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4-03 17:43 的文章

科技赋能,构筑防疫和发展智慧防线

这次疫情大考,既考验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统筹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也检验着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区块链、云计算等新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水平和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当前来看,科技手段已成为科学有效统筹防疫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创新技术和科技应用产品在应对疫情大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依靠“科技赋能”推进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精细治理,构筑防疫和发展的智慧防线,成为确保“双战双赢”的硬核保障。

智慧决策精准施策

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疫情态势研判、医疗物资供应调配、人流监测、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组织动员等多个层面,既要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环节,又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两个战场”双线胜利。这就需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全面系统地感知处理和分析研判各类疫情信息,适时应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各类需求,以做出智能化响应和科学化战略决策。

如利用大数据手段提供机场、车站、码头等地人员流动信息,可有效追溯行踪、识别疫情传播渠道,从而精准把控防疫环节和重点,有效降低二次传播风险,且通过对“四类人员”的分布流向进行研判,还能为联防联控部门防控部署和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数据参考;再如通过适时更新的“发热门诊地图”“疫情地图”,将疫情风险按照不同等级划分为高(红色)、中(黄色)、低(绿色)不同区域,以适时动态化管理,推进分级分区差异化防控,因时因势出台复工复产的应对举措。从疫情态势研判到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大数据跑出防疫和发展的“加速度”,为智慧防控、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提供有力支撑。当然,疫情数据往往涉及个人隐私,需要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和依法有效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协同响应精细治理

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医疗人员的战斗,更是各个部门各个系统联合进行的一场“人民战争”,需要上下联动,协同响应,协同作战,快速有序地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控体系。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如何打破信息孤岛,以人流物流的信息数据精准对接,提升整体协同作战能力,第一时间切断疫情传播链。这就需要协同共建数据信息采集服务平台,推动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的开放融合共享,为科学防控提供有效依据。

现在全国各地相继推行“健康码”,以大数据赋能精密智控,已逐步实现跨省跨区互认,接下来可进一步出台细化政策,确保健康码名副其实,推进全国互通互认,以“无缝对接”提高整体协同治理效率,筑牢阻隔疫情传播“防火墙”;再如借助专项APP、数据算法和掌上通,可进一步加快实现医疗紧缺物资、复工复产紧缺要素资料的统一调度与组织管理;通过5G通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就疫情病例进行远程线上会诊,加快实现跨区域跨院联合攻关治疗,确保人民生命健康。本次疫情突发,各地区特别是居民小区的防控,主要实行闭环管理,非常之时,更应避免“简单化”和“一刀切”。借助AI和数字化技术,如社区推行的巡逻机器人、电子通行证、卡点小程序、智能门禁等,可检测体温、人脸识别、监测货物异动等,既能减少人员交叉感染几率又可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数字化打造的“最强大脑”,在动态治理中能不断提升基层防控精细化水平。

高效服务精确统筹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这要求我们既要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又要努力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尽快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当前,既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又要兼顾防疫一线和科研、物资生产“两条战线”,亟须借助“科技赋能”,有力统筹各方要素资源,平衡各方供给需求关系,实现疫情防控应急管理与日常生产生活常态化管理的有效转换对接。

在推动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上,可借助科技手段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如适时上线推出“企业复工备案系统”及健康码管理程序,并通过区块链等手段,能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信息上报、企业承诺和政府在线审批一体化流程再造;通过大数据分析,把脉经济运行动态,能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需求间的堵点痛点,并提出因应帮扶举措;通过打造线上绿色金融服务,激发金融资源供给效能,可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通过慕课、在线教室、直播等在线教育平台,能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等。通过推出务实灵活高效的信息化举措,“让数据多跑腿”,第一时间跑出温度、力度和加速度,从而更好满足基层群众的差异化需求,切实打通协同推进防疫和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在同步推进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上,科技手段又成为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坚持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加速推进新型检测试剂、抗体药物、疫苗和诊疗方案等研发突破,以核心科技加速产出“硬核”产品,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提供坚实科技保障。

(作者为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