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11 18:24 的文章

中国功夫片即将消亡

曾几何时,中国功夫片的热度席卷全世界,一代人在刀光剑影中长大。

尤其是1928年《火烧红莲寺》的上映,更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将武侠神怪热推向了空前的高度。

从此世界电影史上又多了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功夫片,亦称武打片。

功夫片和动作片是两种不同的电影类型,不能将其混淆,简言之,功夫片就是表现中华武术的电影。

当年好莱坞以摧枯拉朽之势几十年如一日地统治世界电影文化时,中国功夫片是少数能与之抗衡的。

动作片则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影片类型,常常涉及追逐、营救、战斗、灾难、逃亡、等运动,搭配惊人的节奏和历险的角色。

可惜的是,中国功夫片在现行的环境下即将消亡,但它曾带来的辉煌却不可磨灭。

虽说第一部武侠片脱胎于大陆,但使功夫片风靡全球的始作俑者还是香港,所以只要提及功夫片,必然绕不开香港电影。

早期的功夫片以京剧为底子,讲究一板一眼的套招,最为突出的代表则是潇洒写意派的胡金铨和暴力美学派的张彻所执导的影片。

他们皆属邵氏,也统治了香港电影功夫片的60年代,然而固守传统的邵逸夫却没能料想到当初自己拒绝的李小龙竟然开创了新的功夫片时代。

随着邵氏的邹文怀、何冠昌等人的出走,另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嘉禾异军突起。

而他们崛起的原因,是因为邹文怀用7500美元签了李小龙,并且满足李小龙的一切需求。

签约后的第一件事,李小龙就带着剧组前往泰国的一个小村庄拍摄《唐山大兄》,是一部低成本的电影。

但是谁也没有预想到,有时候时势是造英雄的。

当时的香港乱成一锅粥,可该片在香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就已达到350万港元,打破了当时香港电影票房纪录。

李小龙一下子成了香港所有年轻人的偶像,他所代表的功夫片不同于邵氏的模式化,而是强调迅猛有力,出其不意。

此外,李小龙在出拳后还会有定格,一是自信,坚信自己可以一招制敌,二是为了让观众欣赏胜利瞬间。

随后的《精武门》是功夫片的又一次更新。

以往功夫片尽是狭隘的复仇主题,《精武门》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以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起广泛共鸣。

其中最为经典的段落有两个,第一个是李小龙飞踢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第二个是踢烂“东亚病夫”的招牌。

当然,李小龙所要的可不止是香港市场,他还要征服好莱坞,于是《龙争虎斗》随之诞生。

《龙争虎斗》后李小龙在美国有多火?

当时,在美国小孩的房间里挂着两张海报,一张是代表他们性启蒙的艳星,另一张就是李小龙。

四部电影下来,李小龙俨然成为世界级功夫巨星,并且重新定义了“功夫”一词,也通过功夫改变了西方对华人的偏见。

怎奈天妒英才,1973年7月20日,年仅33岁的在香港逝世。

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时代,去了便不再回来,且无人可取代。

后来者有很多,都想复制李小龙的成功,甚至把名字都改成了吕小龙,黎小龙,仑小龙,乐小龙,黑龙……

可模仿终究不是原版,无一人再现辉煌,直至成龙的出现。

起初他也是被当作李小龙的接班人培养,但在几部跟风作之后,连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

于是着手转型,与袁和平合作推出了《蛇形刁手》和《醉拳》系列,将功夫与喜剧结合,结果大获成功。

不但成龙一炮而红,就连华语功夫片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即功夫喜剧时代。

香港电影也在这股浪潮中,有了更多的功夫明星,如七小福中的洪金宝、元华、元彪等人。

他们与成龙属师兄弟,前期以功夫喜剧成名,之后便偏向动作片,也让功夫片又有了一次创新。

一起缔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A计划》系列、《新警察故事》系列、《奇谋妙计五福星》系列。

他们的走红从不是意外,如其中的成龙,他的成功在于他的拼与不计生死。

《重案组》有一场戏要炸掉一整栋大楼。

如果是现在一般会采用炸模型或者特效完成,而成龙是真的炸掉了一栋大楼。

因为成龙根本没有申请过爆炸许可,他知道就算申请不可能通过审批,所以干脆让15台摄像机暗中拍摄。

整个爆炸过程演员的反应和爆炸都是真实的,因为知道要炸楼的只有成龙和另一位主演。

这一阶段是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时期。

不仅有这些头牌演员领头,还有香港从武术指导升任导演的第一人刘家良,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以及女打星郑佩佩和杨紫琼。

他们都是香港功夫片的锦上添花者,也是华语动作片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香港电影如火如荼的时候,内地也有了一位日后可与成龙齐名的功夫明星李连杰。

1982年由他主演的《少林寺》创造了中国功夫片的一个奇迹。

在那个票价一毛钱的时代,《少林寺》的票房达到了1.6亿,在香港上映创下1616万港币的超高记录,一举打破香港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

而《少林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整个班底都有实打实的武功底子。

他们中,有山东醉剑于承惠,螳螂拳高手于海,剑术冠军王常凯,金刀醉棍孙建魁;

河南豫剧刀马旦新秀丁岚以及浙江秃头鹰爪计春华、猴棍南拳三绝胡坚强和北京武术队五届全国冠军李连杰。

尤其是作为主演的李连杰将传统的硬桥硬马的套路功夫片变成了漂亮、写意的神话功夫片。

他与徐克的珠联璧合,让传统的功夫片焕发了新意,不再是呆板的套招,转而变得颠覆传统、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最为经典的作品当属《黄飞鸿》系列,此前黄飞鸿的形象已经被拍了上百次,但李连杰塑造黄飞鸿有了新的审美意义。

这种新武侠的写意手法也影响了李安和张艺谋。

李安的《卧虎藏龙》中的竹林之战,张艺谋的《英雄》中让动作与画面美到极致,都借鉴了这一思潮。

然而,俱往矣。

他们之后的后来者,最出名的只剩下甄子丹和吴京。

而他们的电影类型都以动作片为主,唯一能称得上功夫片的只剩甄子丹的《叶问》。

这一令蛰伏多年的甄子丹大火的电影也在第四部后完成了谢幕。

余下的吴京,他的代表作则完成成了动作片中的另一类型——军事动作片。

自编自导自演的《战狼》系列,一举打破了华语历史电影票房记录,冷锋成了专属于他的招牌式银幕形象。

不过,仔细一品,就会发现,到了吴京这里已经看不过功夫片的影子,以及动作片的下一代。

功夫片的发展究竟为何断层,动作演员又为何断代,其实原因不难想到。

以成龙为例,1983年拍摄《A计划》从钟楼上掉下摔断脊椎;1985年的《警察故事》因脊椎受损和盆骨错位险些瘫痪;

1987年拍摄《龙兄虎弟》,左耳头骨凹陷摔成重伤;1991年拍摄《飞鹰计划》从索道滑下导致胸骨撞伤移位。

这些血泪的伤病史都会让现在的演员望而却步,停留在安全的舒适区内。

再加上时代的变化,特效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影拍摄的规范化,曾经不要命的拍摄早已不现实。

那些拳拳到肉的动作也被眼花缭乱的特技取代,观众更喜欢看飞天遁地、御剑飞行,而在狭小空间里打斗的场面此刻略显单薄。

最终华语功夫片没能走向世界,反而被好莱坞主流电影所同化,这样的结果令人惋惜。

可是在文化输出层面上,功夫片的断层与动作片的断代,其他类型片的崛起,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根据2019年世界各国的年度票房榜来看,只有“东亚三杰”中国、韩国、日本守住了自己的“领土”。

票房冠军分别是本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极限职业》和《天气之子,其他各国的年冠不是《复仇者联盟4》,就是《狮子王》。

除了土耳其出现了一部《有组织的工作》,但这也是在政府的干预下才不被好莱坞大片“荼毒”。

由此可见,好莱坞电影对全球的文化输出甚至到了全面占领的地步,而中国电影市场则是靠着一代电影人的努力才达到今天的高度。

从2012年《泰囧》出现,打破了好莱坞垄断华语电影市场的局面,也成了第一部破10亿的国产电影。

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自此之后,每年的票房冠军都是华语电影(除了2014年的《变形金刚4》),从未旁落,而它们的上映时间皆不在国产电影保护月。

迄今为止的七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的年冠分别是《泰囧》、《西游降魔篇》、《捉妖记》、《美人鱼》、《战狼2》、《红海行动》、《哪吒之魔童降世》。

这些电影的类型都是喜剧片和军事动作片,早已没有当年功夫片的半点影子,能反映出三个问题。

一是现在能把人逗乐绝对可以名利双收;二是华语电影并未出现断档;三是大国崛起的实力。

因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华语电影总算不再依靠功夫片抗衡好莱坞电影,而是呈现一种半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种局面让中国电影市场真正成为中国电影人的市场,不用去过分担心文化被倒输出的问题。

只是要想达到好莱坞那种统治力,现在还不容乐观,毕竟现代电影的发源地和规则制定者都是美国。

中国仅仅是在自己的本分上往更好的方向走,需要跟美国电影的工业化流程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不应沾沾自喜,也不应崇洋媚外,中国电影,依旧任重而道远。

推荐阅读

对待肤色,美国从来都是双标

20年后才知这部剧是国产鬼畜神作

如果没有烂尾,这就是今年第一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