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虎逝世一个造“锅炉”的,创建了震惊欧美
1982年,国际权威杂志《国际多相流》上的一篇论文引起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工程方面学者的关注。
这篇论文用详实、充分的实验数据论证了一种建造锅炉时需要的“两相流孔板流量计算式”。这个计算式可以被各种压力、组分下的多种“两相流体”通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两相孔板理论”和相关工程的应用范围。不但被国际权威教授G.F. Hewitt评为同类中的“最佳式”,还被收入国内外的多部著作。
这个计算式被称为“林氏公式”。而“林氏公式”的创建者,就是我国著名的蒸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林宗虎。
一个“科学家梦”林宗虎的老家在浙江省湖州市。1937年,受战乱影响,家人赌上了全部希望,带着年仅4岁的林宗虎逃难到上海租界。但当时上海的情况,远比他们想象得更加糟糕。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喊出了“3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中国军队以死伤30万人的代价坚守了3个月。11月12日,上海沦陷。除了租界以外,四处都能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和坍塌的房屋,上海的闸北、宝山、浦东、松江等地更几乎被夷为平地……
林宗虎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很清楚,一个国家的强盛,除了需要英勇的士兵之外,还需要“聪明的大脑”。而在民族工业比较薄弱的重要关口,“做科学家”,就要选能够振兴民族工业的方向!
1951年,林宗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的蒸汽动力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期间,林宗虎了解到,当时国内对锅炉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锅炉作为蒸汽动力机械里非常重要的能量转换设备,在火电站、船舶、机车、工矿企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国家意义重大。在选择研究生方向时,林宗虎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的锅炉专业,成了我国锅炉专业的首位研究生。
毕业后,林宗虎选择了留校任教。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教学、科研和著书中。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到2013年,林宗虎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仅科技著作就出版了22部,总字数超过900万。他还结合国家需要,创造性地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共11项,国内外专利共17项。
造一个公式研究生毕业后,林宗虎带队到上海锅炉厂负责我国第一台直流锅炉的设计工作。工作中,他对“两相流体力学”和“沸腾传热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着工作机会,林宗虎对锅炉内部汽液体的流动过程进行了研究。
20世纪70年代中期,林宗虎的研究有了实践的机会。那时,我国正在研究30万千瓦的直流锅炉,需要用两相流孔板测量核心部件“汽水分配装置”的内汽流量、水流量以及汽水混合物流量。但是当时国际上的计算公式适用的压力和组分范围很小,超过一定压力就没有办法进行正常计算。
“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不可能从天而降,要通过我们主动进取和竞争才能获得。”没有适用的计算方法,我们就自己造一个公式!
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林宗虎发现,在两相流孔板计算中,压力的大小是计算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他随即从低压、中压、高压、特高压4种情况入手,分别设计了相关实验,还找到国内各大图书馆收藏的有关“两相流孔板计算式”的数据和论文,结合自己得到的实验数据去做研究计算。
这个过程,林宗虎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1979年,他终于成功发表了《用标准圆孔板测量汽液两相流动的干度及流量》论文,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可以通用于各种压力、组分、多种两相流体的计算式。
1982年,林宗虎在迈阿密做访问教授时,又用最新的实验数据对这个公式进行了论证,并把相关结果发表在了《国际多相流》杂志上,自此名声大震。国际上用林宗虎的名字为这个公式命名,称之为“林氏公式”。
在“林氏公式”的基础上,林宗虎不但解决了“用一个元件同时测定两相流量和组分两个参数”的国际难题,还创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动时的沸腾传热计算式”,开拓了国际传热研究的新方向。
在理论之外,林宗虎还和四方锅炉厂共同设计了全球首台超临界注汽锅炉,并和团队成员一起,用10年的时间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气液混合物的涡街流量计,还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相关专著……
12月21日,林宗虎因病去世,享年87岁。他生前曾在采访中说:“我个人成为科学家的小梦想已经初步实现了,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尚未完成。我还要和大家一起,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由华人运通首席冠名、长安信托特约赞助的大型人物专题纪录片《我是科学人》全网上线,欢迎观看。
传承科学精神,汲取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