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为何急于停战?美军用大数据来分析
引言
在美国看来,想要一直坐在“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上俯瞰众生,便不能允许其他国家有一丝一毫超过自己的苗头出现,美国自中国开始飞速发展之后,便开始对中国的方方面面极其
美国不仅对中国进行着技术封锁,还在明里暗里宣扬“中国威胁论”,联合各个西方国家孤立中国,以图拖住中国发展的步伐。
但是,我们国家没有让国人失望,在对自己极其不利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终究还是成长起来了,就中国如今的实力来看,美国即使再怎么看不惯中国,也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手”了,而随着国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再加上中国也成为了拥有核威慑的国家,大家纷纷猜测,未来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我国几乎不会有和美国真刀真枪在战场上拼一场的可能。
50年代的交手
中国并不是从未和美国交过手,只是从来中国没有由于和美国之间爆发矛盾而发生一场1V1的战争罢了。这里要提起的,是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
为了杜绝中国领土主权被侵害的可能性,我国派出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半岛,协助朝鲜作战,保卫我国边境,打响了一场“保家卫国”的光荣战役。
美国大兵依仗着足以傲视群雄的先进武器装备以及令众国叹服不已的后勤保障体系,本来是信心十足地打到朝鲜,想着速战速决,回家过圣诞,却没想到在半路杀出了志愿军,自己奔向胜利果实的步伐一下子就被拖住了,实在是郁闷不已。
在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不断耗费大量军费、兵力,却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之时,美国进行了总统大选,候选人艾森豪威尔看准了国内的情形,明白大家都被战争不利所形成的阴云笼罩着,此时拿朝鲜战争做文章,会对自己很有利。
所以艾森豪威尔在演讲时豪情万丈地表示,若是他能成为总统,那么将会以最恰当的方式迅速结束朝鲜战争,将美军从朝鲜战场的泥潭中拉出来,这是他上台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战争拼的就是参战双方的财力,只要军费到位了,战斗力不会差到哪里去。资金能够为军队装备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升军队的实力,并且军费越多,军人们的后勤也就越到位,这样军人们也能更好地作战,将自身的战斗力完完全全地发挥出来,吃牛排打仗的士兵与饿着肚子打仗的士兵,战斗力自然不一样。
但是,即使是强大如美国,钞票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连连得胜,为美国夺回了看得见的资源,那么美国人民就算是勒紧裤腰带都会满足美军的需求,但是现实就是,大把大把的资金投入到战场上,越来越多的军人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美国却是屡战屡败,虽然还没到真的需要自己节衣缩食拥军的地步,但是美国人民还是不乐意了。
谁也不想自己缴纳的税款打水漂,并且,在战场上倒下的每一个士兵代表的就是一个心碎的家庭,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表示自己反对政府继续在朝鲜战场上耗时间、耗财力。
所以,艾森豪威尔做出的承诺——会以迅速、体面的方式结束朝鲜战争,可以说是说到美国人民的心坎里去了,大家选择相信这个在过往的战争中战绩卓越、毕业于名校、精通于军事的五星上将,在1952年,艾森豪威尔得偿所愿,赢得了大选,成为了美国的第34任总统,入主白宫。
对军事稍有了解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西点军校,这里被称为美国军事人才的摇篮,艾森豪威尔便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毕业后便得到了少尉的军衔。
艾森豪威尔在之后的生活中意识到了自己对军事很有兴趣,便在各高校进修军事课程,拥有了深厚的军事知识积累。在升为上校之后,艾森豪威尔由于在大型军事演习中表现出色,再次晋升,成为了准将。
艾森豪威尔在美军征战北非、远征欧陆等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有着辉煌的战绩,一路升为了五星上将,但他却是一个能和自己的士兵们打成一片的将军,丝毫没有架子,这里可以看出艾森豪威尔不仅军事能力出色,也很注重于收拢人心,是一个双商很高的军事家。
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艾森豪威尔自然不会端坐在白宫,听着从前线传回的消息来制定收战计划,所以他亲自前往朝鲜战场进行了视察工作,便是在此次的视察工作中,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志愿军并不是好对付的“小鱼小虾”,而是需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与其周旋。
回到美国后,艾森豪威尔集思广益,力求在“压中国一头”的情况下结束战争。
艾森豪威尔计划三管齐下:
第一点,拉入新的“战友”,分散中国的兵力,减缓美国的压力,这个被他看中的新战友便是蒋介石,艾森豪威尔打算撺掇蒋介石势力对中国大陆展开攻势,给中国制造麻烦,牵绊住中国的脚步。
第二步计划,就是在中国注意力被分散时,美国加大对朝鲜战争兵力的投入,在中国无力输送更多志愿军到朝鲜战场之时,以最快的速度压过中国,夺取优势,速战速决。
第三点,便是对中国施加核压力,对中国进行暗示,若是战局再僵持不下,美国也许会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意图震慑中国,迫使中国对美国让步。
其实除了最后一点计划的可实施性不强,前两点也许真的能够为美军的作战形势起到正面作用,但就在艾森豪威尔踌躇满志,考虑计划的操作细节之时,发生了一件事,令艾森豪威尔以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立即停战,这是怎么了?
原来是在此时,我国志愿军战士打响了金城战役,而美军通过这场战役,用大数据分析出了美军无法打赢志愿军的结论。
金城战役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进行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我军在朝鲜战场上打下的规模最大的阵地战。
当时我军从金城地区发动攻击,接连攻占了多个南韩军队的据点,歼灭了南韩军队的八个团,并一路高歌猛进,一边迅速推进战线,一边沿途歼灭南韩军队的残余力量。
美军在金城战役中收集的数据显示,我国志愿军在金城的正面战场上一共调动了1100多门火炮,另加20辆坦克以作战争准备,并且还通过2000辆汽车连夜运输了1.5万物资送到了前线,装备充足。
1953年7月13日,我军利用1100门火炮发射出了1900吨炮弹,摧毁了三成南韩军队建设在主战场的工事设施,清除了八成阻碍我军进攻的障碍物,一个小时便拿下了南韩军队的前沿阵地。
以不容置疑的强硬姿态一路扫荡,韩军完全无力抵挡,我军漂亮地赢得了金城战役的胜利。整个战役历时15天,我军扩展的阵地面积超过160平方千米,杀伤、俘虏敌军人数达到5.3万人。
停战协议美军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时间作战后并没有出现疲态,而是越战越勇,仿佛胜利的果实已是囊中之物。
在整个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的炮弹超过十九万发,表明其拥有充足的弹药贮存量以及完善的后勤补给体系,后劲依然很足,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志愿军的兵力还有可能会得到大量的补充,依然能够在朝鲜战场上耗很长一段时日。通过美军与志愿军的各方面情况对比,美军无法打赢志愿军。
便是这样一份分析报告使艾森豪威尔清醒过来,把美方代表送上了签署《朝鲜停战谈判》的桌前,艾森豪威尔并非输不起的人,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美军无法打赢志愿军”这条结论的准确性的情况下,最正确的选择便是及时止损,签署停战协议,与其继续耗费大量的资金做无用功,还不如抽身离开朝鲜战场这块泥潭。
结语美国民众公认的: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的八年,是美国战后最安稳、发展速度最快的八年,美国国民对这个总统的评价以欣赏、赞美偏多,即使艾森豪威尔并未达到引领美军夺取朝鲜战争胜利的目的,但大家对此并没有太多的不满情绪。
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美国也在此次战役中开始正视中国的力量。在往后的时日中,美国一点点加深了对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