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这部剧,4年了,“琅琊粉”依然保持着对这部剧的高度关注,而原因,当然是因为剧中人物故事,有太多的“未尽之言”了。
萧选,是大梁的皇帝,靖王的父亲。
一、少年萧选
少年时的萧选,潇洒恣意,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更有言太师的儿子言阙和林燮相伴读书,三人情深,以至于不顾出身差距和皇子身份,结拜为兄弟,并发誓生死不负。
话虽如此,可萧选毕竟皇子身份摆在那儿,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早在出生就被确定的命运,逼着他不断往前,他不能像言阙那样子,可以自由恋爱,也不像林燮那样子,可以随时随地游历江湖,结交能人异士,江湖高手,例如琅琊阁蔺晨的父亲。
也就是在某一次的“江湖旅行”,林燮救下了一个医女并带回了京城林家与林乐瑶相伴,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医女安静不争,淡泊于世,最后却成为萧选晚年的“白月光”,成为宫廷中剩下的最尊贵的女人。
说回到萧选三兄弟的成长。
随着三人年龄渐长,金陵城的朝局状况越来越不稳定,夺嫡之争越来越激烈,而与此同时,大梁内外,有几个女子也渐渐长成。
分别是言太师的女儿(后来的言皇后)、晋阳长公主、莅阳长公主、林燮的妹妹林乐瑶、前面说的医女、云南的名门贵女越氏、后来的三皇子生母、江湖上的武当弟子寒氏、滑族的玲珑公主和璇玑公主。
大概是萧选过于出众,既有太师儿子的支持,又有武将林燮的扶持,还广交权贵,结识滑族公主,以至于枪打出头鸟,景运26年,他被陷害,屠刀悬颈,林燮拼死找回证据,面呈先皇保下萧选的命。
在这件事上,至少先皇还算清明,给足了萧选身边人找寻证据的时间。
如果说,在这之前,萧选没有成王败寇的野心,那么这件事之后,成为君王就是他唯一的目的。
年少时的萧选,除了胸怀大志,夺嫡实力较强,大概还长了一副好皮囊,以至于能哄骗的滑族玲珑公主心甘情愿地交付信任,甚至为他生儿育女。
被陷害事件的三年后,大梁五王之乱,血洗金陵城,而这个时候的萧选,左手有滑族玲珑公主的军队,右手有巡防营统领林燮和言太师之子言阙等人。
这一次,是他主动发起的攻击,过程虽然惊险,但总算实现了自己的雄图霸业,顺利登基。
但其实早在萧选利用玲珑公主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不是言阙和林燮所认识的那个感情至深的兄弟萧选,而是野心勃勃,对皇权势在必得的皇子了。
而大概也是在他登基之后,大梁刚经历了一场内战,朝廷动荡,百废待兴,以至于引起三国来犯,这才有了言阙年方20,就如蔺相如般只身前往敌军阵营的举动。
他一个人,击溃了敌军的联盟,这样的“架势”,也为之后的事情埋下了隐患。
坐在那个位置上,人是会变的,何况,萧选还没坐上那个位置,就已经变了。
一如言阙所说,萧选登基后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抢走林乐瑶,封为宸妃,生下了皇长子萧景禹,截断了言家和林家的婚姻联盟。
也是这立宸妃的前后时间里,他广纳后宫的时候,皇后,妃子,惠妃、越氏、“祥嫔”、静妃等人进宫成为梁帝内院的女人,她们,也都先后给他生下了皇子,分别是早夭的皇嫡子、残疾的三皇子、献王、誉王和靖王等。
住在行宫里的“祥嫔”,也就是玲珑公主虽然给他生下了皇子血脉,但和言阙林燮一样,她身后的力量和她率军扶持他登基的秘密让他如坐针毡。
一个皇子,在朝笼络人心,在外结交外族,利用外族力量登基的秘密一旦被揭开,那么他的巍巍皇权也将摇摇欲坠。
为此,他不惜派出赤焰军大肆屠戮,滑族彻底覆灭,玲珑公主战死,誉王被带回皇宫,寄养在皇后名下,这里的关键人物璇玑公主却被充入掖幽庭,虽说是最卑下的奴,但却也是最靠近皇权的地方。
二、中年萧选
迷恋皇权,这是萧选登基后最外露的改变,具体表现为多疑,猜忌,枉顾百姓性命,君臣离心。
当然,改变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随着萧选的朝政渐稳,金陵城中却发生了几件大事,潜藏着难以化解的人为的危机,而这场危机,其实也是因果循环。
萧选的儿子们渐渐长大,开始在朝廷中崭露头角,尤其是祁王,祁王是林燮的外甥,自小与林燮亲近。
出身军旅世家的谢玉和当初的太后,用一杯“情丝绕”娶到了怀有身孕的莅阳长公主;
悬镜司上一代首尊退位,夏江上任;
璇玑公主被寒夫人从掖幽庭里救了出来,养在身边,却养成了自己丈夫的“情人”。
林家的儿子林殊和穆王府的郡主霓凰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更被太皇太后指婚,眼看着林家和穆王府两个大权在握的人马上就要结成儿女亲家。
不得不说,这桩桩件件都像一颗炸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组合到一起,形成惊天大雷。
少年时期的萧选挑起内战夺得皇位,但一个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机构并没有受到半点影响,仍旧秉承着机构宗旨在为皇帝办事,这个机构,夏江继承的悬镜司。
悬镜司独立于朝廷之外,却又有着跟一品军侯有着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
可谁能想到,当初不参与任何党争的悬镜司铁则,却被璇玑公主打破了。
正是因为有了悬镜司老大做情人这张底牌,加上璇玑公主的聪明,滑族子民的愤愤不平,这才有了后面带着“解语花”外壳的红袖招蛰伏于京城各大名门望族内部,伺机而动。
夏江更是正值悬镜司大权在握的时候,被祁王“裁撤悬镜司”的建议泼了一盆冷水,
同样野心勃勃的谢玉正苦于被林燮这边压一头,完全没有上位的机会,祁王贤名在外,群臣拥立,奏本上言必称祁王之意,林燮大权在握,随时有追随祁王逆反的能力。
可悲的是,这个时候,萧选正值壮年,正被皇权侵蚀心智,慢慢地冷漠,狠毒,疑似被架空的念头疯狂肆虐,红袖招的璇玑公主,悬镜司的夏江,谢玉等人开始煽风点火,趁着赤焰军跟大渝的皇属大军激战的时候,给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仅仅用一个赤焰军将官一封真假难辨的手书,给七万赤焰军,以及祁王,林家等众多相关人士下了死手。
在这一点上,萧选就没有先皇厚道,至少,在他被陷害的时候,先皇还给足了林燮时间查找证据,救他于水火,但到了林燮和祁王身上,却是如同“斩立决”一般的死令。
表面上看,是夏江和谢玉合谋做下的事,萧选只是选择了相信“证据”,没有给辩解的机会,但事实上,这“相信”也是带着偏见和残忍的。
甚至,我们可以说,是萧选默许了这件事的发生。
赤焰逆案,让金陵城中老一辈的权臣重新洗牌,萧选大权重掌、祁王赐死,林燮一家蒙难,言阙远遁江湖,穆王爷郁郁而终、靖王形同被放逐、京城中文人义士尽皆出走或者败落。
与此同时,谢玉上位,霓凰接替南境大军统帅位置,越氏崛起,萧景宣被立为太子,誉王和养母言皇后形成联盟,巡防营落到谢玉之手,禁军被装聋作哑的蒙挚握在手中,群臣百官纷纷站队择主,清明贤达的寒门仕子没有出头之地。
这时候,萧选总算想起来当年的一点点初心,开始为百姓着想,谋些福利,于是推行国政,为了平衡,扶持两位皇子各自争斗。
看起来,大梁的朝廷已然度过血洗梅岭和京城的那一阵的腥风血雨和动荡不安,一切似乎归于平静了。
三、老年萧选
老年的萧选,朝局平稳,除了两个皇子时不时明争暗斗的一些小插曲,基本上萧选就处于安逸的状态了,但大约是当年放权给祁王的经验教训,所以哪怕立了太子,他也没有放太子萧景宣过多地干涉朝廷决策。
大概也是年纪老迈,渐渐地他也就没把心思放在朝廷上了,当然,该管的事还是管的,但身为帝王的猜忌和多疑的毛病一点儿也没改。
于是在剧情开端,就是他为了将南境的军权拿回手中而策划了给霓凰郡主选夫婿这件事。
但越贵妃和太子愚蠢的行为打乱了他的计划,梅长苏所化名的苏先生更是闯入所有人的视线,打乱了所有人原本的生活步调和状态。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萧选确实是年纪大了,没有了当年的敏锐和机警,这么大一个江湖帮派宗主悄然入京,游走于几个皇子之间,他不仅没有丝毫的敏感,只有对江湖草莽的鄙夷和轻蔑。
开局的那句:朕的江山,岂是说拿就能拿走的,也恰恰说明了他对江湖白衣的轻视,以至于看着江左盟坐大,身为天下的君王,居然没有丝毫的警戒和打压。
而自从梅长苏入京后,局势慢慢地就变了。
太子日渐式微,誉王表面荣光一时,靖王更是在萧选的有意无意中坐享渔翁之利,而这一切,背后是梅长苏的主导,也是萧选自己的放任。
梅长苏这样一个人物,加上金陵城三大皇子的这个变化,若是搁在以前,萧选早就心中了然了,又怎么会到了最后,还问静妃一句:景琰是不是只想做一个不问朝事的王爷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前人种下的因,后人得的果。
当年他主动进攻,踩过了皇族这么多兄弟姐妹的血才上位为王,接着为了皇权,派出赤焰军屠戮滑族,以至于滑族彻底覆灭。
登基多年后,因为自己的猜疑,再一次发起战争,而这一次,是西境10万大军残杀友军七万赤焰军。
紧接着,安稳了十多年,自己的儿子效仿了自己当年的上位之路,再次发起战争,虽然没有成功,但血流成河的代价都是他得到了些东西,同时也失去了些东西。
而对于大梁这个天下来说,十多年的安稳,是最大的奢侈,誉王战败后没几天,邻国再像当年一样,大军压境,可在萧选的朝廷制衡的统治方式下,堂堂大梁,除了原本带队的靖王已然成为太子,不能率兵出战,除了一个因病命不久矣的前赤焰军少帅梅长苏,除了刚被救回来的毛人聂锋,竟然没有几个人能够出战,保家卫国了,朝中大臣,也多是老弱残。
表面的天下繁荣安定,内里却是溃败不堪,风雨飘摇。
萧选在跟梅长苏对峙的时候,曾说过:祁王动不动就天下天下,,这个天下,究竟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呀。
梅长苏犀利地反击一句: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当萧选把大梁当做自己一个人的天下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注定做不了一个贤明的君王,更不配背负言阙和林燮等人对天下的抱负。
他的野心一直表露在外,却又向所有隐藏了他本质上的短浅眼光和自私狠毒,是全剧里面最大的反派,也是最外露的伪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