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扫码测温成鸡肋
北京众多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已有差不多4个月时间,从居民到“守门人”都有些“疲”了;加之防控响应级别从一级下调为二级,政府力推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不少人觉得“没有什么事了”,扫码、测温越来越沦为一种形式。
许多小区居民深有体会,门口的测温人员往往是拿着测温枪“虚晃一枪”,登记人员信息也是自己随意填写,甚至某些街区东门需要扫码、测温,西门却大门敞开,随意出入。扫码、测温似乎只是为了给小区居民一个心理安慰,对上级部门一个工作交待,测温实际上是走形式,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随着防控措施的“松懈”,以及对个人信息泄漏的担忧,市民对填报身份证号、手机号之类的登记行为越来越抵触。
总理在5月28日答记者问时指出,现在疫情还在全球流行,在中国也未结束,现在还有散发性病例,不少科学家都强调,还是要保持警惕,防止反弹。首都的疫情防控工作非同小可,四个中心的地位决定了北京的防控工作必须走在全国前列,容不得半点闪失。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精准防控,将是当前的重中之重。精准防控,务在科学、灵活、有针对性。要不断针对新问题、新趋势来调整防控策略,多采取及时的、智能化的、可持续的办法。比如扫码、测温等措施,如果经过评估还需要延续,那就要严格落实,克服厌战情绪,坚决杜绝抗疫中的形式主义倾向,绝不能让社区防控举措染上形式主义“病毒”,让防控留下漏洞;反之,如果经过评估不再需要,有关部门也应当有明确要求,以免造成基层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但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防控仍在大考中,考验的是地方的社会治理能力。精准防控的各个方面,都是“边探索、边完善”的过程。各地需要根据疫情变化,适时动态调整优化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实施更加果断精准、灵活管用的常态化防控举措。强调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一切以解决问题为要,这是精准防控的必然要求,也应当成为推动各项日常工作,乃至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