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晚“小品王”的数次更迭
上一次在这里盘点了央视春晚十大相声,这次说说我心目中的十大小品。
尽管春晚小品也呈现出从灿烂到没落的态势,但比起相声选择的余地还是要大很多,粗粗一列就排出50多个作品,从中五选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十多年赵本山小品一家独大,仅从他20个作品中选出十个都完全可以实现,不过总还是要照顾到更多的表演者。
话不多说,下面就是我个人眼中的春晚小品“十佳”。以时间为序。
01
1989年 《英雄母亲的一天》
表演者:赵丽蓉、侯耀文
这并非赵丽蓉在春晚的第一段小品,1988年她就和游本昌,还有当时正年轻的王丽云,合演过小品《急诊》,个人表演风格基本确立,不过作品还不够成熟。
而在这之后,赵丽蓉和巩汉林连续表演过多个小品,包括《母亲的今天》、《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和《老将出马》,不过在我看来,《英雄母亲的一天》是赵丽蓉老师最为精彩的一段作品。
相声演员侯耀文在这里只是配角。赵丽蓉的表演轻松自然,活脱就像观众的一位长辈,或者一个邻居。她在台上的表现与其说是表演,不如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色演出,很多眼神和动作就像是下意识的,那是多年舞台经验的积累,也是那一代表演艺术家的习惯和作风。
而后和巩汉林合作的小品不可谓不精彩尤其是《如此包装》和《打工奇遇》,但似乎少了《英雄母亲的一天》中的那份自然,更多是急着要展示一个非凡老太太的本事。
这一年的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了几乎没有台词的小品《胡椒面》,小荷初露的宋丹丹表演了《懒汉相亲》。
《英雄母亲的一天》经典台词:“故事的名字叫啊,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名字叫啊,司马缸,砸缸。”
02
1990年 《相亲》
表演者:赵本山、黄晓娟
很多春晚表演者的表现是最开始登台不太显山露水,到后期就越来越成熟,赵本山当然也显露出这样的轨迹,但这并不代表他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时表演就不够精彩。30年后再回看他在《相亲》中的表演,照样还是会被折服。
尽管戴着破帽子身穿中山装显得老气横秋,扮演的也是一位儿女已经长大的老父亲,但当时的赵本山只有33岁。那是他第一次从东北登上这么大的舞台,但从表面几乎瞧不出他有多少慌乱。从中可以看出,他那么多年走南闯北在民间献艺,换来的是一身能耐和舞台经验。
1990年之前,春晚小品表现的大多是以陈佩斯作品为代表的都市主题,而从这一年开始,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乡土题材开始散发魅力,让全国观众开始探究那片黑土地上,究竟蕴藏着多少畅快欢笑和民间智慧。
《相亲》经典台词:“老蔫儿呀老蔫儿,你说你这事儿整得我一点儿精神准备都没有哇。”“你别整这没用的,准备啥呀?行不行,给个痛快话儿。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咱不整那赖皮赖脸儿的事儿,扯那干啥呀?这些年都坚持过来了……”
03
1990年 《主角与配角》
表演者:朱时茂、陈佩斯
朱时茂和陈佩斯是中国喜剧小品的功臣,他们最早将戏剧学院学生们的表演形式搬上春晚舞台,从而使得晚会舞台上多了一种让观众开怀大笑的形式。从那之后小品开始与同样是笑的艺术的相声分庭抗礼,至少在春晚舞台上,后来连续很多年风头盖过相声,也涌现出很多观众喜欢的小品演员。
不过要在陈佩斯的小品中选出代表作,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前面有横空出世之作《吃面条》,后面有《羊肉串》、《胡椒面》、《警察与小偷》,我最终在《警察与小偷》和《主角与配角》之间选择了后者。
从剧情冲突来看,其实《警察与小偷》更为完整,表演者还有客串其中的蔡明、巩汉林、魏积安,《主角与配角》就是他们两个人排练演出争夺主演的事情,按理说观众并不太容易产生共鸣,但两人就是依靠他们各自的形象和表演——尤其是陈佩斯——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目光。
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简直可以用山崩地裂来形容,或者可以说爆了,以至于到最后朱时茂那句“你该干嘛干嘛去吧”的作为结尾的台词,几乎来不及说完整,就被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淹没。
很多人总爱拿陈佩斯和赵本山作比较,一是从作品的雅俗方面来比,二是从演员个人的修养来比,得出的结论是陈佩斯高于赵本山。
我并不这么认为。一方面并非更为乡土和世俗就意味着与艺术绝缘,第二方面演员还是以作品说话,至于他们个人的修为究竟如何,公众常常只是捕风捉影,难寻真相。
1990年的春晚上,同样来自东北的黄宏表演了小品《难兄难弟》,可以看作是前一年元旦小品《超生游击队》的续集。
《主角与配角》经典台词:“你这个叛徒!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啦!”
04
1993年 《张三其人》
表演者:严顺开、杨新鸣、徐小帆等
这是一段不能不入选“十佳”的作品,尽管其中的演员知名度都不算太高。
严顺开早在1983年也就是首届春晚上就参加过演出,其后也多次登上这个舞台,大多扮演被子女误解又和解的老人,本身并不算出彩儿。《张三其人》是一个例外。
就像这个平平常常的节目名字一样,作品反映的也是邻里之间的平凡小事,但机缘巧合都遇到了一起,而且这种巧合并非是创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其中总是浮现出真实生活的影子,那种因小事被别人误解又无力申辩的遭遇,在我们身边也偶尔出现。
严顺开是老演员,不知为什么,他在出演作品的时候总是说话气短,显得这个角色讲话有些理亏,或者有理说不出,这种状态在《张三其人》当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个角色发出会意的笑声,那不是居高临下的嘲笑,而是心有戚戚的苦笑,就像我们平时也总苦笑一下自己一样。
这一年,黄宏和魏积安表演了小品《擦皮鞋》,潘长江和黄晓娟表演了《桥》,蔡明和郭达表演了《黄土坡》。还有一段小品也非常精彩,张国立和刘亚津带来的《推销》。
顺便说一下蔡明。蔡明是除冯巩之外参加春晚最多的演员,然而历数她的小品却没有像赵本山、赵丽蓉那样突出的作品。相比和郭达合作的时期,很多人瞧不太上这些年她与潘长江的合作,我恰恰认为他们两位合演的作品水平要超过与郭达的搭档,只是有时候毒舌的成分过多。好在蔡明这几年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察觉,每年都在春晚上奉献出不可多得的老年题材作品。
《张三其人》经典台词:“这鸡蛋既然已经经过我的手了,那我就给够你五十个。我话可说明白了,这个鸡蛋确确实实是我的!”
05
1994年 《打扑克》
表演者:黄宏、侯耀文
在整理春晚相声十佳的时候略微感到遗憾的是,侯耀文年轻时候说过那么多好相声,但没有一段来自春晚。而在整理小品部分的时候又发现,当他作为小品演员出现在春晚,倒是参与过多个经典作品,哪怕都是配角。
在《打扑克》中也是如此,这无疑是以黄宏为主角的两人小品。这段小品的构思非常巧妙,以名片代替扑克玩儿牌,表面说的是打牌的事情,其实是通过点评名片中的人物评说整个社会。作品调侃和批评了众多社会不良现象,还拿在场的马家军说事为国人打了气。就像作品结尾那句话说的,“小小一把牌,社会大舞台。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宏与赵本山每年都各推出一段作品,只不过黄宏的风头总是被小品王赵本山压着,一直没有一段可以与赵本山最经典作品抗衡的小品拿出。我个人很喜欢黄宏、巩汉林和林永健表演的《装修》,但又觉热闹有余高度不足,最终还是选择了《打扑克》。
这一年,到后来与赵本山、范伟组成铁三角的重要人物登场,高秀敏和来自南方的赵世林合演了小品《密码》。作品不大但笑料频出,尤其高秀敏淳朴自然的表演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打扑克》经典台词:“华夏有限公司名誉顾问,神州无限公司名誉经理,联合跨国公司名誉董事,国际环球公司名誉指导……”“你别念了,他具体是哪个单位的?”“电话6785423,请胡同的刘大妈叫一声儿。”
06
1995年 《有事您说话》
表演者:郭冬临、买红妹、李文启
这不是郭冬临第一次登上春晚,但却是他在这个舞台上表现最突出的一次。和《张三其人》一样,它同样是表现小人物悲欢的作品,却比《张三其人》显得更悲凉,也更能打动人心。
在《张三其人》里,主人公选择把委屈说出来,但说出来也没有用;在《有事您说话》里,主人公思来想去要不要把委屈说出来,到最后还是选择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要扛就一直扛到底。郭冬临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非常适合扮演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平常人物。
在郭冬临和买红妹之外,配角演员李文启很多时候都退居幕后,属于创作人员,有时也登台表演,和赵丽蓉、蔡明等人都有过合作。从《有事您说话》中说着多种口音上台的表现能够看出,李文启也是一位表演能力突出的老演员。
郭冬临后来与冯巩多次合作,基本不太显露自己的本事,只有当他担任主角时,光彩才一次次绽放出来。比如《我和爸爸换角色》、《男子汉大丈夫》、《实诚人》、《一句话的事儿》。
1995年也是春晚小品的大年,赵丽蓉和巩汉林出演《如此包装》,赵本山和初登春晚的范伟表演《牛大叔“提干”》,蔡明和郭达等人表演《父亲》,来自山东的孙涛也和郭涛的妹妹郭月,合演了小品《纠察》。
《有事您说话》经典台词:“咱这家里到底谁说了算?”“我说了算,怎么着?!”“没什么,我随便问问。”
07
1998年 《拜年》
表演者:赵本山、高秀敏、范伟
在春晚舞台上,赵本山表演过多次拜年题材的作品,1993年那次就叫《老拜年》,说的是二人转老演员人到晚年的种种遭遇。不过从经典程度来看,铁三角出演的这段《拜年》无疑是水平最高的,甚至可以说是赵本山所有春晚作品的最高峰。
现在的小品变得越来越“任性”,借助LED大屏显示“两年后”等时间概念,可以将作品情节展示的时间任意拉长。但在赵本山他们那个时代,还没有这种新概念出现,一段作品表演多长时间,那就是这个故事持续的时间,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就是要在这十几分钟内展示矛盾,解决冲突。
在这样严格的时间设定下,小品想实现一个情节反转都非常困难,《拜年》则实现了两次反转,而且都非常成功。或者说,其中的反转也许略显突兀,但三位演员靠高超的表演使观众相信了它,确保了节目的成功。铁三角就此形成,其后为全国观众奉献出一段又一段精彩作品。
这一年是赵本山的高峰,却是陈佩斯的低谷。他和朱时茂表演了古装小品《王爷与邮差》,现场气氛倒还不错,但观众的掌声多于笑声,更多是为题材叫好而非为故事或者表演本身。这也是迄今为止,陈佩斯、朱时茂两人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拜年》经典台词:“既然这大侄儿从乡长一下变成三胖子了,咱就不要照头再给一棒子。这时候的人最需要理解,需要安慰。谁一生还不犯点儿错误啊?犯错误就改,改完再犯, 犯完还改,改完再犯,千锤百炼嘛。”
08
1999年 《昨天今天明天》
表演者: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
编剧何庆魁与赵本山多年合作,小品、电视剧作品频出,《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合作最顺利的一次。何庆魁从想到利用当红节目《实话实说》形式的点子,到把比较成熟的初稿写出来,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从中可以看出,文艺作品的妙手偶得有多么重要,又是多么难以实现。
那是赵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崔永元最受观众欢迎的时期,加上剧本的成功,这段小品在当年的晚会现场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很多台词直到20年后的现在还经常被人提及。
利用当红节目的形式创作小品,这不是唯一的一次。就在春晚舞台上,冯巩和朱军后来还模仿《艺术人生》演绎过一段《笑谈人生》,但精彩程度远不及此。
作为一名极其出色的女喜剧演员,宋丹丹1988年初上春晚,而后先与黄宏合作,后与赵本山合作,到2008年出演《火炬手》之后再也没有登上这个舞台,表现非常坚决。
1999年,赵丽蓉表演了她在这个舞台上最后一段作品《老将出马》。那是她在春晚的谢幕,也几乎是她人生的谢幕。一年后的2000年7月,赵丽蓉老师永远离开了这个她曾带来无数欢笑的世界。
《昨天今天明天》经典台词:“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谢谢!”
09
2009年 《不差钱》
表演者:赵本山、小沈阳、丫蛋、毕福剑
在赵本山2001的《卖拐》、2003年的《心病》和这段作品之间,犹豫了一会儿。《卖拐》无疑是观众认知度最高的赵本山小品之一,经典台词层出不穷,“忽悠”一词由此从方言变为普通话,《心病》几度反转结局出人意料,三人的表演也达到一定境界,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不差钱》。
相对于《卖拐》和《心病》,赵本山在《不差钱》中的戏份并不多,大包袱儿也不出自他,更像是他在为两个徒弟保驾护航。然而他的付出非常值得,小沈阳由此一飞冲天,在那样一个春晚造星越来越乏力的时期显得极为特殊。
对于赵本山来说,尽管从那时到2011年他又接连参加了两届春晚,但《不差钱》无疑是赵本山春晚时代的最后辉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愿意把“十佳”之一的位置给出。
《不差钱》经典台词:“人的一生很短暂,有的时候跟睡觉是一样的。眼睛一闭,一挣,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挣,这辈子就过去了。”
10
2014年 《扶不扶》
表演者:沈腾、马丽、杜晓宇
可能是一种象征,2012年赵本山开始缺席春晚,年轻面孔沈腾开始登上春晚,就像是新旧春晚小品王的接力。都是出演小人物,但与赵本山作品带有的乡土气息不同,沈腾所在的开心麻花团队每次为春晚带来的都是都市题材作品——但与当年的陈佩斯作品又不同。
看惯了赵本山东北风味搞笑的桥段,观众在沈腾等演员身上看到一种更为洋气的新气象,抖包袱儿的方式也大不一样,很多时候语言逻辑非常诡异,但就是能让你笑。
沈腾迄今出演过不少春晚小品,其中最为成功的代表作是《扶不扶》。前面的《今天的幸福》过于刻意和个人化,后面的《投其所好》目的性太强娱乐化不够,而《扶不扶》做到了社会性和个人化的统一,又不带有让人不适的说教,绝对是近十年春晚舞台上的最优秀小品。
顺便说一下与沈腾关系紧密的贾玲。贾玲以相声演员的身份登上春晚舞台,但这些年奉献的都是喜剧小品。在近十年之内春晚小品越来越强调作品意义的趋势之下,贾玲的作品总显得别具一格。不管《真假老师》还是《啼笑皆非》,都是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误会作为最主要动力来展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到最后几乎不升华什么价值,这件事情解决了就是解决了,无需硬加入什么意义。
回头想想,当年陈佩斯的《吃面条》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但陈佩斯模仿吃完几大碗面的人苦苦盛面的状态已经足够可笑,观众看乐也就可以了。
《扶不扶》经典台词:“那要飞几米啊?都这时候了,你还较那三米两米的真儿,有意义吗?”
好了,对于春晚十大相声和十大小品的盘点到此结束。有人评论说,能不能把春晚之外的经典语言类节目也盘点一番,对此我感到力不从心。春晚作品即便再多毕竟有限,而春晚之外的舞台太多太广,不太可能一一打捞。
2019年曾对一位春晚的重要亲历者进行采访,借助这段访谈内容,接下来会在这里对春晚语言类节目再进行一下整体评述。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