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科学家组队战疫 中科院与全球分享战疫成果
今天上午,作为中关村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开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侯建国透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科院迅速组织来自全国50余个研究所、3000多名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组成了400多个科研团队取得诸多成果,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发多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审批和欧盟CE认证,并与企业合作研发出国内首个新冠重组蛋白疫苗以及全球首个获批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
侯建国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科学院紧急部署,迅速组织来自全国50余个研究所、3000多名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组成了400多个科研团队,以实验室为战场,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取得了一批切实可用的科研成果。
他提到,在病原鉴定与溯源方面,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1月5日成功分离了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作为国家卫健委的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病毒序列系列,发现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详细的分子机制。
在检测技术研发方面,中科院与其他机构合作研发的5个新冠检测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审批,多个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产品已经销往德国、日本、西班牙、巴西等多个国家。
在疫苗与抗体研发方面,中科院与企业合作研发了国内首个获批临床试验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全球首个获批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同时在新冠肺炎腺病毒载体疫苗等研发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在药物方面,中科院团队聚焦老药新药,发现能有效预防炎症风暴的托珠单抗等。
在诊断设备研发方面,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研发了可远程规范化采集生物样本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可以采用国家标准集装箱进行全球运输的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等。
在心理援助方面,中科院团队在疫情初期即启动疫情心理服务行动,在武汉建立了心理援助工作站,服务人群近910万人次。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科院研究人员1月22日发布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全面整合新冠病毒资源信息,支持追踪和鉴定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等多个国家科学院、医学院联合签署并发表宣言;牵头发起“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重要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另外,中科院应中国红十字会请求,向意大利等国派出专家团队,将中科院研发的诊断试剂、AI辅助诊疗系统、托珠单抗疗法等抗疫成果推广至海外;同时与巴西、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密切合作,迅速启动病毒溯源和病毒检测等联合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