中提到,为汲取阜阳市的深刻教训,安徽在警示教育中,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集中火力、逐个攻坚。
以阜阳市为例,该市针对中央通报指出的7个方面问题,检视查找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2个,逐一狠抓整改,坚决落实整改目标。在“刷白墙”发生地阜南县,深入开展“干部下乡找问题”,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到群众多、老宅子多、信访矛盾突出的村民组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