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12 15:13 的文章

马太效应:《寄生虫》获奖,刺痛的是谁的心?

美国洛杉矶时间2月9日(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在这个夜晚,韩国电影《寄生虫》带来了最大的惊喜,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也创造韩国电影乃至亚洲电影的历史。


《寄生虫》凭什么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杀出重围呢?靠的是它的底色—两个家庭,两种阶级,贫富差距悬殊,映射人性的黑暗,折射社会现象,从而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寄生虫》中,金司机一家四口浑浑噩噩度日,长年寄居半地下室,依靠兼职折叠披萨盒勉勉强强维持生计;杜社长一家四口衣食无忧,住着大豪宅光鲜亮丽,优雅而又有礼貌地潇洒过活。机缘巧合,两家产生了交集。

然而,就是后来两家相互“依赖”的畸形关系:金司机一家苟延残喘“寄宿”杜社长的大豪宅,而杜社长一家衣食住行等“依赖”金司机一家的照顾,矛盾彻底爆发。



影片通过强烈对比两家建筑空间、居住环境、电影色调等,强烈折射了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穷人越穷,富人越富,马太效应显著。

下面,我会跟大家谈谈:

什么是马太效应?

影片中为什么会产生马太效应?

要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马太效应?


01 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提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马太效应,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在1973年正式提出。

“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



《寄生虫》里的金司机一家都是无业游民,得过且过,儿子基予面对全家“寄生上流”计划的可能破产,问父亲有什么计划,金司机说:

“没计划。人生永远无法跟着计划进行,所以人不该有计划。一开始没有计划的话,发生什么都无所谓,杀人也好卖国也好,全他妈的无所谓,懂吗?”

生活在底层苦苦挣扎,却还能“苦中作乐”的金司机认为,女儿能伪造证书就是天才,本应上名校;儿子能攀上杜社长女儿的青睐,就能雀占鸠巢地过好日子;能每天接送杜社长上下班,两人就能处于同等地位交谈……



然而,他们一家四口的现实是,住在阴暗潮湿、网络信号差的半地下室,依靠不光彩的手段渗入杜社长一家:趁着杜社长一家出游才敢在豪宅开家庭聚餐,等杜社长回来就全家像蟑螂一样四处逃窜,在桌椅下躲藏时被杜社长的背后言语撕下了尊严的防线,在风雨夜带着子女像过街的老鼠一样四处躲藏。



而杜社长一家除了家境优渥,对子女的教育都是私教标配,生活中更是衣食无愁,帮佣、司机说换就换,根本不用愁生存艰难的问题。



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现象不加以调节,贫富分化的巨差进一步加剧,矛盾冲突也更激锐。

马太效应可以归纳于:“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相反,弱势地位的一方则只会是越弱。

马太效应认或者不认,它都真实存在在那里,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但并不因此为借口就能逃避现实贫富差距问题。


02 《寄生虫》揭穿现实,刺痛的是人心


套用一句神预言:“雪花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是哪一方造成的,但都跟人性脱离不了干系。



《寄生虫》作为一部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戏剧化呈现人性的丑陋阴暗面,马太效应,跟人性有关。

《寄生虫》中,代表底层阶级的金司机一家,犯了“七宗罪”:懒、贪、色、食、妒、怒。



一开始一家四口游手好闲,大把时间都是躲在半地下室像蟑螂一样,得过且过,懒得上进和争取名利;在儿子基予偶然得到的一份进入富人家教机会,一家四口却还想把一家人都安排进富人家庭谋职,贪婪的嘴脸暴露无疑。

期间,儿子基予还妄想成为富人家的女婿,色诱白富美;在富人出去游玩,这一家人理所当然把豪宅当成自家肆意狂欢,吃吃喝喝,边占领别人的领地和职位,还边妒忌富人过得富丽堂皇,以致最后发怒酿成悲剧。

典型的“好吃懒做,却还妄想天上掉馅饼”的穷汉思维,套用《药神》里的一句话就是,“世上只有一种原罪,那就是穷罪。”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穷却还不愿意拼搏,穷等死。

代表富人阶级的杜社长一家的优越感和冷漠鄙视,触犯人性的尊严



电影中,“气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杜社长总是有意无意地调侃金司机身上有一股类似于“葡萄干放久”的味道,而这味道其实是长久居住于地下室而伴随的霉味,而这也成了最后悲剧触发的导火索。

杜社长表面尊重金司机,但也是基于金司机不逾越阶级界限为前提。越是表现的很尊敬,而内地里却却是鄙视穷人身上的穷味,这让金司机作为男人和人最起码的尊严都荡然无存。



尤其是,在最后草坪开party的那一刻,杜社长想绕过从地下室冲出来杀人的那位穷疯子时,因忍受不了霉味而掩鼻闭目之时,那一刻作为资本家的杜社长,对外人的生命漠视到极致,只在乎钥匙不在乎外人的性命如何。

富人的“善良”,也仅只是对于自家人而言,在于自己温饱衣食无忧,安全没有受胁迫,才谈人生而平等。

大财阀阶级间接压迫小企业破产,压榨底层生存空间



在影片中,还影藏着一条线索:作为21世纪IT公司的董事长杜社长,事业风调雨顺还上了杂志封面,题目是“南韩企业攻占纽约”,而金司机一家及保姆一家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失业、小体店面破产。

这也归结于作为大财阀的企业,间接导致小企业破产,新型互联网冲击传统行业,造成大量传统人员下岗失业,这种现象不仅韩国严峻,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

影片中在表达贫富差距的问题时,用了很强烈的蒙太奇对比,但不明确指出具体差距在哪,靠观众一一去查看。


03 要如何解决现实的马太效应


不管是影片中的“有钱才有善良”,还是“有计划和计划做事”,马太效应却是真真实实要解决的难题。

有人说:“家境就是一切”,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普通人紧赶慢赶也不一定能到达,有钱人会越活越好,穷人越活越糟。

但其实,马太效应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因为它无法解释有些“后势达优”的现象。

影片后续里,金司机一家还能尚且活着,儿子基予最终也明白,要打破后半生的局面,唯有努力赚钱才有出路。不知能不能做到,但最起码,他能改变不劳而活的想法和行动。



而杜社长最后也没能善终,终因自己的傲慢与冷漠丧命,看似无辜,却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而这一点,马太效应是无法预测的。由此看来,就算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生活要继续,还得靠打拼。

国家有给出的“精准脱贫”政策支持和贫富差距调节政策,赋予社会相关的就业扶持政策和行业差距调节,剩下的个人因素,只能靠自己去实现。



首先,观念导航。

网上流传“北有王思聪,南有何猷君”,当很多人在抱怨别人家境好的时候,可怕的是别人还很拼命。

世界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而这公平的尺度,可以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程度。在意识到这一点,其实也是在修正我们的想法和做法。

有时间,就不要浪费在只讨论化妆品、种草和吃土上,多关注提升自己的能力。现在这个时代,是会越来越惩罚懒惰不作为的人。



其次,找准定位出击。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不管是哪一行哪一业,要想活命都会有很多途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辨别哪一渠道最适合自己,也能让自己迸发激情去精进,然后再拟订规划前行。



最后,就是在自己的领域保持优势。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寄生虫》只是作为一部影片映射问题和现象,而解决问题却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面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希望我们任何时候都有这股勇气去面对,去创造属于我们的价值,不当寄生虫,也不当宿主。

当我们发现,自己创造更多、更快、更好地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时,社会给予我们的回馈也会更多,因为社会需要我们的能力来创造价值,最终资源也会流向更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