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北京“三医联动”改革渐入良性循
本报评论员樊大彧
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药品谈判动态机制的实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贵重药品不断增多,其中包括一些适于长期门诊治疗、费用较高的药品。医保基金能够采购更多质量有保证、价格更合理的药品,这让北京市有底气不断扩大门诊疾病报销范围和用药报销品种。改善医疗服务没有止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没有止境。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日前公布三项新政,为医疗用药减负。相关新政策包括重性精神病等6种疾病纳入北京市医保门诊特殊疾病范围,增加恶性肿瘤门诊治疗、肾透析两种门诊特殊疾病用药报销品种,以及对罗沙司他胶囊等9种贵重药品门诊用药按固定比例支付等。新政策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适用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参保人员。(相关报道见06版)
此次北京市实施医保减负新政,将进一步减轻群众用药负担。门诊特殊疾病报销新增6种疾病,这意味着罹患相关疾病的患者因病情需要进行门诊检查、治疗及使用相关的200余种药品均可按住院费用标准报销。将重性精神病等6种疾病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病种后,本市医保门诊特殊疾病病种扩充到17种。新政还增加了两种门诊特殊疾病用药报销品种,以及对9种贵重药品门诊用药按固定比例支付,新报销政策执行后,相关患者门诊治疗药品费用负担将大幅减轻。
此次减负新政是北京医保领域改革的新成果。近年来,北京医保体制改革不停步,与此同时,北京市民医疗用药减负也不断推进。北京市持续完善与首都功能相适应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紧密衔接。截至2019年,本市已将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报销封顶线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将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至25万元,对城乡居民困难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北京市去年还启动了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耗材养医与药品养医问题一样,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按照过去的政策,小到止血纱布、注射针头,大到心脏支架,作为医用耗材医院销售可单独收费加成5%到10%。北京相关改革取消了医用耗材加成,同时降低大型仪器设备开展的检验项目价格,提升中医、病理、精神、康复、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项目价格。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目前已取得了扎实成效,减轻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满足了市民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
北京近年来在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与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三医联动”改革协同推进有着紧密关系。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以来,医保部门在抗癌药谈判降价、医保目录调整、集中带量采购等工作上连打漂亮仗,为解决“看病贵”“药价贵”问题打开了突破口。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试点地区用的中选药品总体平均降幅52%,单个药品有些降幅达到了96%。北京作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城市,首先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患者用药负担也因此显著降低。
此次北京市实施医保减负新政,意味着本市“三医联动”协同效应持续发挥,改革已渐入良性循环。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药品谈判动态机制的实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贵重药品不断增多,其中包括一些适于长期门诊治疗、费用较高的药品。医保基金能够采购更多质量有保证、价格更合理的药品,这也让北京市有底气不断扩大门诊疾病报销范围和用药报销品种。
目前相关改革已经取得不少成绩,患者用药负担明显降低,参保就医人数稳步增长,医疗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放眼未来,北京市医改的路程还很长——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强化门诊服务、促进医患沟通,加大力度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和健康联合体……改善医疗服务没有止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