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新加坡废汉语,后又扶持汉语学校发展,李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数量众多的国家,在这个小小的国家里,华人的数量超过四分之三。
在许多中国人的印象里,新加坡的通用语言是汉语和英语,很多中国游客认为在新加坡可以做到“无障碍交流”,但是事实上,新加坡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英语。
去中国化新加坡是一个看上去非常中国化的国家,十几年前中央台还进口过不少新加坡拍摄的电视剧,因为演员和剧情都非常中国化,很多人直到长大之后看了剧集介绍才反应过来这是“进口产品”。
可是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却在上位初期就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去中国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汉语。时至今日,不得不说李光耀的这一政策做得非常成功,如今汉语在新加坡已经从几十年前的通用语言退居二线,很多新加坡的年轻人已经不太认识中文,张口便是英语。
李光耀为什么对汉语看不顺眼,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新加坡和中国之间渊源颇深,相比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新加坡是一个独立不足百年的国家,在大部分的历史中,它都是马来西亚的领土,直到1965年才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
而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土地上,居住的大部分人都是从中国迁居出来的,就连李光耀本人祖上也是广东人,但是李光耀并不像其他华裔那样,有着故土难离的感情。
在新加坡还没有完全独立时,李光耀就对新加坡当地的南洋大学百般打压,只因为南洋大学是一家以汉语教育为主的高校,也是和中国联系最多的一个学校,其中的校长主席都常常以中国人自居,这引起了李光耀的不满。
在确立官方语言的时候,李光耀更是拍板确立了英语独一无二的地位,尽管当时许多华人希望用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但李光耀却一直认为,把英语作为新加坡的通用语言,是他这一辈子最了不得的政绩,也是改变了新加坡命运的正确决定。
孰优孰劣背负着“数典忘祖”罪名的李光耀,他的骄傲和自信从何而来呢?
他有三个理由,第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汉语无法满足所有居民的交流,为什么?因为新加坡虽小,却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数量最为庞大的华人,还有不少马来人和印度人。
这些非华人群体占据了新加坡四分之一的人口,他们并不懂汉语,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是官方语言竟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听不懂,那还怎么做到民族统一?
在这种考量下,汉语和马来语通通出局,最后能满足所有人都会说这个条件的语言,居然是英语,因为马来西亚曾经长期被英国殖民,英国在马来推行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再加上通商的需要,不管是华人还是马来人,倒是都会讲英语。
而且李光耀考虑到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有利于新加坡未来的发展。作为一个小国寡民的国家,新加坡之所以能过上富裕的日子多半是仰仗着贸易通商。而在新加坡的诸多客户中,英语国家的人数量最多。
如果新加坡人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对于经济发展会非常有帮助,而且就算和非英语国家的人交流也基本没有障碍,毕竟全世界的国家中,英语不是第一语言就是第二语言,地位不是其它语言可以超越的。
最后一个理由就比较直白了,汉语不好学。李光耀本人是会汉语的。但是据他所言,因为从小没有在中国生活过,而且没有受过系统的汉语教育,所以他对汉语的认识过程也十分艰难。
更是表示自己学了几十年,也不敢说学通汉语,除了中国这种整体汉语学习氛围浓厚的国家,汉语的推广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个难题。
很多中国人觉得英语不好学,其实汉语比英文更不好学,只是从出生就接触汉语让我们忽略了这一点。
汉语不管是字符、词汇量和发音都比英语要更复杂,很多人从学龄前开始学汉语,长大之后也未必能写得一手好字,说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很多人甚至直到长大还会对汉字的笔顺颠三倒四。
英语只有26个字母,接受能力快的孩子两节课就学会了,当然从不好的一点看,简单的英语远远没有汉语的内涵丰富,但对于一个需要快速崛起的国家,只能是稳中求快,同样的学习时间,简单易懂的英语当然是更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了提升国民总体文化知识水平的无奈之举。
语言背后试想一个本来人口就少、面积就小的国家,再有一半人不识字,那还怎么生存?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就算一时落后也有足够的实力反超,实在无法超越也有很多的退路,饶是如此,上个世纪中国的老一辈还是卯足了速度赶英超美。
大国尚且如此,新加坡这种无路可退的小国在发展方面有多么的焦虑,就更不用说了,废汉语只是表象,真正的目的是和西方接轨,和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地方能够紧密接触,只有这样,新加坡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一方太平。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其实很多事情根本就不讲道理和感情,当年的决定李光耀从未后悔过,因为这个决定确实对新加坡起到了正面作用,但要说他本人对汉语有意见到也未必。
新世纪到来之后,李光耀又鼓励和扶持很多汉语学校发展,为什么?第一是因为许多华人对于自己的母语还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希望汉语在新加坡灭绝。
最重要的是中国富强了,成为比肩欧美的经济体,光学英语没办法和来自中国的企业家们交流,为了经济能够持续发展,新加坡的下一代国民,再次将学汉语提上了日程,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是如此。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国家说什么语言,并不是因为多么喜欢,而是看中了这门语言背后的利益,我们想要提高汉语的地位,办学校做宣传其实都是附属品,真正的灵丹妙药是国家本身的富强,国家强大了,即使我们不输出汉语,别人也会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