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12 20:59 的文章

《闯关东》:旧时山东人北上淘金的艰辛之路

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那么《闯关东》的关东指的是哪里呢?关东”.这是指中国版图东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因东北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也叫关外地区,原来满洲族人的“龙兴之地”,清康熙年间推行封禁政策,以致造成满洲地区大量的无人区。

那么,”闯关东“又是什么意思呢?“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地区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纷纷进入满洲地区开垦荒地,数百万关内农民移民到关东地区。

这其中,闯关东主要是山东人,大约占闯关东人数的95%以上,总数大约2000多万人。这种历史鲜见的移民现象被为“闯关东”,是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活动。有点类似如今的北方打工大军南下找工作。

闯关东是民间自发。闯关东,为什么是闯呢?闯关东,一个“闯”字突出了这条路线的艰辛。

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汉人的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破坏满族的习俗和秩序,康熙七年(1668)推行封禁政策,以后的措施越来越严厉,从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从验关封海到驱逐流民。尽管禁令日见严厉,却不能完全禁阻关内民众进入东北。

迫于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和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越来越多的山东和河北省农民或泛海偷渡到辽东,或私越长城走辽西,涌向仍在沉睡的东北沃野。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实行封禁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故称之为“闯关东”。

为什么闯关东?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

在山东等地“闯关东”由来已久,移民中向家乡寄钱者有之,带财物回乡过年者有之,也不乏发财致富成家立业者,这些刺激了更多的民众要到关外谋生赚钱。胶东有些村庄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逐渐形成了“闯关东”的习俗。这有点像现代人偷渡到外国打工发财一样。

什么人闯关东?农民移民关外,多是华北地区的农民,尤以山东、河北两省农民最多。山东胶东地区的登州、莱州、青州和河北省保定、滦州等冀东地区、京津地区,有便利的途径,有“闯关东”的习俗,是移民的主要输送地区;后来,重灾区河南省依靠发展起来的铁路,也有相当数量的农民逃亡到东北。

东北关外地区由于清廷入关后,人口常年内迁,形成了地广人稀的局面,像朱开山一样许许多多的农民,怀着美好的愿望,不远千里之遥从山东远涉关外谋求发展。

这是中国历史上特有一个人口大迁移现象,迁移的路上布满惊险,亲人走散,疾病缠身、土匪劫道,饥饿与寒冷相伴,恐惧与痛苦相依。庆幸的是,他们心中的梦想在痛苦的历炼坚不可摧,走!一定要走到关外去,他们在心里不断地呐喊。关外有成片的土地等着他们去耕种,有大把的银子等着他们去赚取,这成了他们活着的希望,坚持的精神支柱。

黑暗时期动乱的中国,不管在哪里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一刻也没得消停,关外也早已不是一片净土。生意场上的相互斗智斗勇,演变成了黑道上的厮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朱开山一家凭借着真诚、智慧、勇气终于在关外立住了脚跟。

历史在这里凝滞,时间在此驻足。朱开山一家伤心地离开了被日军侵占的东北,回到了老家。最终叶落归根,仿佛一切又回到了起点。但”闯关东“却永远被历史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