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冷门的明朝戏,为何在《大明风华》出圈了
“终于不再是辫子戏了”、“终于等到我大明朝的戏了”,这是《大明风华》弹幕中最常见的两句话。
诚然,明朝戏虽不像一些网友所言“几乎没有”,但在近几年言情向、偶像向的清宫戏怒刷存在感的市场,明朝戏确实不红火。在不少剧迷心中封神的《大明王朝1566》虽口碑绝佳,但却并未像《还珠格格》之于清宫戏一样,为明朝戏打下坚实受众基础。
对于明朝戏而言,商业价值低、明朝历史群众基础薄弱、明朝政治复杂等皆是它不容易影视化的原因。不过,同为大一统王朝,明朝戏不是唯一一个存在感较低的,宋元戏的处境也并未好多少。毕竟,十几年来大多数制作方都一窝蜂扎堆在秦汉唐清时期。
但是,用互联网行业的话来说,如今秦汉唐清的古装戏已经成为“红海”,能拍的莫不被前人尝试了个遍,没两把刷子还真出不了头。而此前未被集中挖掘的冷门朝代戏反而成为了“蓝海”,今年,《大明风华》放眼明朝,明年,《孤城闭》《大宋宫词》两部大剧都将背景放在了宋朝,而《南歌》讲述的则是南北朝的故事。
国内古装剧的“朝代偏见”,正在被打破。
“不出圈”的大明王朝
从《大明风华》的简介来看,虽是以孙皇后为主视角,但足足正剧相。“若微目睹了国家从乱象中恢复,平关外,迁首都,通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编撰《永乐大典》,盛世将成。”《大明风华》刚开始,故事也是从燕王朱棣夺位的大历史节点切入,但转瞬画风便成了“搞笑朱家人”。
《大明风华》开播三天,“朱家五子”就在微博引起了热议,甚至有网友将“朱家五子”P成了韩国男团。暴躁老爹朱棣、神神叨叨只想辞职的太子朱高炽、小作精汉王和老三朱祁钰,还有成天在两代人间充当“和事老”的朱瞻基,“朱家五子”间的闹腾、互坑,已经成为了网友的快乐源泉。弹幕中不少被《鹤唳华亭》虐惨的观众直言《大明风华》就是解压神器。
不过,最常出现在《大明风华》弹幕中的,还是“终于看到明代的戏了”。在不少网友的印象中,明清虽仅相隔一朝,但清宫戏完全是影视行业的宠儿,由二月河小说改编的正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暂且不说,如《宫》《步步惊心》《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偶像向、言情向、宫斗向的清宫戏近几年也在市场大行其道。
对比之下,明朝戏为数不多出圈的或许就是《大明王朝1566》了。但是,前几年明朝戏确实并不稀少,明朝历代皇帝都有一两部相关剧集,如朱元璋的《传奇皇帝朱元璋》《大脚马皇后》、朱棣的《永乐英雄儿女》、朱翊钧的《万历首辅张居正》、以及《海瑞骂皇帝》《海瑞斗严嵩》等。
除了与帝王将相相关外,如喜剧题材《风流唐伯虎》《名扬花鼓》、玄幻题材《天师钟馗》《白发魔女传》、武侠题材《碧血剑》《三少爷的剑》、传记类《刘伯温传奇》《大明圣医李时珍》、大女主戏《女医·明妃传》等都是以明朝为历史背景,只不过,这些剧要不年代久远,要不播出效果不理想,皆没给明朝戏带来广泛的受众基础。
其实,要谈清宫戏的火爆,自然离不开神剧《还珠格格》,当时这部在两岸三地大获成功的爆款剧不仅重新定义了中国电视剧市场,也简单通俗的为清宫文化做了不少铺垫,为后来者打开了市场。《还珠格格》每年暑假都会杀回市场,相比之下,明朝戏中的领头羊《大明王朝1566》在2007年首播后就被限播了十年。不过,两部剧类型不同,即便《大明王朝1566》不限播,也很难达到《还珠格格》的热度。
曾有人统计,2000年至2014年期间,清宫戏数量达到了114部,但明朝戏仅有62部,相差甚远。不过,明朝戏和清宫戏之间的影响力和量级差距,不仅在于一部《还珠格格》,还被当朝历史的普及度、当朝古装剧商业价值、历史事件及人物是否适合改编、改编工程量等多重因素影响。
“不受宠”皆有缘由
不少人认为,市面上清宫戏居多的主因在于清朝时间线近,且正史、野史都较为丰富,有更深厚的改编基础,这并不无道理。不过,明清两朝相隔不久,可供参考的资料其实相差不多,但因为清朝历史地位特殊,与近代史衔接,因此大众从读书时期就更为了解,但对明史如数家珍的却多为学术群体。
当然,大明历史也曾被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通俗科普过。2018年,《明朝那些事儿》入选亚马逊中国Kindle付费电子书畅销榜前十,排第5名,但这依然只是小幅度助推了明史的出圈。一者这本书并没有被影视化,二者历史爱好者还是相对小众,不能与电视剧主力受众数量比肩。
从商业价值来看,首先,清宫戏不乏帝王系列正剧,但言情向、偶像向的戏说剧数量更大,在女性用户成为观剧主体的大环境下,清宫戏的市场自然庞大,更有收视保障;其次,入局者增多下,清宫戏不管是拍戏场景还是服装道具等都可以相互借用或者借鉴,成本相对更低;再者,如乾隆、雍正等都已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大IP”,更易引爆话题。
相比之下,市面上的明朝戏多为政治向,这也是因为明朝不乏大事记和名臣、名将、名人,适合走严肃正剧路线,但是在娱乐化上缺乏可发挥空间。就以宫斗来讲,受限于祖制要求,明朝皇帝的妃子较清朝少,后宫中的女性也多为普通人家出身,不似清朝后宫贵族云集,因此搭不起《甄嬛传》《如懿传》这等大戏。
所以,此次《大明风华》便比较取巧,全剧虽和大明朝朱式家族的正史休戚相关,但如果深沉宏大之感贯穿全剧,在明朝历史受众根基不稳的情况下显然很容易哑火。反而是历史主线与感情线糅合,在历史大事件下穿插着“朱家五子”逗趣日常和感情纠葛的叙事方式更容易出圈。
明朝戏不容易拍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政治太过复杂。以明朝权利争斗的水深程度,要展现其中蕴含的计谋和智慧,对编剧而言绝对是一项大工程。此外,熟知明朝历史的人都了解明朝“乱事”太多且民族问题棘手,走硬核严肃路线很容易触及敏感区,迎头硬上并不是良策。所以,近几年市面上与明朝相关的影视作品多以“套皮”为主,就如电影行业忠爱的东厂和锦衣卫题材一般都会走武侠风。
《大明风华》和未来待播出的《锦衣之下》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套皮”。《大明风华》开始虽是以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切入,但偏向于史实呈现,并未过多向权谋靠拢,反倒是花费了较大篇幅去描述永乐帝对篡位一事的心理认知,如梦中被父亲责问等。综合已播出的剧集和预告来看,《大明风华》后续剧集中感情戏占比并不轻,后期剧集风格或许不会发生太大转变。
冷门朝代成“新蓝海”
相比于大一统的秦汉唐清,明朝戏受众多因素限制并未在影视行业红火。清宫戏上文已有论述 ,秦汉唐时期如《大秦帝国》《汉武大帝》《霍去病》《秦王李世民》《贞观长歌》等都是知名度较高的剧集。事实上,除了秦汉唐清,不少朝代的剧集存在感都较弱,明朝戏的遭遇并不是独家。
在大一统朝代,宋元戏也不是特别受青睐。宋代戏中最出圈的便是《杨门虎将》《水浒传》等作品,至于元代戏更是寥寥无几,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或许就是《倚天屠龙记》中作为朝代背景板存在的元代。各个朝代戏冷门的原因各不相同,如元代就是因为王朝短命、汉人位置低、战乱频繁、历史记载少等。
中国历史上,也存在不少并非大一统但知名度较高的朝代,如被易中天评价能在中国历史上与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相提并论的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三国历史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家喻户晓且多次被影视化,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与北朝一直都很是冷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此外,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等皆让这个时代的文化璀璨多元,名士纵横,拥有足够大的影视改编空间。但乱世对影视化的要求很高,就如以秦国为主视角且囊括整个战国发展缩影的《大秦帝国》系列,也是翻拍自孙皓晖的同名小说,如果没有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作为基础,魏晋南北朝历史要宏观呈现过于困难,缩小切入点倒还可行。
不过,冷门朝代戏未来却不一定继续冷清。清宫戏扎堆出现的后果,就是观众的审美疲劳,如今开播不久的《梦回》就鲜少有人问津。扎堆,意味着不管这个朝代的帝王还是将相都已被影视化了N遍,一旦做不出新意就很难出圈,因此,冷门朝代戏的好处便在于仍是“蓝海”,仍有新鲜感,如《大明风华》里讲述的朱瞻基同胡皇后、孙皇后间的爱情故事对观众而言就很有新意。
不止《大明风华》,从2020年古装剧市场来看,此前被忽略的宋代戏也开始增多,如《孤城闭》和《大宋宫词》都是以宋朝为历史背景,其中《孤城闭》是以侍梁怀吉的视角展现“仁宗盛治”,《大宋宫词》讲述的是宋真宗赵恒与章献明肃皇后刘娥间的爱情故事。此外,明年古装剧中还有将目光放在南北朝的,如《南歌》讲述的便是开创“元嘉之治”的宋文帝刘义隆的故事。
在大女主剧、宫斗剧以及架空向的玄幻、仙侠剧等有所降温之后,历史剧正在逐渐回温。不过,不管是《大明风华》《孤城闭》,还是《大宋宫词》《南歌》,挑选的都是某一朝代中相对平和或稳定的盛世时期,也都融合了爱情线,不再是纯粹的男性群像剧集。虽在新时期产生了一些新变化,但冷门朝代戏被开发,对市场和观众而言都是佳音。