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12 19:07 的文章

罗晋如何哭成了年度“难”神?服化道也会演戏

国剧最会哭的男演员们,可能都扎堆在《鹤唳华亭》中。

卢世瑜下线,观众的眼泪都快为王劲松老师哭干了。

从上一次师徒二人一收一放的情绪对比,到卢世瑜离世、萧定权哭灵,全都是灭顶的大悲情。


同样是哭,节奏如何把握、细节如何处理呢?

悲伤情绪同样需要起伏,否则从头到尾都是一条线、哪怕都是最强音、也会让人格外头秃。

而罗晋展示了极高的哭戏能力。

年度第一“难”神,究竟是如何练成的?

第一点,会说话会演戏的加分型服化道。

《鹤唳华亭》的服化道毫无疑问很优秀,如果说服饰的细节考究,是器物匠心层面的优秀;那么“服装会替演员说台词”,则是更高阶的形态。


卢世瑜在马车外赴死,萧定权在牢笼内疯狂,原本他只是穿着白衣、未带冠而简单束发,此刻头发在激烈动作里被拉扯成了披头散发的狼狈疯魔模样,一身素净衣衫更是有披麻戴孝般的效果。

这是服饰和情节、和人物内心的高度吻合,所谓良心剧作、大概如是。

第二点,不同角色情绪表达的差异化与互补叙事。

卢世瑜玉碎之时,男女主的情绪收放对比很有层次。

李一桐饰演的角色是普通后辈、正义路人,见此惨状、情绪大起大落,眼泪滚滚而下。

而罗晋饰演的萧定权,则是卢世瑜宁死捍卫的至亲之人。

对萧定权而言流泪太过寻常,所以他的眼泪都死死收在眼眶里,双眼血红、犹如疯魔。


卢世瑜是他的剑鞘,是他和血洗成魔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

也是他的心灯,是在他无尽的黑暗岁月里、能温暖他唤醒他的一念温情、一脉大义。

罗晋几乎“死了一般”的眼神,将麻木之痛,演得很到位。

第三点,阶段性情绪的递进,逐层释放、逐步崩溃。

罗晋饰演的萧定权来到卢世瑜灵前告别,送老师最后一程,人物角色的心理、至少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心如死灰”,到达现场时、罗晋演出了一副“活死人”的表情。

哀莫大于心死。

此时宵小之徒扰乱老师陵寝,他的反应是神佛皆可杀。

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像他父亲所说“挖出你们给他老师陪葬”。

第二个阶段是回温和呵护。

萧定权为卢世瑜的棺椁,带了一件披风,细细帮棺椁盖上披风。

斯人已去已然入棺,还需要什么披风?

乍看又蠢又多余,其实又暖又伤感。



不论是人是魂,是生是死,那份依恋与敬爱之情,未改分毫。

孔子说“祭如在”,此处萧定权便是如此,如同卢世瑜依旧在此。

第三个阶段是追悔。

萧定权在灵前干了什么?

拿出戒尺狠狠打自己手心。

这是他对自己、对命运、对世道的痛恨,恨自己不能保护老师、恨众人乌云蔽日、恨斯人背负着对自己的爱和期待而去。

相比于此前罗晋较为克制的表现,此处情绪开始了真正的释放和爆发。

一次比一次痛的下狠手,是对灵魂对信仰一声又一声的拷问。

第四个阶段是崩溃。

最终,萧定权嚎啕大哭,彻底释放情绪。

哭到五官扭曲,却依旧无比动人。

值得注意的是,四个阶段中,罗晋将人物心理处理出了一条“越来越年幼”的内在逻辑线。

很细腻,很真挚,也很有层次。


在门外驱赶仇敌时,他是成熟的太子;

帮棺椁披上衣服,他是贴心的大人;

在灵前打自己手板,他是知错了的学生;

最后崩溃大哭,他是无法释怀的孩子。


他最敬爱之人,去了另一个世界,此恨难消、此痛难平。

长歌当哭,声声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